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亚冬眠配合亚低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体

2015-07-04 2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 亚冬眠 亚低温 流行性乙型脑炎 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经蚊子媒介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多发生于0~15岁儿童。临床上以发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病程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及后遗症期。极期的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无特效治疗,降温和保护脑细胞为本病的关键。我院附属赤壁市人民医院2002~2007年收治89例病例,均选用降温配合亚冬眠疗法,降低死亡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9例中男46例,女43例,最大11岁,最小4个月,按王氏法分型为轻型3例,普通型46例,重型29例,极重型11例。89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热、抽搐、脑膜剌激征、意识障碍。治愈76例,好转7例,死亡6例(均死于呼吸衰竭)。6个月后随访有11例患者有轻度的智力障碍,2例重度残废。

  2 护理方法

  (1)降低室温。通过放置冰块、地上洒水、或有条件的安装空调等方法将室温控制在28℃以下,体温高于38℃者头戴冰帽,降低脑组织耗氧量。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1~2h测量体温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持续高热伴反复抽搐者给予亚冬眠疗法。选用冬眠ⅱ号,遵医嘱肌注氯丙嗪及异丙嗪0.5~1mg/kg/次复合肌肉注射,每4~6h一次,定时维持。www.133229.Com待植物神经受到充分阻滞,机体御寒反应消除,病人进入昏睡状态后,再加用物理降温措施。降温以肛温32℃~34℃为宜,冬眠时间一般为3~5d。亚冬眠疗法生效后配合亚低温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方法采用持续冰敷或冷盐水灌肠,将体温维持在35℃~38℃,应用冰袋时先将冰块装入1/2满,驱气后拧紧塞子,擦干冰袋外面提起冰袋抖动,确无漏气后再套冰袋套或毛巾,放于所需部位进行降温,速度为每小时下降1℃,降温标准为肛温32℃~34℃为宜,一般持续3~5h,必要时延长1周。

  3 护理体会

  (1)病人房间应保持安静,室温18℃~20℃,光线宜较暗,防外界刺激引发抽搐。有专人看护,并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2)冬眠降温时严密观察病情,检测生命体征。平卧位,减少肢体搬动,避免剧烈翻身。治疗前观察并详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以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血压和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物理降温应由专人负责,持续冰敷时,定时调整冰敷部位(如:交替部位冰敷),严观局部皮肤色泽,防冻伤发生。向患陪者详细说明用冰注意事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3)冬眠药物最好静脉滴注,以便通过滴速的调节控制冬眠深度,使体温稳定在治疗要求范围内。停止冬眠治疗时,应首先停止物理降温,再停用冬眠药物。停止冬眠后,病人体温会自然升高,如因药物蓄积使复温困难时,可使用热水袋等方法升高。

  (4)营养供应:急性高热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少量蛋白质及脂肪,应进清淡饮食如:米汤,牛奶,绿豆汤等;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饮食;昏迷者应给予鼻饲,并注意少量多次缓慢注入,以免刺激引起呕吐或内容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鼻饲时头偏向一侧,防止阻塞呼吸道。

  (5)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每日做好皮肤、口腔、泌尿系的清洁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泌尿系感染,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细致、认真、负责指导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认真倾听病人心声,用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建立相互信赖的桥梁。取得家属的配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