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6-07-19 09: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需办好三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助理全科医生”。医学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正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强调突出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实现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和以后职业发展的基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程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可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后期临床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


  1.目前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基础医学实践教学设置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目前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多以教研室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独立开展,实践教学内容自成体系,缺乏横向联系,部分内容相互重复,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岗位需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忽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忽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感觉基础医学实验课枯燥、乏味、无用,丧失学习兴趣,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又浪费了有限的基础医学教学课时。


基础医学


  1.2实践教学方法、手段滞后


  医学高专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即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操作步骤,学生依照实验指导一步步完成操作,并得出千篇一律的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1.3实践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和共享


  实验室以专业、课程为对象设置,实验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场地等隶属于教研室,势必造成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及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再则管理封闭,资源无法共享,使用效率低。


  1.4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大多数医学高专院校的基础医学实践课由理论课教师带教,而这些教师多为医学或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而非在职医生,甚至大学毕业后即脱离临床工作与实践,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临床实际脱节,授课时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不能将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起来,其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不能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不能满足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要求。


  1.5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高专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考核评价多局限于理论知识、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的记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而忽视实验操作能力及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2.构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高专临床医学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的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P],强调应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方法,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临床思维、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等。


  2.1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基础医学课程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建立从简单到综合、从形态到机能、从宏观到微观、基础衔接临床、纵横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1)保留各门课程经典的基础性实验,如组织胚胎学的四大基本组织,病理学的组织损伤与修复,炎症等形态的识别,机能学实验的动物捉拿方法、给药方法等,通过这些基础性实验的训练,一方面巩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为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课程知识的逻辑关系、医学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融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一体的“失血性休克及其救治”实验,从动物实验基本技能“耳缘静脉穿刺、手术野的备皮、气管插管”、生理学“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的测量”、病理生理学的“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微循环、动脉血压、尿量等的变化观察”到药理学的“休克的药物救治”等各种操作技能与相关课程知识横向融会贯通,使学生明晰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正常、疾病、治疗一体化的临床思维模式,既训练了基本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3)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情况、已掌握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具备的条件,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最终通过与指导教师共同研讨来完善实验方案并实施,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开阔视野,又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2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特点及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如分组实验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同时通过数码互动显微教学系统、数字解剖实验室教学系统、虚拟仿真机能教学系统等,使原来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基础知识,理顺逻辑关系,在模拟临床实践中体会临床医生诊治病人的思维过程,使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双师”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未来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双师”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双师”素质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多种实验操作技能。因此,要想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深刻领会专业内涵,同时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业务培训、相关学术会议等,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教学中,将能力本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4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可针对课程特点、实验内容等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情况。过程评价包括平时到课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结果评价包括期末的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及理论知识笔试,通过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重视实验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确保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李亚磊,肖娟,杨红梅\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