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当前临床使用比较成熟的四种产科助产医疗设备,对其原理和使用效果进行阐述。并对人类分娩动因研究做一简介,以期对助产医疗设备的研发有所帮助。
【关键词】 促进产程;医疗器械
1 引 言
现代产科学正在进行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爱护母婴,支持、保护和促进自然分娩是产科服务倡导的主题。目前产科相关医疗设备在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作用。
2 决定分娩的因素及促进产程手段
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和胎儿[1]。产力包括子宫收缩、腹压及提肛肌收缩。子宫收缩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第二产程时腹压是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产道包括骨产道和软产道。软产道是由子宫下端、子宫颈、阴道及骨盆软组织构成的通道。助产医疗设备大多从改善产妇的产力、软产道和胎儿下降时与产道的顺应性角度入手,达到促进产程目的。
早期防止产妇滞产的手段以药物性促进产程为主,如静滴催产素、宫颈注射或静脉推注能够降低宫颈肌张力、解除宫颈痉挛及水肿的药物等[2-3],目前仍在临床沿用,因药物对母婴或多或少存在影响,故同时人们对非药物性促进产程方法也在实践,如导乐分娩、活跃早期人工破膜、体位指导、手法扩张子宫颈等[4]。www.133229.CoM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非药物性促进产程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助产医疗设备的应用
3.1 气囊助产
分娩过程中宫口扩张的速度是影响产程顺利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助产是借助无菌气囊扩张宫颈口及阴道,模拟胎儿先露部分对宫颈的作用产生的机械性扩张通过交感神经传递至下丘脑,使得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5],增加宫缩,加速产程进展。并且宫颈和阴道经扩张后,平滑肌纤维和弹力纤维经拉长变软,使软产道松软扩大,减少胎头下降阻力,便于胎儿娩出。近十几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文献表明,气囊助产较非助产自然分娩可明显缩短第一、第二及总产程[6-8],降低剖宫产率[7-8],包括明显降低某些胎头位置不正而致难产及臀位的剖宫产率[8];降低母婴并发症[8-10],产后出血量减少[8]。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等使用气囊助产仪,总结出一些临床经验。
也有报道[11]称气囊助产头位不正发生数量有所增加,阴道助产率提高。这应与气囊放置位置、操作手法相关。总结原因可能为:充气时上推胎头,排气时囊内压骤降,致使胎头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不能很好地完成内旋转。
3.2 增腹压助产
腹压为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正确运用腹压,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赵少飞报道[12],应用增腹压助产仪助产, 第二产程时间:研究组为(42.5±17.4)min,对照组为(55.7±31.9)min。有显著性差异(p<0. 01);产后出血量研究组为(146.6±41.0)ml,对照组为(194.5±54.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增腹压助产利用气囊腹压带增加第二产程产力,是按正常子宫收缩节律同步加压,既不会引起宫缩高峰时绒毛间隙血流停滞的时间过长,也不会使绒毛间隙血流恢复过缓,从而影响母婴血氧的交换。助产仪增加的只是排出胎儿的生理性的推力。
3.3 坐式分娩
据谢勤英等报道[13]将2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平台分娩)和观察组(分娩椅分娩) ,两组均为初产妇,年龄22~33岁,单胎头位妊娠、无头盆不称、足月临产。对比产妇第二产程会阴裂伤、胎儿仰伸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分娩椅使用时为孕妇取膀胱截石半卧位,根据情况可调整椅背角度:第一产程:45~70°,第二产程35°,第三产程20°,助产人员可坐着助产。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不宜让产妇持续坐产椅时间过久,以免会阴水肿。有脐带脱垂潜在危险的产妇,避免用坐式体位或直立式体位。王德智报道[4]产妇于宫口全开后上坐式产床,床身角度取50°,并与取卧式分娩者比较,结果表明坐式分娩可明显缩短第二产程。胎儿脐血血气分析表明坐式分娩组脐动脉、脐静脉血ph值、po2、abe及sbe等均明显高于卧式分娩组,说明前者的胎儿的内环境明显高于后者。但缺点是取坐式分娩者产程进展迅速,须常规行会阴侧切术,否则易发生复杂的会阴裂伤。
x线检查表明,由仰卧位改为坐位时,可使坐骨棘间距平均增加0.76 cm ,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加1~2 cm ,骨盆出口面积平均增加28%[14]。利于胎头入盆和分娩机转的完成。
3.4 坐式微震待产
临产后采取什么体位为好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张新娟、张启林报道[15]以13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取自愿原则随机分为3组:(a)坐式微震待产,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宫口开大3 cm),宫缩时坐于微震待产椅上打开震动开关,宫缩结束时,停止微震,可取自由体位。(b)坐位待产,同期宫缩时取坐位,间歇期可取自由体位。(c)平卧位待产。分别比较3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宫口6~8cm时vas评分等。结果显示:(a)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较(b)、(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率最高,(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减少(较(b)、(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a)组数值最低;各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式微震待产与胎膜破裂无相关性。提示:产妇临产进入活跃期后采用专用坐式微震待产椅能够加速第一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产妇宫缩阵痛,提高阴道分娩率。
4 人类分娩动因
分娩发动是一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人类分娩的发动是一种自分泌/旁分泌因子及子宫内组织分子信号相互作用的结果[16]。目前研究进展很快,其生化和分子机制大致可分为促宫颈条件成熟和调节宫体肌层收缩两大方面,涉及因素有前列腺素、甾体激素、结缔素、细胞因子变化、no系统等等等等[5]。并没有研究证明其中一种因素是分娩发动的始动因素。但反应到产妇是分娩的发动需要子宫收缩及宫颈的扩张。这为助产医疗器械研发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
5 结束语
上述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中,虽助产方式不同,但都缩短产程,避免了滞产发生,降低了或不增加母婴合并症,提高了阴道分娩率,利于产妇产后回复,效果良好。目前我国妇产科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题目亟待解决。支持、保护和促进自然分娩,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已成为妇产科临床的目标,相关医疗器械行业应结合临床需要研发适用产品,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备。另外,产科新型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其适应症、禁忌症和规范操作说明的完善,避免因操作原因引入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郑怀美,苏应宽主编.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80.
[2]安科华,郭 慧.宫颈注射药物促进产程进展51例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7,4(1).
[3]谢荣凯,成娅,程湘等.斯帕丰促进产程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5):445-447.
[4]王德智. 非药物性促进产程进展方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4):204-205.
[5]李王景,李小毛.分娩动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4(增刊),342-345.
[6]郭长胜,国晓梅,张亚光.经阴道气囊助产法缩短产程[j].中国妇产科杂志,1991,26(5):266.
[7]刘玉洁,赵瑞林,田扬顺,等.303例气囊扩张宫颈助产的临床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8,1(2):77-79.
[8]朱永慧,王锐英,陈丽华. 气囊助产催产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16.
[9]田扬顺, 龚菊莲, 李逢春,等.气囊助产对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的临床研究——附胎头位置异常120 例及臀位60 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3):379-382.
[10]方艳梅,陈茂林,张元宝等.气囊助产960例临床应用分娩结局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3(9):822-823.
[11]刘长美,刘新兰.气囊助产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8).
[12]赵少飞,朱宁湖,孙晓峰等.全自动增腹压助产仪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5):316.
[13]谢勤英,马信华,赖幼琳.多功能分娩椅的设计及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2008,27(2): 87-89.
[14]张惜阴,主编.实用妇产科学 [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131.
[15]张新娟,张启林,王传金,等.坐式微震待产对产程促进作用的探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6):459-460.
[16]庄仪亮. 分娩动因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