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

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措施

2015-09-07 08: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通过血液检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病人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病变,为实施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血液标本的采集,常出现的问题和提高标本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血液 ;标本采集; 质量
血液标本采集的重要意义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不断地流动,与全身各系统的组织器官均有密切的联系,参与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血液中各成分质和量的改变不仅能反映造血系统的疾患,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地提示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病变,所以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血液标本类型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全血只有在红细胞内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时才用;做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时用全血,一般临床化学分析多不用全血。
     2采血方法:血标本的正确采集是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的关键。血液标本的采集分为皮肤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所有的采血技术均要求保持血液标本的完整性。不同的采血法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成,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判断和比较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2.1静脉采血法:当所需血量较多或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时,通常使用静脉采血法。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几乎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如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改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必要时也可从股静脉采血。
     2.2皮肤采血法:此法所采之血实质是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混合血,也含有细胞间质和细胞内液。主要用于各种微量检查或一般常规检查,多选择手指为采血部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取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做血液一般检验。婴幼儿手指太小可用脚拇趾或足跟采血。严重烧伤患者,应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为避免交叉感染,应严格实行一人一针制,有利于采血的质量控制。皮肤采血的主要缺点是易于溶血、凝血和可能混入组织液,检查结果重复性差。
     2.3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各种真空定量贮存抗凝试管,根据需要标有不同的色码备用,适于不同的检验项目。该法采用封闭式采血,血样无需容器之间的转移,减少了溶血现象,能有效保护血液有形成分,保证待验血标本原始性状的完整性,使检验结果更接近真实,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但真空采血管价格较高,有待进一步降低成本。
     3采取部位
     3.1 静脉采血 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和前囟静 脉。
     3.2 动脉采血 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时。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
     3.3 毛细血管采血 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常用部位为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为大趾和足跟。采血针刺入皮肤深度应为2mm(<2.5mm),采血局部应无炎症、水肿等。
     4 标本采集现场 (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尤其当收集区温度超过22℃时此点更为重要;(2)血液标本采集后血管必须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以减少管中内容物振动,促进凝血完全,防止标本蒸发、污染和外溅等;(3)已收集的血液标本应温和地处理,要防止标本管振荡所造成的溶血;溶血可影响测定结果。
     5 标本运送 全血标本应尽快从采血现场运送至实验室,如果运送距离较远,特别是因分析物稳定性有影响,必要时可于采血现场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后,再送往实验室;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标本的包装、温度要求、处理方法等,要确保分析成分的稳定性;标本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闭、向上垂直放置。
     6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常出现的问题
       6.1患者因素:很多患者医学知识缺乏,对标本送检的重要性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对标本及时留取送检依从性差。同时当前患者精神紧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往往不为医务人员重视。有调查显示,急诊血常规,生化和凝血象标本的不合格标本数,标本总数,标本的不合格率的高峰时段分别为6~8:00am,10~12:00am和8~10:00am,可能由于这三个时间段标本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大,检验人员人手缺乏等造成高峰期标本拥堵以致时间延长。
      6.2检验人员因素:在急诊标本较多的情况下,有的检验人员难免出现工作失误,比如忘记签收,标本签收后忘记上机检测等。此外,很多医院的检测室有大量实习生和进修生,开始工作程序不熟练也会造成标本采集出现错误。
       6.3 疾病因素:很多患者由于自身因素,不能及时获取标本。同时一些患者陪护多,患者遗忘留取标本。还由于医院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原有标本采集流程不合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缺乏监督机制。
     7 加强标本采集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7.1 正确合理设置试验组合:医学检验项目繁多且新项目不断推出,检验科应根据疾病的种类以及医院的特点,同临床专家一起讨论,合理地设置检验组合。
       7.2 采集标本前应主动祥告患者须知:要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的情况,必须有患者的积极配合。可在检验单背面印有不同试验的患者须知。最好专门印制采集标本须知,发给受检者,进行广泛的宣传。总之,要做好患者采血前的所有准备,使所采集的标本符合实验要求。
      7.3 加强查对工作:我们在病房每年均发现数例采错血的情况,未发现的也可能存在,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往往会涉及2人以上的结果不准确。门诊采血也偶有发生错误者。要高度警惕冒名顶替者,这种情况在门诊最易发生,“善意”者往往涉及费用报销问题,而恶意者则出于其他目的,甚至欺诈。建议建立采血查验证件制度,以杜绝恶意冒名者,目前我科对自标本者加盖“自带标本”章加以注明。
      7.4 正确采血与应用抗凝剂:不正确采血及不正确应用抗凝剂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病房采血,边输液边抽血,更有甚至护士只图方便直接从输液皮管的头皮针中抽血。推广使用真空采血管有利于改变这一情况,我院使用真空采血管后这一问题已大有改观。对暂时不能使用的单位,特殊抗凝管应由检验人员按要求加好抗凝剂,并做好抽血刻度标记后交抽血人员使用。
      7.5 适当增加检测后标本的保留时间:出现纠纷时查找原因、分清责任,很大程度上将依赖原始标本。过早的丢弃标本将使检验科出于最被动的地位,即使是因为抽错血,甚至是恶意欺诈,检验科也无法举证。因此,尽可能延长标本的保留时间,使处理医疗纠纷时 做到有据可查。
     8 加强标本采集检验质量控制的配套措施
      8.1 实行全面基本培训:定期与护理部联系,举行全院护理人员标本采集规范培训及新上岗护理人员标本采集岗前培训。针对有特殊要求的标本或者新开展项目的标本,由检验科咨询组成员主动到临床科室进行培训和讲解。检验科将每个月不合格标本按照临床病区进行分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反馈临床,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联系。
      8.2 加强跟踪与针对性培训: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不合格标本发生较多的科室,检验科主动与其护士长联系,根据其发生不合格标本的种类,共同分析发生的原因,进行专科交流和培训,并将培训过程作好评估记录,方便今后跟踪分析。对特殊要求的标本进行重点培训和沟通。在分析中发现细菌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较高,其原因多为标本取样部位不合理,或采集标本时受污染等。针对这些情况,检验科重点与送检细菌培养标本较多的科室进行沟通,必要时到相应临床科室示范培训。
      8.3 合理处理不合理标本:当检验科工作人员收到不合格标本时,立即按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执行,即电话通知相应临床科室,告知不合格标本发生患者的姓名、床号、检测项目、不合格原因及重新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和正确方法,并在不合格记录表中作好记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