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循证如何进行护理

2015-07-28 18: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外科已广泛开展。据报道,循证护理可减少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研究循证护理对LC术后并发症的影响,2011年12月-2013年9月对178例LC后的患者进行了循证护理,在临床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9月循证护理小组收治LC患者178例,男56例,女122例,年龄20~86岁,平均53.8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71例,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21例,慢支肺气肿3例,均行常规三孔法LC。
  提出问题:据文献报道,LC术后患者各种并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对LC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178例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的讨论和分析,指出在护理工作中要进行循证护理的问题: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
  文献检索,寻找循证支持: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制订出检索策略,然后在各种数据库中去主动查询各种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资料,找出文献中提到的有关LC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护理方面的资料,多进行总结和探讨,然后将理论知识与本科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评估,然后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
  循证护理的应用
  预防腹腔内出血的措施:①循证:在临床工作中,LC手术后的患者常见到腹腔内出血的并发症,经过对数据库中文献的检索发现,其发生率约0.1%,在LC手术后各种并发症中排第三位,仅次于胆管损伤及胆漏,在发生腹腔内出血的患者中有3/4的患者需再次开腹[1]。腹腔内出血多由于手术中止血不彻底,忽视了小的出血或结扎线脱落,在临床中常见到的出血部位为胆囊动、静脉及胆囊床[2]。腹腔内出血多在LC手术后的24~48小时发生,常能在腹腔引流管中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如果患者发生出血量较多时,会发生急性失血的一些体征,如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烦躁口渴、血压下降等,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休克的发生。②护理措施: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腹腔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变化,术后予以心电监护,30~60分钟观察BP、P、R一次,如发现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P>120次/分,BP<80/60mmHg、呼吸急促,这些症状和体征均说明患者可能已发生出血。此时应该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能够及时的补充血容量来保证重要脏器的功能,并且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的抢救工作,为再次手术做好相应的准备。此时要对患者的引流液的性质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要务必确保引流管的通畅,如腹腔引流管引流液大于100ml/小时,且颜色鲜红,引流管摸上去有温热感,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及时发现、处理,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胆漏的护理措施:①循证: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胆漏是LC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0.14%~0.29%内出血的观察窗口,能及时发现胆漏。而且一旦发生胆漏,腹腔引流有助于使漏出的胆汁局限化,可避免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多数胆漏患者能通过尽早而有效的引流得到治愈,避免了再次手术。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堵塞、滑脱;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量并按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如引流管引出胆汁样液体,应考虑患者可能有胆漏,应及时向医师汇报,并积极配合处理。
  讨 论
  经临床实践,对178例L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预防或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循证护理模式实践于临床,将可靠性、实用性强的资料作为证据,并与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做出合理性护理决策。循证护理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为临床护理和科研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占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及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3):354.
  2 董山潮,王保全,侯峰强,等.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4):340-34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