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5-07-03 12: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探讨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抽取单亲医学生78名。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结果:单亲医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92.36±11.38。对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身心健康、人格诸因子的关系在α=0.30水平上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其他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单亲医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中等偏下水平;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等是影响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单亲医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人格

随着我国离异率的增加,单亲医学生已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单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1,2]。缺乏父爱或母爱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使他们比非单亲医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人际敏感、焦虑等等,个别单亲医学生甚至产生敌意、报复等严重心理问题。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四条标准中就有一条是“具有幸福感”[3]。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关系,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单亲医学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为济宁医学院2006级(包括临床医学、药学、口腔、护理和预防专业)单亲志愿者学生78名,其中男生40名,女生38名。WwW.133229.cOm再从相应的班级随机抽取与单亲医学生相同数目和性别的同学,作为非单亲医学生被试,。抽样时间为2007年11月。

1.2 方法

1.2.1 工具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被试进行人格测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290)[4]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5]测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国内段建华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并用来测量大学生。

1.2.2 实施 测量由本校生理学专业教师主持进行集体施测,各量表的测量一次性完成。

1.2.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11.5软件包,对收集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单亲医学生与非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指数、心理健康和人格分数评定 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低于非单亲医学生,并且在0.05水平上差异有显著性。在scl290的10个症状因子上,单亲医学生的得分均高于非单亲医学生,但只有其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但与全国常模比较,单亲医学生除躯体化一个因子外,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并差异有显著性。非单亲医学生在躯体化一个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在强迫、人际敏感等5个因子上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人格的3个因子上,单亲医学生的外倾性得分低于非单亲医学生,并呈显著性差异;单亲医学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非单亲医学生,但只在神经质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男女单亲医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指数上差异无显著性(α=0.05,p=0.281)(见表1)。

2.2 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指数与心理健康、人格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对于单亲医学生,除精神质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指数不存在显著相关、内外向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其他因子都与主观幸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另外,性别与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相关。见表2。表1 单亲与非单亲医学生幸福感及心理健康人格各因子的均数比较表2 单亲医学生的幸福感与身心健康、人格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2.3 对影响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诸因素的分析对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诸因子的关系在α=0.30水平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人格的3个因子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指数为因变量,结果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其他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如果设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内外向、神经质、其他分别为x1、x2、x3、x4、x5、x6,主观幸福感指数为y,则可得回归方程,y=127.8396.39x16.22x26.49x3+0.23x40.52x54.34x6。这6个因子对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从大至小依次是神经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内外向、其他。其中内外向因子为正向作用,其他因子为负向作用。见表3表3 身心健康、人格诸因子影响幸福感的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研究表明,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非单亲医学生,并呈显著性差异。按照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的评分标准,单亲医学生的幸福感处中等偏下水平,非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中等偏上水平,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我们预想的要高。我们认为,单亲医学生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是个“问题群体”或“危险群体”,正如我们在现实中所看到的,单亲医学生中不乏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数单亲医学生能克服精神和物质上的困难,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幸福感、生活满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幸福感高,心理健康水平则高;反之,亦然。本研究证实,人际敏感、抑郁的心境、过高的焦虑水平、以及饮食睡眠问题是降低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过高的焦虑水平而又得不到父母双方的积极有效地抚慰,使之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因素影响了单亲医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评估,使其产生了较多的消极情绪,从而降低了其主观幸福感。单亲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虽低于非单亲医学生,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非单亲医学生在几个症状因子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预示着从整体上来说,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常模偏低,这与国内的有些研究结果一致[5]。这可能与医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学习压力较大有关。另有研究解释[7],大学生群体在scl290各因子上的症状均高于常模,这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特殊阶段所致。

人格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且人格外倾性越强,幸福感越高,神经质倾向越强,幸福感越低。本研究与国内外一些研究者的结论一致[8,9]。人格之所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如此密切,有研究者[9]指出,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气质敏感性,外倾性则对积极情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两者都对主观幸福感起着气质性作用。因为外向者容易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而神经质更有可能体验高度的消极情绪。我们认为,单亲医学生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与其人生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提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全社会日益关爱单亲医学生的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积极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幸福感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蔡太生,肖琳琳,向延娥.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91-92.

2 汪明,郑禹,包春雷.安徽省部分高校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5(1):89-90.

3 万黎,夏凌翔.试论幸福感与健全人格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1):19-21.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20-121.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3,增订版:83-86.

6 刘欣,徐海波.15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24-126.

7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335-337.

8 郑雪,王玲,邱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105-107.

9 watson d,clark l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etive affect: the panas scal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1):106-1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