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III期尘肺的X线胸片与CT检查的临床比较与观察

2015-10-08 09: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将X线胸片与CT对比来分析两者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08-2010年在我院确诊的50例III期尘肺患者的X线片和胸部CT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察尘肺大阴影及其继发性改变的检测率来确定III期尘肺大阴影的主要诊断方法。当尘肺的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时,在肺部胸部上显示一较大的大阴影。尘肺大阴影多数伴有肺门、肺纹理改变,阴影内支气管扩张及瘢痕旁肺气肿等,这些改变对尘肺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果 X线和CT两项检查在诊断III期尘肺过程中有显著差异,CT诊断的有效率高于X线,在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CT是III期尘肺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在其鉴别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III期尘肺 CT X线计算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有长期粉尘接触史,主要的临床症状都为咳嗽及呼吸困难。由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尘肺。在观察中使用的为高千伏X线检查和胸部CT

1.2 对比方法  50例尘肺患者的大阴影及并发症的X线影像学表现与胸部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对尘肺患者均给予药物及相应的治疗,必要时给予全身支持。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临床影像学对III期尘肺患者大阴影及并发症的检出率,通过将两者的检出率相比较,来确定尘肺的临床主要诊断方法。在保证尘肺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

1.4 结果判定 根据X线和胸部CTIII期尘肺患者的大阴影和并发症的检出患者的数目及检出的有效率来判定二者对尘肺的诊断价值,以此来确定尘肺的主要临床诊断方法。

1.5 分析方法 记录X线及CTIII期尘肺的大阴影及并发症的患者数目,作X2检验,以此对比来确定尘肺的临床诊断方法。

2. 结果

  尘肺患者的X线阴影主要表现为团块状、不规则的斑块状及条索状的增高密度影。尘肺X线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的病变。尘肺患者的小阴影逐步发展可进展为大阴影。阴影形成的病变基础主要肺间质的纤维大量纤维化改变,增生的间质纤维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密集的矽结节。X线检查其中表现为团块状的有21例,表现为斑块状及不规则块状的有29例。CT的影像学表现与X线相一致的有38例,其中12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范围比X线片大。依据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三型(1)团块型20例(2)不规则的斑片状、条索状24例(3)肺段型6例。

  III期尘肺患者大阴影的并发症有肺门、肺纹理的改变,阴影内支气管扩张征象、阴影内钙化点及瘢痕旁肺气肿。对此次患者的大阴影内钙化、支气管扩张征象及瘢痕旁气肿的X线及CT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的结果见下表。

            1 X线、CI对照显示情况进行比较

类型

小空洞

钙化

支气管充气征

瘢痕旁气肿

合计

X线片

6

24

4

16

50

CT

14

26

10

30

80

P<0.05

3. 讨论

  尘肺是以肺部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是两肺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结节性改变,团块融合以及胸膜的病理性改变等。当尘肺的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时,在肺部胸部上显示一较大的大阴影。尘肺大阴影多数伴有肺门、肺纹理改变,阴影内支气管扩张及瘢痕旁肺气肿等,这些改变对尘肺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家对尘肺的诊断有严格的x线胸部平片要求,特别是Ⅲ期的尘肺患者,必须尘肺患者病灶范围不小于lcm×2cm的阴影,但是目前对尘肺大阴影的形态、密度、分布并没有细致的文章论述;也无CT诊断标准,而且也没有X线、CT对Ⅲ期尘肺大阴影的详细影像学报道。尘肺X线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的病变。尘肺患者的小阴影逐步发展可进展为大阴影。

阴影形成的病变基础主要肺间质的纤维大量纤维化改变,增生的间质纤维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密集的矽结节。尘肺患者的大阴影差异很明显,较大者可以占据肺的大半部分。典型的Ⅲ期尘肺患者的胸片上的大阴影多数是对称性的出现在两侧中上肺中外部分,呈“八”字型排列。

  本组患者的大阴影的CT特征有以下几点:(1)部位:肺门角水平以上的肺野中外部分的位置多发,即肺部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阴影多呈对称性分布。(2)部分尘肺患者的大阴影内可以形成空洞大多数为感染后液化坏死所导致,且绝大部是结核感染,形成的空洞壁较厚而且内壁形态不规整,一小部分是由于尘肺融合性病变导致缺血坏死所形成的,这种空洞要小于结核所形成的空洞,胸部平片不容易显示。(3)尘肺患者钙化比较常见,斑片状等不规则的钙化灶胸片及CT的比较没有较明显的差别;(4)阴影内支气管扩张征, 本次实验中CT显示尘肺患者的大阴影内有支气管扩张征象的患者占有比例很大,支气管内部表现为很大程度上的扩张。部分靠近肺门的大阴影也存在扩张扭曲支气管影;(5)肺气肿,瘢痕旁气肿也可出现在大阴影附近。周围肺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有向阴影皱缩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阴影可有向肺门移动的趋势,因此尘肺患者的阴影外侧与胸壁间的肺气肿可能比较明显,本组X线片20(40)显示阴影周围存在气肿的现象,而CI显示38(429)则显示阴影周围有气肿的存在,可以明确的看出CT的显示率高于x线胸片。此征象在尘肺患者的阴影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6)尘肺患者的大阴影可以跨各个肺叶而存在,不会受到肺叶间裂的限制;(7)大阴影周围范围外的肺纹理变形、移位,中断等情况在X线片上表现为前后重叠的影像学表现, CT显示情况要优于胸部X线片。

  随着当今科技的不断进步及发展,医学诊断疾病的水平和检查手段的提高,使得对尘肺的诊断有了更为准确的诊断手段,特别是CT及高分辨CT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该病的检出率,减少了X线胸片所带来的影像学的推测性成分,更有利于做出尘肺的诊断。CT诊断尘肺分辨率高且敏感,为尘肺的明确诊断及治疗带来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CT可以很好的纠正X线片的不足,且可以弥补其影响学上的缺点。胸部X线片由于受到肋骨、横膈及心脏大血管等的影响,加上X线片本身的重叠摄片技术,使得其较CT的显影有较大的差距。在对某些长期接触粉尘的患者时,有尘肺和尘肺的并发症时要选择对诊断率较高的CT影像学检查方法,更好的解决掉临床诊断尘肺的疑难问题,可以更好的准确的检测出尘肺患者肺内的结节影。根据患者的生活环境、临床表现及CT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更快速、更准确的作出诊断。

  本次临床观察中可以看出CT对尘肺患者的大阴影诊断的效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单纯性的尘肺来说,由于X线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及其普遍性,仍是尘肺的主要诊断依据。复杂性的尘肺患者的诊断仍需依靠CT的诊断。X线片和CT检查相互补充进行诊断尘肺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岩,卓果然. Ⅲ期尘肺大阴影的CTX线表现对照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53-1555.

【2】    付汉平,张齐亮.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01-1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