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药事管理工作改革策略应用研究与实践论文(共7篇)

2023-12-06 16: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谈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决定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当代医院的管理工作来说,也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近些年来,医患关系始终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为了赢得更高的竞争力,各医疗机构开始纷纷致力于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来强化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然而医疗机构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医院管理工作的难度,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剂的管理科室,提升管理质量的意义毋庸置疑,不仅是提升医院运作效率的关键,同时更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必要前提。因此,立足于当前,探讨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医院对此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管理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药剂科药事管理是医院近些年来新补充的一项管理项目,其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用药人的合法权益。药剂科的药事管理从以前的“以药品为中心,以保障临床药品供应”为指导思想的服务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转变。对于医院单位而言,药剂科药事管理活动不仅是整个药事管理链的必要环节,而且是关键环节,保证了医院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医疗机构药事,泛指在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中,一切与药品和药学服务有关的事物。药学服务无论规模大小,其业务活动都是由人、财、物、信息和时间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医院药学为基础,以临床药学为核心,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药学模式及内容等的变化,不是一般的药学知识和技术问题,将依赖于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药剂科药事管理对药学服务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药剂科药事管理属于中观、微观层次的管理,是统揽全局的。在医院药事管理实践中,特别强调管理的整体意识,必须站在医院建设的全局高度,从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制定医院药学发展的长期目标,规划医院药学部门的建设,协调药学部门内外环境和资源,排除各种障碍,围绕临床一线开展工作,不成为医院发展的短板,站在医药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引导和带动药学部门走开拓进取、健康发展的道路。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才能指导管理实践行动,新型的医院药房已经从医技科室逐步向临床职能型科室过渡,形成集药品供应、制剂、临床药学、药学服务、科研、管理于一体的综合型科室。进行科学、合理的药事管理,能够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力度,保证医院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现药剂科药事管理与医疗管理的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医院管理体系,打造出更为适合医院发展的药事管理体系,进而促进医院管理的整体性完善[2]。


  2药剂科药事管理存在的弊端


  近些年,应时代发展的切实需要,各医院正在不断提升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重视程度,因此药事管理水平正在逐步上升,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而与此同时,药事管理相关理论也在伴随着实践成果的累积而不断深入,管理水平的完善也就成为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就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文将其概括为以下方面。


  2.1管理经验的匮乏


  由于药剂科药事管理是新兴起的一个专业,对于我国来说,针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应用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的制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我国相关单位缺乏药剂科药事管理经验,因为经验的不足,无法制定出更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只是单纯的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掌握,却不能够更好的落实、实行,这就导致药剂科药事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混乱,管理方法不合理的现象发生[3]。


  2.2管理人员的复杂


  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而言,由于药剂科药事管理其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范,包括药品的来源、使用、养护、监管等方面,这些方面涉及到的人员众多,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人员进行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院药事组织管理还存在管理人员复杂、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差异化以及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这样的现象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药剂科药事管理的整体管理过程,甚至会出现药剂科药事管理链条突然断裂的问题[4]。


  2.3管理制度的缺失


  想要发展好药剂科药事管理,就要拥有着完善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现今的药剂科药事管理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该问题的产生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例如,领导缺乏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重视,进而忽略了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众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管理制度不明确或者是缺失的现象发生[5]。进而导致管理漏洞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2.4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知识的学习


  各种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修订完善,需要及时的学习领会,涉及的学科、部门也在变化、增多;所学知识的老化及新药的不断出现,人类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药剂科的任务必然会补充更新许多新的内容,内涵将更加丰富,使得继续教育及日常的学习培训显得相当重要。因此,药事管理应当与时俱进,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


  3药剂科药事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的存在,有效的解决方式实难一蹴而就。只有医疗机构切实以提升对此的重视程度作为前提,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弊端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3.1丰富管理经验


  由于药剂科药事管理是新兴起的一个专业,我国针对于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应用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的制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所以出现了管理经验匮乏的现象。要想对这样的经验不足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经验交流、汲取,学习一些开展比较好的医疗机构的药剂科药事管理经验,对一些药剂科药事管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组织进行分析、研讨,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制定工作流程、目标标准化,在不断的积累和自我反省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药剂科药事管理经验。作为当下政府重点发展和重点观察的项目之一,相关的药剂科药事管理部门要加大自身经验的提升力度,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完成经验的逐渐累积,进而避免出现因管理经验不足造成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失效的现象发生,更好地促进医院的整体性发展[6]。


  3.2加强人员培养


  人员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强化医院药剂科的人才队伍支撑,这对于提升药事管理水平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保障。只有药剂科室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不断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满足药剂科管理质量的持续化发展。对此该研究认为,加强人员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人才的知识培养,保证要使管理人员专业化、多元化,进而更好地为药事管理工作;第二个方面是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升药事管理人员的忠诚度,避免其出现“作奸犯科、贪污受贿”现象的发生。实现这两方面的全方位培养,无论是在专业程度上还是在个人意识上都能够实现完美的提升,也促进了药剂科药事管理“公平、公正、公开”管理策略的良好进行。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要设定一定的监管机构,实现对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实施监督,加大管理约束,提升相关法律的施行效率,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要令其明白自身工作重要性和惩罚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警醒、震慑作用,避免“作奸犯科、贪图私欲”的人员出现。


  3.3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完善意义在于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章可循。因此,有必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修订、完善,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有效,进而进行有效的落实,才能够令药剂科药事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产生约束力。对此,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应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身为管理机构的医院管理层应充分了解我国在药剂科药事管理中拟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尊重国家法规基础上制定本医院内部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其次,药剂人员、医师在接受医院颁布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时,不但要考虑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实用度与可行性,而且要充分权衡其与医院管理间的科学配合,从而保证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科学实用,并能有效落实、实现药剂科药事管理活动。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立足于医院基本的供需关系,确保用药的科学与合理,药剂科药事管理是包含医院、药剂科、医师、护士等多方面元素在内,有效协调各方面、各部门的关系,才能实现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完善和有效落实。


  3.4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


  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制定与落实直接决定着药剂科管理的有效性。以上几方面的贯彻,实为保证医院药剂科管理质量提升的必要基础,只有在此条件下进一步提升药剂科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保证管理方法能够切实满足于医院药剂科的管理需求。对此,应当立足于科学发展观,贯彻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实行医院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目标是一个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终点。明确目标就是为了制定出一定时期药剂科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层层分解,量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责任制管理。最终实现医院药剂科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为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药剂科药事管理过程当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丰富,实现管理经验的累积,对于整个医院管理及临床合理用药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令临床用药更为规范化、系统化,在法律层次上不断对其进行约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才能够保证公民获得更为经济、合理、有效的药物提供,一定程度上提升公民用药的安全系数,更是提高了整体的国家向心力,为我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胡丽萍

  第2篇:肿瘤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肿瘤药剂科作为医院的基础科室,主要职责是根据医院科研和教学的的需求,撰写基本用药目录计划,了解药品相关信息,为病人提供优质廉价药品;检测药物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院内制剂及相关科研方案[1-5]。随着用药安全和药品价格等相关问题的持续升温,加强药事管理也是所有医院的必由之路,做好药剂科药事管理是做好药事管理的关键。今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药剂科药事管理的侧重点已经逐渐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核心转变[5-11]。医院药事管理是将药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摸索与探讨医院的运行规律和管理内容,使医院的管理更科学合理。充分认识药事管理在肿瘤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提高整个医院管理水平和形象,对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将十分重要。该院为了使医院药事管理与临床相适应,不断总结与更新药事管理的内容及方法,现对内容总结如下。


  1药剂科药事管理的任务及作用


  医院药事管理又称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药品管理法》,建立药事监督制度,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根据临床需要,合理的对药品进行采购、存储、供给,编写基本用药目录,定时补充所需药品;对药品进行调制和制剂,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加强对质量的监管,建立药品质量控制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宣传用药知识开设咨询服务窗口;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情况形成情况分析报告[12-16]。


  2药剂科药事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医疗机构内是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学为基础,以最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核心。药剂科药事管理本身处于微观层层面的管理,但为实现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其在实践活动中必须要有全局意识,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制定肿瘤医院药剂科的整体药学计划,规划部门建设,统筹部门内外资源,克服困难,为整个部门及医院的发展服务。目前我国肿瘤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是多数医院只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略软实力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整个医院对药剂科不够重视[17-21],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仍以人工方式为主,仅负责采购、调制、发放任务等缺乏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临床药学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技术及环境的限制使其未能真正体现临床药学的价值。由于利益原因,忽视药品质量的监控,致使药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对抗生素等药品也缺乏严格的管制措施。


  医院药剂科的特点为:①专业技术性强,作为该部门的管理人员本身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熟悉掌握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药学领域的最新知识。②政策依赖性高。③经济管理性。管理者必须考虑执行的经济合理性。所以作为药剂科中的药事管理部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较强的专业性、管理的经济性以及咨询的指导性[22-24]。


  2.1较强的专业性


  合理使用药物是药事管理的着眼点,而药剂科担负从调剂、制剂到药品贮存、检验等一系列工作,该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以及药学的知识不断进步,所以药事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药学管理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新的药学理论知识及相关新技术。


  2.2管理的经济性


  药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及使用价值,患者通过货币其使用价值-治疗作用。在正常的药事管理过程中,医院应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从患者角度合理计划、采购、保管、分发药品,为患者谋福祉,为医院谋发展,为社会谋安定。


  2.3咨询的指导性


  药剂科应为医务工作提供用全面的药品信息、使用指导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药剂科派专人解答临床科室的用药咨询,追踪药物的去向及使用效果,定期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积极听取各科室的建议,从而实现工作的进一步改善。


  3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学法责任感


  药剂科本身起步较晚,所以其相关的药事管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管理经验。而管理工作中人员缺乏经验,责任不清,管理无序,人员没有责任意识。所以药剂科首先就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所指定的管理制度应包括药品采购管理、药品调剂制剂管理、药品使用管理等整个流程。为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保障。在工作中应做到各司其职、坚守岗位,做到个人对自己的责任负责。


  3.2专业素质不高


  人员的培养对于提升药事管理水平是最重要的保障。人员本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是药剂科管理质量的持续化发展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知识的培养,使其知识专业化,多元化;另一方面是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保证药事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大管理约束,提升法律效力,从根本上保证药事管理人员自身廉洁,保证整个医院的清正之风。


  3.3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模式及方法的制定与落实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信息化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的融合,对提高医院的效益及竞争力都至关重要。药品的信息化管理能使药品储存,配送,发放都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药品的信息化编码技术,使药品的入库出库、流通、剩余、有效期等相关信息都有据可查,从而提高整个药剂科的工作效率,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临床药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临床合理用药,患者安全用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床药学开展较晚,多数医院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和专业知识,但药剂科要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临床药学的开展,及时与临床一线进行沟通,以临床为核心,重视疾病诊治各个环节,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事技术服务。


  3.4审查制度薄弱


  药剂科的基本职责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药事管理人员应重视药品质量,建立健全药事管理核查制度,保证用药安全。如药事管理人员严把质量关,注意定期审查药品库中的药品,出入库记录,保证药品处于安全有效期内。对药品实行有效管理、对采购、存储、分配、使用等各个环节实施实时监控,从根本上在提高药品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推行医与药分离,杜绝以药养医的模式,医与药独立进行核算。保证药剂科的取能从为医院提供药品向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转变,除了要做好药品保障供应外,也要将人力、技术、设备投向于临床药学的科学研究。


  3.5服务欠缺


  由于药剂科负责整个医院药品的配发、储存、配置等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压力大,所以经常处于忙乱状态,由于工作人员压力大,所以服务就会有所欠缺。而现在市场的竞争不仅是硬件设施的竞争,还包括软实力的竞争。药剂科只有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时刻规范自己的语言,工作中从医院大局出发,注重自身形象和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事服务,为患者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使患者感到舒适与温馨,逐渐赢得患者的信赖,以提升医院的形象,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25-28]。定期对药剂科工作质量和记录进行检查保证其真实完整。对药品的质量,工作人员操作规程及药品处方定期检查,确保用药安全。


  总之,医院药事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学术性、技术性、实践性,对维护人民健康及用药安全都很重要。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工作。要以保障医院患者的用药为责任,以病人为服务重点,致力于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应用的价值。


  作者:沈志刚等

  第3篇:医院药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医院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以确保治疗的质量,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卫生部门也提出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在全国医疗机构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成为其重要内容。药事管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医疗质量以及经济、社会收益等内容,同时,加上药事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复杂,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方针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实现药品的监督监测、基本管理等要求与规定。通过对药事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明确的研究,以便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1医院药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医院药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为基础数据的维护,需要对医院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医院的医疗以及预防等情况提供依据与提示等作用。并且需要对医嘱i型能够为以及医师处方等实际情况进行检测数据,该医院药事管理系统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1.1基础数据维护的应用


  在此次的研究过程中,医院药事管理信息化是基础,其具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库,在该系统的开发前,需要对数据库维护工作进行重点分析,对数据库的维修工作进行综合研究,并搜集大量的药物说明,指南以及临床路径等内容。同时,还需要对相关以及相似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另外,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需要开放数据维修端口等相关部门,将数据库的基础数据进行准确的更新与保护[1]。


  1.2信息化管理在治疗与预防用药监控中的应用


  医院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医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当医生在下达抗菌药物的医嘱时,其系统会自动将谈话框弹出,让使用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治疗药物。其治疗药物可以分为针对性治疗与经验型治疗两种,在使用治疗类药物之前,会显示是否留取微生物标本以及种类的相关信息。而经验类治疗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填写感染的相关症状。针对性治疗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增加培养细菌的名称等内容[2]。


  1.3信息化管理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监控中的应用


  如果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医生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需要详细的填写手术名称,之后信息化管理系统会对给药时机进行提示。针对I类清结切口手术,系统会自动的提示医生在原则上不需要使用预防类的抗菌药物,当患者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才会使用,并且会自动列举出一些特殊情况,可以为医生提供相关的信息与资料。同时,在选择抗菌药物的时候,需要在头孢类以及克林霉素等非限制级药物中选择,为了有效的确保医生合理用药,会对给药疗程进行判断,如果超出标准,会自动提示。如果医生在提示下仍然超出标准使用药物,必须要填写处理由,通过对其用药合理性判断后才可继续[3]。


  1.4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的应用


  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初级以及中级职称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不能使用特殊级的抗菌药物。如果必须要使用,需要经过审核后才能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特殊级抗菌药物进行网上会诊,形成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以便更好的开展网上会诊。患者需要在电子病历中详细地填写自身的信息,以便确保会诊专家通过电子病历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4]。


  1.5门诊处方与主演患者医嘱点评中的应用


  在医院药事管理中,需要对处方进行点评,其是提高医生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需要根据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可以设置处方点评功能,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对处方与医嘱进行预点评。并且药事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其点评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评估,直到确定。点评结果确定后会永久保存,并生成报表,为医生升职提供依据[5]。


  1.6科学合理用药把重点指标的统计


  在医院相关的药事管理中,需要对其管理政策制定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使用药指标,在外科清洁手术中,预防感染的指标具有7个,重点指标有处方指标5个,抗菌药物用药指标6个、清洁手术药物使用均需要选择信息化管理。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其充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1.7严格根据各种药物的管理规定来执行


  在此次研究中,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管理在实际的《药品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在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以及临床应用较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管理与研究。另外,由于不同药物的联用存在协同抗菌的作用,在联合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剂量进行适当的减少。针对疗程比较长的患者,病原菌容易使得身体机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容易出现耐药性较强的感染,例如,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结核病等治疗中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通常采用联合用药。同时,在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感染的实际情况以及感染病菌、部位等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而抗菌药物局部使用仅仅只是在全身给药后再感染部位进行治疗,可以适当的使用全身给药。针对住院患者,在开展结核疾病的时候,可以将其作为一次良好的运动。同时,还需要对血标本进行采集,对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之前,需要对血标本进行剪辑。同时,还需进行药敏感试验,以便确保患者实验室检验的流畅性[7]。


  2医院药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促进基础数据库的完善建设以及提高处方的预审能力


  目前,由于大多数医院的处方点评没有实现信息化自动点评,只是对医生的合理用药进行提醒。通过对信息医院药事管理系统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并结合医院的信息化喜用,可以在线浏览药品的相关内容,包括说明书、疾病治疗方案等内容,并且在医嘱过程中可以提醒医生用药是否正确合理,并及时将医生的用药行为记录下来,自动对其合理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自动生成相关报表。通过信息化的药事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来提高处方点评能力,为药事管理工作提供便利[8]。


  2.2有利于抗菌药物朝着规范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


  在抗菌药物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法规定的制度,使用系统信息化管理对用药情况进行限制与提醒,尤其是针对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限制。针对国家明确规定的8种Ⅰ类手术切口无需预防性的使用抗菌药物,对其他的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需要根据治疗情况进行确定。当每个环节医生出现错填或者漏填的现象,系统会自动提醒,以便减少差错的发生,有效的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去报后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监管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提供前提依据[9]。


  2.3有利于医院药事管理系统前台操作更加快捷方便


  在药事管理工作中,对合理用药监管体系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时候,均需要确保系统操作的快捷与方便性能,良好的监管系统需要确保合理用药的监管。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到临床实际操作的便捷性。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针对药事管理前台操作的时候,可以建立多个申请单,并将其统一归纳到子菜单中,以便方便医生及时填写与提交,为后台的监控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通过在医院药事管理中提高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在系统前台操作方面,确保其操作的便捷性与快捷性,为药事管理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10]。


  3医院药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显著的优点,将其应用在医院药师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其效果与功能。首先,将信息化管理使用在药事管理工作中,根据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医院临床医生的一般资料(姓名、科室、培训考试以及职称)进行统计处理,并在此前提下,需要对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进行设置,对所有抗菌药物的DDD值进行维护,通过信息化管理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确保药物的及时更新与维护。其次,在使用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时候,需要对门诊电子处方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对医院不同科室以及医生、时间等处理上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评价。并对抗菌类药物的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其也是药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应用人工统计的方式对门诊的处方进行处理,其工作量较大,并且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会给药事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在信息化管理中,通过设置专门的门诊点评处理功能,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减少工作量。再次,在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对重点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并且具有对其他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的作用,同时,会根据实际需求来总结。


  4结语


  目前,在医院的药物管理工作中,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概率较低,在以往,通常将其建立在网络资源与安全性的基础上,网络资源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化系统故障,以便及时对其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另外,要想有效地规范用药科学合理性,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在当今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在药物管理中,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设置,以便更好地服务药物管理。


  作者:杨滢

  第4篇:关于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管是任何行业都必须要有一套适合行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如果行业缺乏管理,那么行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将难以有效开展,行业发展将举步维艰。作为医院而言,医院是属于公共医疗机构,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性质是以全心全意服务病人为工作中心目标,以临床药学为工作基础,全面推进临床科学和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药品管理工作。药剂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药剂科的技术水平标志着一个医院的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并且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运作。因此,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形势下,医院面临的发展压力倍增,为了能够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健康长效发展,那么医院必须要重视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结合医院自身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探寻有效提升药剂科药事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建立完善的药剂科药事管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医院的发展。


  1我国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现状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药学工作管理和药品管理。药剂科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点对象,加强对药剂科药事管理对整个医院的药事管理及其他管理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医院药剂科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技术性及实践性,而药剂科的药事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加强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职能作用对用药安全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凸显医院服务宗旨,实现医院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药剂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为患者提供合格的药品和制剂,使患者尽快地康复。药剂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集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极强的科室。一般而言,药剂科在医院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担负药剂的制剂、调剂、药剂检验及储存等任务。二是,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为了能够减轻患者的就医上的经济压力,需要在药品管理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减低药品总价格。三是,药剂科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肩负起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物的相关信息,并临床医护人员建议,确保能够对患者合理用药。同时,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药学科技方面的问题,药剂科工作人员应给予解答。所以,对药剂科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能够满足临床医疗需要。就当前部分医院的药剂科药事管理现状来看,由于受外医院内部、外部及其他因素影响,药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仍旧较多,主要体现在:医院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药事管理人员观念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脚步;不合理用药现象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者致死医疗事故屡见不鲜;医院药房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医院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阻力。所以,为了实现医院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和探讨,积极探索有效提升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2提高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


  医院的药剂科在药事管理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药事管理制度,包括药品调剂管理制度、制剂管理制度、临床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以及药学信息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制度上的完善和优化,约束药剂科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保障药品质量和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用药安全、病人用药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


  2.2加强临床药学管理工作


  合理用药是药学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管理目标,所以,医院药剂科同临床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以服务临床为主要管理目的,药剂科积极参与医院的临床诊断。药剂科的药师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规范医护人员用药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就医费用,降低医疗风险。药学工作的对象是患者,工作的目的是让患者接受药物的治疗使身体康复。基于药学监护的实施过程比较复杂,难度大,药师在工作中接触的信息比较多,这就要求药师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


  2.3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包括一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等。长期以来,医院药剂科在药事管理工作中都对特殊药品的管理要求的十分严格。笔者认为做好医院药剂科特殊药品的药事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严格控制特殊药品入院的验收。对于特殊药品在入药剂科专用药品库时,应将特殊药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及功能作用输入计算机系统;第二,控制特殊药品的领用。临床上在领用特殊药品时,要求药进行微机扫描确认,并要求临床医生、护士、药品发放人及药剂科主管全部签字确认后药品才能出库。第三,加强对特殊药品的储存管理,药剂科应派专人负责管理入库后的特殊药品,认真核对特殊药品在一定期限内的领用数量和库存数量。


  2.4推行药品出库监督审查制度


  药剂科药品出库时应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审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对药品采购实施投票制度,以避免在药品管理上出现暗箱操作。常用类的药品应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来降低药品购进成本。


  3结语


  总之,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应加强从购药、药品调剂以及到临床全过程的药品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放心药。积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专项工作,为临床提供医学技术服务,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张海巍

  第5篇:浅析药事管理中调剂和制剂的管理


  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也对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管理法》后同),科学的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2002年1月21日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医疗机构应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或药事管理组,并设药学部门。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预示着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将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


  一、药物经济学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一)、遴选新药及基本用药目录的制定


  我国医药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药物多家生产的现象,同时,其价格差异也很大。为此,政府为纠正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广大患者的医疗负担,采取了集中招标采购、降价及“一品二规”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医疗机构药品的遴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疗机构应尽可选能遴选安全、有效、经济(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中,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这也是药物经济学在药品流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可根据本院临床实际需要,运用药物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结果,全方位评价预选药品,从中遴选出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不良反应小、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进入医疗机构的基本用药目录,以减少选药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将真正具有良好成本效果的药品奉献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医疗机构新药的遴选和基本药品目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以药物经济学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在多个治疗方案中,一个治疗方案即使成本较高,但临床效果显著,仍不失为较佳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案未必是实现特定治疗目标费用是最低的。在选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时,要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


  二、加速医疗机构制剂发展,保障医疗机构药品供应


  《药品管理法》对医疗机构制剂的认定为: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常规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它不同于药品监管部门正式批准上市的药品,市场上一般没有供应,患者只能在该医疗机构凭医师处方购得。在特殊情况下,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医疗机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医疗机构制剂必须是本单位需要,市场上无供应,作为药厂生产有益补充的品种;是常规配制的固定处方制剂,并事先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有登记注册文号的制剂。凡市场有供应制剂品种、非常规配制的临时处方制剂、无标准依据、未经批准、无制剂许可证或未登记注册、无批准文号的制剂,医疗机构不应配制。所配制剂应坚持本单位自用原则,不得进入市场,没有流通行为。


  (一)、制剂的制备应逐渐由保证供应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


  停止生产那些可由制药企业供应的制剂,着重新剂型或新制剂的研制。随着《医改意见》以及《医改实施方案》的出台,国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凡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制剂均可考虑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此,我们必须把握时机,瞄准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临床,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制剂。应该说每个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医疗特色,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者要主动配合临床,挖掘有临床基础的协定处方,研制开发新药制剂。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传统的医疗机构制剂作重新评价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物利用度,提高治疗品质的新制剂如控释制剂、透皮吸收剂、靶向制剂等,以此带动整个自制制剂的开发,在开发新制剂的同时发展自己,进而推进药学的发展。例如,开发儿童制剂,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在色相味和使用方面做工作,迎合了小儿心理,会受到患儿及家长的欢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以后,医疗机构制剂作为处方药必然在医疗机构用药中占有利地位,开发新品种有着广泛前景,同时能锻炼我们的技术能力,降低医疗机构经费开支,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增加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配置过硬的硬件


  为了保证制剂质量,制剂室要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不应对制剂配制过程造成污染;制剂室的房屋和面积必须与所配制的制剂剂型和规模相适应。应设工作人员更衣室;各工作间应按制剂工序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布局;各种制剂应根据剂型的需要,工序合理衔接,设置不同的操作间,按工序划分操作岗位;制剂室应具有与所配制剂相适应的物料、成品等库房,并有通风、防潮等设施;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等必须与其后续工序严格分开,并应有有效的除尘,排风设施。制剂室应有防止污染、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设施等等。其中鼠害的防治尤其突出,鼠害严重威胁制剂产品的质量。增添必要的设备,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水平,逐渐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条件;改进产品的外包装,如软膏盒换成软管包装,各种内服制剂玻璃投药瓶改用单剂量玻璃瓶易拉盖式包装并且相应剂量为一盒,以确保产品不受污染,也便于确定服用量,方便使用。所有这些硬件都是提高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的物质保证。


  (三)、加强医疗机构制剂室软件建设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强烈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卫生保健水平,从而对药品(包括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现代管理者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科技“以人为本”,医疗机构“以人为本”,制剂同样“以人为本”,人是实施《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决定性因素。《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既管产品又管人的工作质量;加强药事管理,加强软件建设,在制剂过程中控制差错和污染。软件管理将改过去的经验配制为规范配制,改行政管理为法制管理,改领导或群体负责为个人负责。《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中岗位管理制度就明确体现了岗位特点对操作者行为的规范,操作的要求以及责任的体现,树立一种个人负责的精神。因此,人员的观念转变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制剂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的关键,是强化制剂队伍的基本点。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中要求:应在药剂部门设制剂室、药检室和质量管理组织;并配备具有相应素质及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剂室和药检室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具有相应管理的实践经验,有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从事制剂配制操作及药检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结束语


  总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应走新药开发之路,这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出路和希望所在。理想的中药制剂应具有稳定明确成分、指标以及可重复的药理和临床效用数据,而目前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加大中药制剂剂型改革深度,明确作用的物质基础,运用先进技术和材料,研制安全、有效、方便的中药制剂是今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作者:米聪

  第6篇:基于新医改的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策略


  1医院药事管理概述


  药事管理(pharmacyadministration)系指和药品有关一切活动的行政管理,如前所述,一般是指药事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等相关事项。药事管理一般意义上包括药事的公共行政管理和医院、药房等部门的药事管理。药事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


  1.1药事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保证社会效益药品生产和流通的目的是在各种情况下保证患者用药有效且安全,这是药品被人民群众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的首要原则。


  1.2药事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保证质量要建立统一机制,让国家和地方,药品的生产企业、流通领域的各个部门、各级医疗机构联合,进行全面的药品质量监督和管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内保证药品的质量,必须要求我们采取所有的手段保证药品的质量。


  1.3药事管理应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在我国,药事管理的法律基础是《药品管理法》,这是用法律化的手段把药事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制固定下来。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化、正规化不断完善,药事管理在立法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当前技术进步和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应用,把科技进步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才能确切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1.4药事管理应注重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卫生领域加强药事管理的重要举措。国家在各省市及以下行政机关都设立了药品监督管理单位,在行政上对药品进行专抓专管;同时,还要求药品的生产企业、药品的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药房都设立专门的药品检查部门,进行药品自检,这是药事管理内部监督的具体措施。在外部监督方面,设立了社会性质的群众药品监督组织,规范其工作流程,聘用专职和兼职人员作为药品质量监督员,开展社会监督活动。


  2医院药事管理改革优化策略


  2.1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从管理学的角度,组织领导的作用是起到决策和协调作用,构建能够有效协调医院与地区利益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医院药事管理运行的关键环节,对于其他改革策略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而高效的组织领导可以极大的发挥医院药事管理运行的整体效能。由于医院药事管理既包括药品保障体制的内容,又包括药品保障方式的内容,因此推进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必须把保障体制改革与保障方式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虽然医院药事管理已经初步建立了部分组织领导机构,但这些组织领导机构在真正统筹医院、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时,由于自身特点的影响,组织协调能力不足,致使医院药事管理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权威而高效的组织领导,才能推动医院的药事管理改革。


  组织领导机制涉及医院、地区政府之间各个部门的关系,必须统筹设计与理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与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渠道。改革医院内部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必须突出其权威性,要赋予医院卫生主管部门相应的职能,并明确部门内部各处室的相应关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医院与药房间药事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渠道。改革医院药事管理的组织机构,必须突出其常设性,在医院领导层面要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医院药事管理的指导工作,赋予医院主管人员相应的职能,并明确医院与药房之间的相互关系。


  2.2大力提倡市场运作医院药事管理的市场运作是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医院、科室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范。医院药事管理按市场机制运行对提高药品保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完善药事管理市场运作机制是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必要措施。在医院药事管理过程中,不讲商品价值、不对药品消耗进行成本核算、不在药学部门开展竞争机制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些甚至超出了医院的基本要求,偏离了药事改革的方向。因此,医院药事管理要建立基于完成基础工作基础上的市场运作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对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化是医院药事管理运行的必由方向,这个改革方向是医院和市场经济共同决定的。要严格进行药品入库出库的成本核算,对每一项药品的招标采购应严格规范程序,保证医院药事管理市场运行方向;要严格遵循药品的价值规律,做好药品保障经费投向和投量的分析;要严格遵循药品量化管理的要求,做好药品保障经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保证医院药事管理经费高效使用。


  2.3着重落实法律规范构建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机制是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根本保证。推行医院药事管理改革不仅需要市场调节来自发引导,还需要政府和医院的宏观调控,更需要建立良好的法制机制。由于医院药事管理改革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医院药事改革经验,法律制度建设也相对滞后。因此,从医院药事改革的总体来看,将医院药事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的特点作为突破口,提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法律制度建设的对策措施。对推进和发展医院药事管理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


  建立医院药事管理法律规范机制,是在國家层面上建立健全医院药事管理法规体系,医院依法组织改革。①要健全医院药事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应在总结入世十余年来推行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医院医院药事管理改革方案》,并出台明确的改革路线图,确保医院药事管理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推进。根据医院药事管理改革涉及的方面和领域,制订配套的实施细则并不断充实完善,确保医院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调整关系和规范运行的作用。另②要完善医院药事监督管理的法规体系[1-4]。通过建立健全医院保障的合同管理、审计监督等法规,推动医院药事管理改革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4持续强化动力激励医院药事管理的动力激励主要指在医院药事管理过程中,各种激励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和规范。构建适应特色的医院药事管理动力激励机制是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首要前提。改革的推进都是一定动力作用的结果,就需要激励机制。近几年来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研究主要是着重于改革的目标和实现途径,但是对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动力激励缺乏研究。改革动力不足,就会导致运行不畅,严重危及到医院药事管理的运行。当前医院药事管理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动力激励不足引起的。例如:药品经费标准化保证问题,医院药学力量不足的问题,医院和地方政策制度衔接不畅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分辨社会动力和经济动力,制度动力和竞争动力的相互关系。


  把医院的需求和利益作为医院药事管理的动力之源,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医院药事管理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适应特色的医院药事管理激励机制,以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为基础,以医院药事管理的各种动力为研究内容,立足于当前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动力构成和作用机制,科学谋划改革策略的提出,积极探索当前医院药事管理动力激励机制的实现方式,从而促进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深入发展。


  2.5积极探索纳入融合医院药事管理的纳入融合主要指依托社会化保障的指示精神,将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部分项目纳入到地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这样可以理顺医院和地方之间相关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关系及规范。构建医院药事管理的纳入融合机制是医院药事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推进医院药事管理改革项目纳入国家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体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国家和地方,又牵涉医院和政府,利益关系复杂。


  以纳入促发展、促保障是医院药事管理运行过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实现有效的纳入融合,应该做到:①要选好关键改革项目,做好以点带面的工作;②要详细归纳改革的具體方案,突出医院药事管理改革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因此,从建立纳入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入手,对医院药事管理如何纳入融合进行整体设计,力争更好更快的把医院药事管理改革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卫生改革紧密结合,为实现新型的医院药事管理体系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3结论


  新医改给医院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药事管理同样不例外,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药事管理工作,同时充分考虑本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现状,优化组织结构、注重市场及法律规范、强化动力机制,积极做好新时期药事管理实践,为医院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作者:李华锟

  第7篇: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一、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概况


  自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国开始实行中医药专业的研究生教育,1987年,国家教育部门将《药事管理学》列入到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计划之中。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医药学专业尤其是药事管理学专业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既与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需求有关,又与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和培养有重要的关系。至今,包括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在内的40所高校都开设了药事管理专业,包括2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累计为社会输送近万名专业人才,他们在维护药品安全、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医药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医药教学计划中,药事管理学是中医药学及相关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必考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学的内容也不再仅仅包括《药事管理学》这一门课程,而是发展到包括药事法规、药事药品管理、药品营销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等与之相关的众多一系列医药学。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性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门极为专业的学科,药事管理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同时,也在推动医药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适应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的需求,中医药药事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完善教学的内容、健全培养体制、摸索高素质的药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二、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药事管理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


  随着社会对医药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高校应根据自身实力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输送各个层次的药事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当前,作为一门新兴的药医学专业,开设药事管理专业的院校并不多,高层次的硕士、博士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较少。这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社会对药事管理人才需求增多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医药学尤其是药事管理等专业的培养周期过长,学生受就业压力所迫,为及早就业不愿继续深造;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在职研究生的比例较多,他们多为医药领域的从业人员,没有系统的时间进行药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检验,虽获得了研究生的学历,但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不大;药事管理研究生自身的能力不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忽视了应用型与基础型人才培养比例的协调,国家对药事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分布不均等因素都导致了药事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


  (二)研究生药事管理专业教材使用、课程设置不尽科学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始的前提,但药事管理专业教材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展开。有些院校选用的教材理论性知识过强,忽视了学生药事管理实践技能的教学;有的院校因为选不到合适的教材,直接以本科生的教材为蓝本,让教师结合自身药事管理的实践为学生授课,学生课后也没法回顾复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还有些院校使用的教材较为陈旧,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形势。此外,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也导致了药事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提高不大。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既包括医药类的课程,又囊括管理学类的课程,这样才能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研究生药事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学生药事管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药事管理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药事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医药学科,以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不多,这也导致了药事管理的专业教师还较为短缺。而且新进的教师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与科研的能力还不是很精通,难以快速地进入到教书育人的角色中去。另一方面,师资短缺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个药事管理的教师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缩短了他们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利于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由于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不多,生源的增多导致了每位导师所带的学生增多;有些导师还经常在外兼职,根本没有时间与学生一起探讨医药管理的学术问题与进行管理的实践技能锻炼;一些院校对导师队伍的考评机制不合理,一些已经不具备导师资格的教师没有及时退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队伍等,这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优化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策略


  (一)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结构


  药事管理专业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因此,首先,我们要大力吸引优秀的本科生继续深造。有实力的高等医药院校可以通过学费减免、奖助学金补助、提供就业机会等优惠措施缓解学生急于找工作的急躁心理,让他们看到继续从事医药管理学习的前景,提高他们投身于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热情。其次,国家应规范硕士、博士授予点建设,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院校,要严格获取专业学位的条件与程序,加强监督,严禁弄虚作假;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院校,也可以适当批准其有资格授予研究生的学历,但应明确这些人员毕业后只能在特定地区执业,这有利于平衡药事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难题。


  (二)编写专业教材、优化药事管理课程设计


  一方面,要编订统一的药事管理专业教材。教育部门可以组织高校教师与药事管理方面的专家,共同编订权威的教科书。可以吸取国外医药专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并根据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综合教师们的理论知识以及药事管理实务部门的专家,在认真研究和利用社会科学相关学科较成熟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融合到药学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上去,编订权威且全面的教材。另一方面,医药院校要完善教学计划。在开设基础课程如数学、外语、计算机等时,还要注重其他与药事管理有关的专业的开展。这些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师资配备的水平,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基础技能的提高。


  (三)建立专业化的药事管理师资队伍


  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的医药管理教师的培训工作。选取本校素养高的教师或者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教授,为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医药管理的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弥补知识的不足;还可以在假期时间将这些教师送到医院、医药公司等进行实践工作,增强他们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吸引国内外的优秀药事管理的专业人才前来任教。最后,要严格担任导师资格的条件与考核程序,加强对导师工作的监督,建立严格的优胜劣汰评比机制;提高专职教师的比例,缩减导师带学生的数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注重研究生药事管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药事管理实践能力。一方面,高校应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药事管理教学的内容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多将自己兼职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管理实践问题认识的深度;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在药事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先听取学生的看法,再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医药企业、药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加强合作,建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去单位进行实习,以便在实习时遇到问题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逐步提高他们在药事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实践能力基础。


  作者:莫颖宁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