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骨干课程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等亦随之而深入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断更新。面对一门基础医学教育的重点课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应如何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备课、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加强教与学的联系、更新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1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教学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其前者的主体是教师,并在“教”中起主导作用。一门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则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与课堂讲授等方面。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首先在集体备课方面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规定并实行制度化:(1)坚持实行定时或不定时集体备课制度。备课前,要求所有参加备课的教师对备课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如参阅国内外《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籍及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兄弟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有关章节的教学情况,仔细阅读教材及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草拟好备课初稿。(2)对备课内容进行改革,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和自学内容以及删减内容作出明确统一规定。(3)组织高年资教师在查阅文献后于备课会上对教材中增加的新知识、新概念做出解释或专题讲解。(4)要求每位教师先对集体备课决定讲授的内容参照所用教材进行备课准备,写出讲稿、 教案。(5)在集体备课会上,要求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就讲解内容的编排以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做专题发言,然后再大家讨论后作出集体决定。www.133229.cOM这样做既有助于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等都得到显著的提高,又体现了本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联系会上,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良好。
2转变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
“教”与“学”的后者是“学”,其主体是学生,在“学”中起主导作用。将教师在“教”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中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水平的大学毕业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一般都是第四学期,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本科生已是入校第二学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自觉、主动的求学欲望以及创造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从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过渡到主动探求知识的阶段,大多已经具备了对知识、技能进行独立探求的能力。因此,面对高等医学院校二年级学生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不但显得十分落伍,而且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采用指导性和启发式教学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医学微生物学》的第一堂课,最先给学生解释的内容就是“微生物”。对此,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向学生提问,如动、植物尸体为什么会腐烂?将食品储藏于冰箱在短时间内为什么不会变质?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分别由什么引起的?再对上述提问予以简单、扼要的自我解答。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从一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上。学生的普遍反映表明,将《医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医疗实践以及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并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3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防治等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包含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光学显微镜和/或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单凭教师的讲解难以使学生建立起立体的形态概念,故此常需要图象展示以助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化教学,借助其色彩丰富、图文并茂、有活动的影像、切换灵活等众多的教学功能,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弥补其它媒体教学之不足。在授课前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精心制作,如从中文和/或外文教材中选择高质量的典型形态照片或图片,将其扫描下来或从网上下载以及从《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选择动画片,制成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片。例如细菌的遗传性变异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进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其中“转导”是指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教师对其解释比较笼统,学生不易理解,故只能死记硬背。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转导”的全过程,能使其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形象,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与“学”的联系,及时解决“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教学开始前请主管学生的年级教师到教研室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年级主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彼此交流教与学信息,及时解决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5更新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素质教育,大学教学更不例外。对于高等医科院校,通过医学理论教育、医学实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综合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宗旨。爱因斯坦提倡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的培养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仅仅依靠在大学所学的知识也是不够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注重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则应坚持教学主导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坚持实践出真知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去探索。教学内容应体现“新、少、精”的原则。“新”是要求教学内容能反映《医学微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培养竞争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少”则是多,这是典型的辩证思维;“精”则要求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教学方法应建立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育模式,以强化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真正做到为我国医疗卫生战线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