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杜氏病内镜下诊治与护理配合

2015-07-28 1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总结杜氏病内镜下诊治与护理配合。方法 对10例行内镜下诊治的杜氏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常规护理, 通过对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内镜下治疗, 出血得到控制, 住院2~3周后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行内镜下治疗的杜氏病患者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杜氏病;内镜下诊治;护理配合
  杜氏病又称Dieulafoy病, 是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该病发病前症状隐匿, 急性起病, 出血量大, 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出血, 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5%。随着内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胃镜检查已成为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内镜下治疗止血成功率70%~80%以上。护理人员除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外, 还要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患者的护理, 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现将如何做好护理配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收集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内镜下诊断杜氏病, 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10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18~54岁, 患者都以呕血并黑便入院。
  1. 2 结果 10例患者在24 h内经内镜下止血, 成功率100%, 其中有1例患者, 治疗1周后, 再次出现黑便, 经胃镜检查, 发现为1枝止血铗脱落出血, 再次放置钛夹后, 止血成功。所有患者恢复良好, 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2 护理配合
  2. 1 术前护理
  2. 1. 1 禁食、禁饮、急查血常规, 凝血功能, 配合开放1~2条静脉通道补液、输血、扩充血容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生命体征平稳后, 进行内镜操作。
  2. 1. 2 心理护理 患者对突如其来的大出血缺乏认识, 对治疗不了解, 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告之患者与家属相关知识、治疗的原理、目的、方法、术中配合, 消除顾虑, 稳定情绪。
  2. 2 术中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护士不仅要熟悉操作过程, 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 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做好观察记录, 内镜治疗对于图象的记录是关键部份, 记录病变的部位和形态, 特征作为手术和随访依据[1]。
  2. 3 术后护理
  2. 3. 1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评估其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及出血的程度。禁食期间要注意输液滴速, 要保证机体需要量, 防止输短时间内液体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 按时巡视, 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 有1例患者因术后1周出现解黑便, 胃镜检查发现止血夹脱落, 经内镜下再次放置钛夹止血后, 患者止血成功治愈出院。
  2. 3. 2 饮食护理 术后遵医嘱禁食禁饮24~72 h, 待病情稳定后, 再逐渐由全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软食、普食;忌食过热、过硬、带渣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
  2. 3. 3 避免腹内压力增高 叮嘱患者术后要绝对卧床休息。任何使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均可造成再出血, 应加强防范[2], 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2~3 d, 避免过早活动, 2周内避免体力劳动和一切剧烈运动, 以免引起迟发性出血。恶心、呕吐者给镇吐剂;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给予缓泻剂;咳嗽者及时镇咳, 并积极治疗原发病[3]。
  2. 2. 4 健康宣教 杜氏病症状隐匿, 起病急, 出血量大, 且反复发作。应教会患者认识出血情况, 观察大便颜色, 注意饮食, 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紧张,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3 讨论
  杜氏病, 是消化内科急重症, 起病急, 出血量大, 常导致失血性休克, 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内镜技术的应用, 杜氏病的诊断治疗率100%, 极大的减少外科手术率。术前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心理疏导, 稳定患者的情绪加强配合, 术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术后密切观察, 饮食指导, 健康宣教, 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通过护士的全程护理, 提高治愈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 482.
  [2] 陈金如,饶媛,卢柳霞.经胃镜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全科护理, 2010, 8(7):1755-1756.
  [3] 任爱群.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当代护士, 2012(3):17-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