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吉良晨教授经验方—“和肝脾饮”治疗IBS腹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IBS腹泻型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使用和肝脾饮(柴胡15g、炒白术15g、白芍30g、防风15g、陈皮10g、北芪30g、大枣15g、炒扁豆30g、茯苓15g),日一剂;对照组口服培菲康0.42g bi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治疗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中药方“和肝脾饮”治疗符合肝郁脾虚证的IBS腹泻型效果良好。
关键词:IBS-D,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中医药疗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可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及不定型(IBS-U)4种亚型。临床上IBS-D多属于中医肝郁脾虚的证型[1],笔者使用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吉良晨教授的经验方“和肝脾饮”以疏肝健脾治疗符合肝郁脾虚证的IBS-D,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70例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观察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在19~59岁之间(38.26±12.58岁),病程在半年~20年(2.51±4.04年);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59岁之间(37.00±11.12岁),病程在半年~20年(2.94±4.03年)。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IBS腹泻型西医诊断[2]及中医肝郁脾虚证标准[3]的患者。2.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患者。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2.患有严重的肝、肾、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其他病变者。 3.患有精神疾病,包括严重癔病者。 4.妊娠和哺乳期妇女。5.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纯中药方“和肝脾饮”(柴胡15g、炒白术15g、白芍30g、防风15g、陈皮10g、北芪30g、大枣15g、炒扁豆30g、茯苓15g),日一剂,复煎,250ml/次,2次/日;对照组口服培菲康(药品名称:口服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上海信谊制药总厂生产)0.42g/次,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周。
疗效评定标准 按腹痛的严重程度、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大便的性质、次数情况分别计1,2,3分,无症状或正常则为0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症状总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差别有统计意义。
治疗结果 病例脱落7例,最后收集完整病例63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脱落病例不作统计学分析。
3.06±2.54△
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的治疗前积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经t检验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2周、4周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积分比较,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经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积分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比对照组更显著。
本试验研究中,治疗组2周治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81.3%,4周治愈率为40.6%,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2周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58.1%,4周治愈率为19.4%,总有效率为70.9%。治疗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且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症状积分亦比对照组低,症状缓解更明显。
讨论 IBS-D以大便性状变稀、次数增多、便前腹部不适、便后缓解为主要症状,属中医“泄泻”、“肠郁”、“腹痛”等范畴,其症状表现与中医的肝郁脾虚证非常吻合,而根据临床所见及文献报道,肝郁脾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IBS-D亦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1]。
本方是吉良晨教授吸取古方“痛泻要方”之所长,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所创,方中柴胡能条达肝气而散郁结,是疏肝解郁的要药;炒白术健脾燥湿止泻;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和中化湿、行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胜湿止泻,诸药合用补中寓疏,泻肝补脾,使气机调和而痛泻可止。痛泻发作,虽因肝郁脾虚,但肝郁只是诱因[4],而脾虚才是根本,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因而加入黄芪、大枣以补益脾气,炒扁豆、云苓以健脾化湿,共同加强益气健脾、化湿止泻之功,使脾强而不受木乘,正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方中所有药物共凑健脾疏肝、缓痛止泻的作用。
现代动物试验表明[1],痛泻要方可能通过降低血清5-HT、血浆P物质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起到治疗IBS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明显的镇静、镇痛及抗菌作用[5]。白芍亦具有镇痛、镇静、平滑肌解痉及抑菌的作用[6]。白术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7],且其所含的白术内酯可通过抑制胆碱受体与Ca2+而抑制肠道运动[8]。陈皮能对乙酰胆碱与5-HT引起的肠道收缩加强有拮抗作用[9]。防风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且对回肠平滑肌的过敏性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北芪亦有增强机体免疫,减缓肠管平滑肌蠕动及抑菌作用[11]。茯苓有增强机体免疫与抗变态反应作用[12]。大枣有中枢镇静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13]。
综上,中医药的疏肝健脾作用可能与中枢镇静、缓解情绪、增强机体免疫、改善胃肠吸收功能等作用有关。本方“和肝脾饮”可能通过缓解患者情绪、提高内脏痛阈、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肠道变态反应、抑制肠道有害菌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起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玉斌,李佃贵.痛泻要方对肠道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疗效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中成药,2006;28(6):852-855.
[2]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8.
[3]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4]翟敏,金炜,吴炯.孙建华辨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
2(2):44-45.
[5]杨熙东.柴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07;9(174):31.
[6]吴菡子,熊南山.白芍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4):172-173.
[7]王华新,刘文娟.白术在胃肠道疾病方面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47-2848.
[8]张奕强,许实波,林永成.白术内酯系列物的胃肠抑制作用.中药材,1999;22(12):636.
[9]欧立娟,刘启德.陈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6;17(1O):787-789.
[10]孙晓红,邵世和,李洪涛,等.防风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4):138.
[11]陈国辉,黄文凤.黄芪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概述.海峡药学,2008;20(3):13-16.
[12]张秀明.茯苓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药材,2001;24(6):446-449.
[13]樊军,吕磊,尚红伟.大枣的研究与开发进展.食用科学,2003;24(4):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