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宏观、微观方面研究的飞速进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管理模式己严重束缚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重复、陈旧的内容在一部分实验课程中比较突出,影响了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1。2000年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手段,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实验教学队伍一专多能,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现实验室专管共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的改革目标,几年来作者对基础课实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建立了一个现代基础医学类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能够适应21世纪新形势下医疗卫生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并重的医学人才。强化目标意识,淡化学科意识,建立实验教学新的课程体系,避免学科的求全教育,整个实验课程体系要为总培养目标服务。规范和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实验室专管共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探索实验教学运转规律,建立监督机制。
2重组实验室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
2.1组建综合性共用实验室根据学科发展和教
学改革的需要,将原隶属于14个教研室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重新组合成5个独立的科级单位一综合性实验室。包括:(1)机能学实验室:由16个教学机能实验室构成(含6个多媒体实验室),包含6个物理学实验室;(2)形态学实验室:由26个教学实验室构成(含16个多媒体实验室),承担组织病理学实验、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等实验教学任务;(3)分析检测实验室:由21个教学实验室构成,承担化学、生物化学、预防医学等学科实验教学;(4)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由10个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构成,承担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5)计算机中心:由个计算机实验室构成,承担计算机学实验教学及计算机多媒体实验教学。
2.2实验室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实验室归基础医学院领导,任命有管理经验、业务能力强、实验技术全面、思想品质好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课教师则可由相关学科的教研室抽调或轮转进入实验室工作。
3改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教学管理
3.1改善实验条件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投资力度,改善实验教学场所和设备条件,开通了校园千兆网等。在实验室内配置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CAI)、录像电视系统、电视显微镜等,先后组建6个CAI机能学实验室,28个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和一个CAI的物理学仿真实验室等。由于合并实验室后是多学科共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合理调配、集中使用,重新购置、配套的常规仪器设备不多,节约了大量资金。
3.2修订教学计划医学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综合为主的趋势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中体现不多,课程间的分工、联系和衔接不够合理和科学2’3]。教材是培养人才的知识载体[4],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切合当前实验教学改革形势的教学大纲,落实实验教材的选定和编写,搞好实验项目的调整、内容的合并、压缩。现己编写出版《医学机能学实验指导》,正在组织编写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指导的组织胚胎与病理学分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册、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分册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在近期内出版。
3.3健全各项制度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
软件建设,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改革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如实验室主任职责和实验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等,并狠抓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4.1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
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术、基本能力训练和培养的同时,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固化到教学实践中去,D对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1)机能学实验课程将原有传统的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三门课程的实验课内容精选、融合、提高,重新组建为一门课程(0学时),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开设大型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2)分析测试实验室优化组合实验内容,将过去以经典性、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创新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实行导师制试点,引导学生主动地设计实验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充分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3)解剖学实验课实行“教师挂牌上课,学生选择听课”开展双语教学,既激励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又为学生选择教师听课创造了条件,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形态学实验室将病理学、组织与胚胎学两门课程融合成独立开设的组织病理学实验课(90学时),将正常的人体组织结构和异常的组织结构结合在一起,按系统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节省了标本模型,又达到了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组织形态识别标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掌握人体组织结构与病理变化的动态过程,为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4.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重复验证实验,照抄实验报告。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验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如机能学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自1996年就开始将计算机用于生理实验教学,自己开发实验软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变了传统、陈旧的实验记录、处理手段。目前,机能学实验室开设CAI实验室6个,教学“课件”更趋完善,可以同时满足180名学生教学需要;机能学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些在原有的条件下需要高精尖仪器设备,而且实验难度较大,实验内容难以理解的项目形象化、直观化,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实验效果;形态学实验室建立起先进的形态学实验室图像制作中心和实验课教学多媒体光纤直播系统,高年资教师在主控室内通过展示台讲解大体标本通过电视显微镜讲解切片,这些信息通过光纤直播系统传到16个实验室,学生和辅导教师通过实验室的显示屏观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投入,培养了年轻教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5成立学科管理委员会
为使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有一个新的局面,以适应现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需要,使理论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大与相关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合作力度,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加大对教学的宏观管理力度,特成立机能学、形态学、分析测试、解剖学、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管理委员会。各学科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基础医学院,各学科管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有:(1)协调所属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的工作,建立相应的议事制度等;(2)所属教研室和实验室教学任务的落实,协调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的修订;实验项目,特别是开设综合性实验的论证等工作;(3)组织实验课集体备课、预实验和预试讲;(4)学科教材的选用、编写和修订等工作;(5)青年教师培养中相应导师的指定及青年教师的考核等;(6)所属各科室的学科建设工作;(7)所属各学科的教学督导及教学评价等;(8)所属学科的实验考试安排等。
6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与实践
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主要有:(1)优化重组了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2)强化专业培养目标,淡化学科界限;(3)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4)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増加了多学科整合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构建了我院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平台,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促进了各专业学科的交互渗透,锻造了综合性、全能型师资队伍,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调整改革后的5个实验室同时接受河南省高等院校基础实验室评估,一次性全部通过,受到主管部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接待了省内外10多所兄弟院校的参观考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