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经济学基础教学研究

2023-12-08 04: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根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具有着十分的必要性,既是确保各类课程自身教育成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水平的关键。基于“互联网+”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将会是经济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也是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以“互联网+”为背景,谈一谈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在经济基础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可行性及有效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思政;经济基础;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4;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2-0155-02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整个社会的诸多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概念正在成为几乎每个领域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技术不仅给人们的生活、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被深深改变的还有教育领域。在为教育领域提供着前所未有的诸多便利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挑战着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人心,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正逐步向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着。在2019年的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根据当代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点,有效的发挥互联网+概念的应对作用,在经济基础课程教学之中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落实课程思政的积极倡导,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全面到来。


  二、“互联网+课程思政”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再次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未来国家不仅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具备相应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具备优秀道德思想品质的合格建设者。因此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领域之中,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熏陶。经济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有效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无疑是保证未来经济领域人才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基于信息时代的优势,将互联网+课程思政理念引入到经济学基础教学之中,将会是进一步保证经济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具备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经济领域人才的不二之选。


  (一)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保证,任何学科的教育,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其所关注的都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等,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情操。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其思想将会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面对当前社会价值取向方面的一些问题,国家重点提出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的要求,也是基于此,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才会很快成为了推进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新方向。而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很大,信息时代的学生思想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为了更好地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情操,教育者需要有效地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应对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以此来有效地保证大学生在经济基础课程学习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需要


  经济基础课程是经济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奠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同时还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不仅要将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不断的磨砺,同时也要对于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以让自己的个人发展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相一致,从而让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经济学基础课程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课堂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化更强,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虽然大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感受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课堂依然是最可控也是最可靠的思想政教育阵地。关于加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要积极构建与时代同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让各学科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其本身便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其开设的时间非常关键,正是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奠定学生未来专业课程学习和思想政治学习的关键。教育者要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经济基础课程之中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既提高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进来,让学生可以潜移默化的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思想政治的熏陶。而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之下,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边界会变的更为宽泛,所涵盖的内容也会更多,实践性也会更强,教师可以将许多实际发生的案例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也根据这些案例提出一些有关于职业操守、社会基本准则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熏陶,让学生可以在更具实践性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经济基础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策略探讨


  (一)以育人为导向,塑造未来合格的经济学人才


  经济学是一门经邦济世、强国富民的学问,这门学问既需要学习者有着一颗细致入微,可以解释和解决所有经济活动的心,同时也需要有着一颗宏观博爱,可以以天下为己任的心。从经济基础课程上来看,微观部分主要讲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具备掌握经济基本规律和原理,可以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来解决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能够掌握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积极的运用到实际的收益与利润分析等问题之中。但是更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具备一个宏观的经济视角和以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为思考对象的胸怀。


  作为教育者而言,不仅要注重微观方面的教育,这是基础,是前提,但是却不是全部。人的思想和胸怀在很多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上限和未来的成就。任何一个教育者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可以在未来有着很高的个人成就。而这一切其实都与教育者的教育关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关注微观还是微观与宏观同时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学生的未来。


  所以既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同时也是为了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育者应该积极的以“互联网+”为依托,以育人为导向,打破传统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课堂界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更多的实际性经济学案例引入到课堂上来,既从宏观角度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同时也从微观原理角度来为学生进行更具有实践性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在习得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学会并试着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视野以及更深的思维去审视经济学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自我熏陶和道德培养。


  (二)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课堂是课程思政开展的主要渠道,但是却并不是唯一的渠道。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等等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样也是如此。作为教育者而言,更多要做的是去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并不是强行按照自己的教育意愿去实施教育,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如上文所述,经济学本就是一门极具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学问,同时也具备着很强的时效性。既关乎到实际的学生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大情。


  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大量的历史资料、现实数据以及社会案例等融入到教學过程中来,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之中,深入浅出的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来分析实际发生着或者是发生过的经济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说当前的时事、军事、政治等,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事件,同时又学着跳出经济学的范畴限制,真正地拥有一个大思想、大观念。


  (三)以课程内容为根本,将课程思政做到实处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课程二字之上,这是基础,也是必要的前提。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应当将教育内容定位为课程内容,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发散、融入、升华等,要首先保证学生们可以获得知识,要先以务实的态度来面对经济学这门学问,而不是仅仅从思想政治的高度甚至是国计民生等高层面来进行思考。这样容易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或者是缺乏脚踏实地思想的坏习惯,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课程思政而言,还是要紧贴课程,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紧紧相连,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只有真正的让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的发生,课程思政才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对于学生的影响才会是深刻的,学生的内在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情操才会是可以有所保证的。


  五、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之于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而“互联网+”技术更是让这一深刻的意义变得更加现实,也更加容易实现。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确实给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思政改革带来了希望和方向,也让这门学科的教学得到了更为广阔和具有意义的实践平台,教育者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更好地去塑造和培养未来社会建设的经济学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