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相关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2016-08-01 10: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融会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廓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以“分子一细胞一器官一系统’“微观一宏观(正常机体)一异常(病变)一机体保护”为主线。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课,其方式为综合评价学习成绩。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看出,该课程优化了教学内容,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效果较好。以下是整理的医学基础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等医学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设了诸如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等非医学类的医学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相关医学课程及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专业基础,基础医学概论正是使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基础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所以它成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


  一、课程性质地位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概要介绍机体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它是一门融会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廓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内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组,融合了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0余门课程的内容,使基础医学知识体系高度融合,课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简要的、明晰的认识。它是我校医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考查课程,为这些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学时总计11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08学时、考核2学时。适用于四年制药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学生。


  三、课程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具有将所学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拓宽知识面,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兴趣,增强自主学习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和课程资源的选用


  根据课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及学时,考虑教材的实用性、系统性和融合性,我们选用了刘利兵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基本教材。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前述相关课程教材和牡丹江医学院校园网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参考资料与课程辅助资源。


  五、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务处、基础医学院及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成的教改小组负责论证审核教学大纲等,由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任教学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成立教学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总结反馈。课程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一学期内修完。


  (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如在部分章节采用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通过病例引导和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问题,学习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章节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等与临床基础理论相关的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辅以学生自修教师辅导答疑的教学方法,如与中学学过的知识相关且易懂的内容(细胞、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等)以学生自修为主,教师答疑、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六、课程考核


  本门课程考核性质为考查课。考试方式为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和测验构成,测验方式由测验教师决定,占总成绩的20%;课程结束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及权重为选择题60%、名词解释10%、填空题10%、简答题20%,占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教学效果与课程评价


  通过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平时测验、考核等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我们将课程考核作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笔试,根据课程命题标准、实施教考分离、设A、B卷,有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以百分制评分,课程最后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80%,学生平时的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对成绩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意义。2012年6月我们对我校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29人、药学专业本科学生27人,共计56人,进行了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问卷有效率100%。同时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学专业整体学习态度端正,全体学生对目前班集体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有75.87%的学生对目前学习氛围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药学专业全体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与本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帮助很大”或‘‘有一定关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在这一问题上,有51.72%学生认为课程开设与专业相关性大或有相关性。


  在授课条件相同和试卷难度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利用牡丹江医学院成绩分析软件将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药学专业所有学生成绩输入该系统,生成最终分析结果


不同专业成绩分析统计结果

  



  通过以上成绩分析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同等教学条件下,药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成绩优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班级整体学习气氛,学生个体对开设课程与自身专业认知度、课堂实际运行中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水平,都是与最终的学习成绩效果成正相关的。


  基础医学概论这样一门整合性课程,淡化了学科概念,解决了在医学相关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基础医学课程门数多且时数不足,各门课程的联系和衔接不协调,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不佳;临床医学教师反映学生医学前期课程不连贯,后续课程难以为继;专业课教师认为医学类课程所占学时太多,影响专业课教学等问题,达到基础医学类课程的良好协调、融合。同时考虑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需要,为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奠定了较好基础;减少了教学课程门数及时数,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优化了课程设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王莞,杨旭芳,冯华,陈培,滕艳杰,赵洪涛,张晓莉\牡丹江医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