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胰腺癌患者早期症状并研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60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适当的给予西药辅助治疗,但是由于病情的不同,有15例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有25例,还有7例患者病情进入晚期进行剖腹探查或姑息手术,对手术患者进行了约访。对手术后的生存期进行统计。结果:患者进行手术后,进行跟踪,进行随访,经统计,2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22.5%,18.9%,3.5%。结论:胰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并且是唯一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化疗等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并且可以提高生命质量,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胰腺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胰腺癌;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复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胰腺分别有内外两种分泌功能,这两种细胞都有可能发生癌变,导致胰腺癌,但通常所说的胰腺癌多为外分泌细胞癌变导致的癌症,是一种恶化速度、恶化程度比较快的一种癌变。先前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一些,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胰腺癌的发病情况也呈现出上升趋势,癌症初期常会出现腹痛症状,刚开始表现为轻微的腹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腹痛感会逐渐增加,导致坐立不安,疼痛难忍,多数会出现黄疸现象,患者通常会迅速消瘦,面对胰腺癌,应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0例,以上患者均确认患有胰腺癌。男27例,女33例;年龄29~70岁,平均38岁;病程1~8年,平均2.3年。60例患者中,腹部疼痛的有35例,黄疸有21例,体重明显减轻30例,腹部有肿块19例,腰部疼痛32例,血糖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为19例,患者中胰腺病变52例,占86.6%,以上患者根据情况均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治疗组:采取西医手术治疗,具体步骤为在上腹部肋缘下人字形切口进入腹腔,打开胃结肠韧带,剖出腹腔动脉干、肝总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根部,沿横结肠静脉切除门静脉左侧3 cm处段胰,如果行全胰腺切除手术,需要一并切除脾脏。术后给予西黄丸10 mg,2次/d治疗,2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治疗后的3周内观察CEA、CA19—9,并进行比对,观察效果。
1.3 诊断指标:CEA、CA19—9可以作为胰腺癌的诊断指标,利用全自动检测仪,检测手术后,CEA、CA19—9变化情况[2]。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软件包对得出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6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服用西药辅助治疗,观察指标恢复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指标恢复情况()
组别 | 例数 | CEA(mg/ml) | CA19—9(U/ml) |
健康对照组 | 6±3.1 | 27.1±2.8 | |
观察组 | |||
术后 | 60 | 63±20 | 132±10 |
1周后 | 60 | 43±13 | 88±20 |
2周后 | 60 | 25±11 | 45±15 |
3周后 | 60 | 22±5 | 37±11 |
健康组的CEA、CA19—9指标分别为(6±3.1)mg/ml、(27.1±2.8)U/ml[3]。胰腺癌患者患病后,CEA、CA19—9指标明显增高,出现很明显的异常现象,进行手术后,有明显的好转,指标也有下降迹象,术后坚持服用西药辅助治疗,在手术后的3周内,进行临床观察,指标明显降低,几乎要趋于正常指标,明显看出,手术治疗对于治疗胰腺癌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可以成为现今唯一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3 讨论
胰腺癌是由于分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癌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长期以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4-5]。胰腺癌患者患病后通常有黄疸症状,并且患病后多数患者表现为明显消瘦,并且食欲不振,腹部按压有明显的疼痛感,对我院6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手术治疗后,从临床症状上来看,患者疼痛感均有明显的减轻,偶尔会有反复,但是疼痛的时候症状明显减轻,不再是难以忍受,手术后适当的给予西药辅助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逐渐减轻,经检查,无论从检测指标还是临床表现上,都有很大的好转,术后西药辅助治疗3周后,患者的症状几乎消失,疼痛感基本没有,因此,采用手术方法进行胰腺癌的治疗,不但在症状上得以减轻,还可以延长寿命,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经过对我院6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证明,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胰腺癌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可以说是现今唯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临床值得大力推广。
4 参考文献
[1] 袁世珍.胰腺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3.
[2] 张洪亮,王先敏,肖春霞.73例胰腺癌临床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1,19(1):4.
[3] 李淑坤,司艳菱,高 伟.胰腺癌患者诊疗中CA19—9含量变化及其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27(1):299.
[4] 陈 奇.药理研究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