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统计影响

2015-08-01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1]。消化道内科疾病多具有持续时间长、不易治愈、易复发等特点。由于部分消化道疾病较为顽固且症状较重,所以容易形成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患者家人对患者的关心不够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容易造成患者压力过大,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出现会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治疗造成巨大干扰。故为有效地对消化道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对衢州市衢江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4月~2010年8月收治的消化道内科疾病患者在进行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道内科疾病患者66例,年龄21~67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8±2.8)岁,其中,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胃炎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治疗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37.2±3.1)岁,其中,消化道出血9例,慢性胃炎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以及消化道内科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及传统护理方法。病房保持良好舒适的环境,保证护患关系良好。对患者每天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基本给予满足,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劝阻,但不制定相关的约束措施,不进行监督。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情况由护理人员自行安排,无硬性规定。
  1.2.2 治疗组 采取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焦虑抑郁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①一般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中保证良好的护理态度,对患者的疑惑进行耐心解答,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赢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使护患关系保持良好[2]。②个别心理指导:治疗过程中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下每天与患者进行20~30 min的单独交流,使护理人员对每例患者的个人情况、休息舒适度、生活习惯以及心理情况等有更深的了解,并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心理辅导,对患者的倾诉进行耐心听取,对患者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指导,让患者对问题与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有康复信心和与病魔抗争的勇气,从而达到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③家庭、社会治疗:使患者有着连续的情感支持,积极进行患者家人的思想工作,加强其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举止给予充分的谅解,贴心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积极鼓励患者,保证患者有愉快的心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3]。让家人或上级领导与患者进行交流,从实际出发,解决患者的困难,减少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境,对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因素。④放松疗法:每天1次,使患者保持舒服的体位,指导患者利用深呼吸对全身肌肉进行有序的放松,最终使患者完全放松。使患者欣赏优美舒缓的音乐,让患者保持舒畅的心情,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对治疗的干扰。⑤与医生沟通: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时向医生反映,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不同,建立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并在2周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⑥生活习惯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能让患者暴饮暴食,避免患者食用精制的糖类、油炸食品、碳酸饮品、辛辣食物等[4]。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物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戒烟戒酒措施,保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日运动量,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加强。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5]
  1.3.1 焦虑 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进行焦虑评价。HADS是由Zigmond与Snaith建立于1983年,主要在所有患者中进行焦虑患者的筛查。HADS由14个条目构成,其中7个条目用于焦虑的评测。量表的分值划分为:无症状:0~7分; 可疑症状:8~10分;症状肯定存在:11~21分。患者入院24 h后,对确诊为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利用HADS实施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前对患者进行调查目的以及表中题目选择方法的详细讲解,使问卷保密度可靠且取得患者的同意。调查一般需要患者使用8~15 min进行填表,需要患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和选择。调查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针对一些不愿填写的患者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如实填写问卷。在患者出院前24 h再次利用HADS进行问卷调查。
  1.3.2 康复情况 每日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判断治疗过程是否有效。有效:康复良好,患者不良症状基本消失,无不适反应出现,无反复现象出现,住院时间较短(两周内);无效:康复缓慢,患者不良症状仍存在,经常出现不适反应,病情出现反复,住院时间较长(超过2周)。
 1.3.3 护理满意度 采用自编问卷,共10题,每题3个选项,每题1~3分不定,在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得分24~30分为满意,18~<24分为基本满意,<18分为不满意。满意包括满意和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发生率以及HADS评分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45.4%,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焦虑发生率18.1%;对照组HADS得分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8.7%;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处在经济的腾飞期,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现今我国消化道内科患者的增长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是在食管、胃肠、肝胆及胰腺等部位发生的疾病,种类 繁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占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20%~45%[6]。一旦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应立即进行检查,确认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发生。专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多种发病原因,主要为胃肠不能进行运动以及胃酸分泌过多。但心理社会因素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程度以及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表现出的症状尚无定论,仍在研究中。
  由于当代社会较快的发展速度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消化道内科疾病患者由于人们不够重视而缺乏关心。同时,由于大多数消化内科疾病为慢性病,且具有容易复发以及不易痊愈的特点,这些都造成了消化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情绪就是焦虑。焦虑情绪的主观表现为患者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出现难以自制的痛苦,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7]。根据相关调查,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出现焦虑情绪障碍达46.0%~55.4%[8],而焦虑情绪的出现会对治疗患者的疾病造成极大的干扰,阻碍了对患者实施治疗计划,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护理难度。由于以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出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缺乏正确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经验与相关专业知识[9],使患者的焦虑情绪一直没有消除。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即使在生理疾病康复后,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使其生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影响了患者与他人的相处。所以,如何在临床治疗中既使患者的生理疾病能够尽快的康复又能消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情绪就显得非常必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正确的护理干预。而护理干预的关键所在就是使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更多的交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压力,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0-11]。在治疗过程中应营造出舒适安逸的环境帮助患者进行放松。
  在本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5.4%,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焦虑发生率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治疗后对照组HADS评分为(9.32±2.41)分明显高于治疗组HADS评分[(5.24±1.9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在康复后不受到由于疾病产生的焦虑情绪的影响,保证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消除了由于患病带来的心理问题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干扰。经过2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使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对消化内科疾病的治愈有着巨大的帮助。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升了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对医疗人员在患者心中树立正确的形象起到了促进作用,提升了医院的形象与信赖度。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对疾病的治疗可以有效落实到临床,减少患者焦虑情绪发生概率,提高了康复率,能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保证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实用性较高,应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兴鸿.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探讨[J].北方药学,2011,8(11):47.
  [2] 王淑华,王强,封三花,等.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3):441-442.
  [3] 杨慧精.消化内科病人的个性化护理探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0):21-28.
  [4] 闫峰,高学琴,王丽婷.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新理念[J].齐鲁护理杂志,2000,(19):45-47.
  [5] 凌政,沙亮,季建林,等.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内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10,22(4):78-79.
  [6] 张翠红,杨杰.护理干预对1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4):64-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