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6-03-03 09: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世纪之交,当从事急救事业的医生们以科学工作者严谨 的理性思维和对社会、职业的责任心来讨论中国的救援医学 时,不少人却忽略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即护理学对此的 重要影响,护理界人士在此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期盼21世纪是个安全世界的良愿,被2001年“ 9 • 11” 事件及随之而来此起彼伏的天灾人祸所粉碎。正如联合国 秘书长安南所说的,“我们的世界比任何时候更容易受到灾 害的伤害……,作为一个国际社会,相当被动。救援医学就 这样为全球所关注,也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社团、 民众关心的课题。而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灾难 发生后,各国救援队在现场实施医学救援时,普遍感到事先 对护理在救援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笔者2005年1月在 印尼与国际急救组织专家,印尼卫生部主管官员专家,尤其 与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的同道们讨论中得到了共识,救 援医学中蕴涵着救援护理学,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发挥着独具重要的作用,决不可忽视。事实上救援护理学已伴随救援医学悄然而至。

  

  由于历史、传统等缘由,即使是救援医学,对很多人而言 也是陌生的,因此,本文首先要以一定篇幅来阐明此题。

  

  1历史回顾:现代急救的概念与内涵


    纵观人类文明史,自19世纪中叶医学科学(Medical Sc- ence)的形成并迅猛发展,近100多年的进展举世瞩目。医学 科学标志人类文明进入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保徤、医疗 实践发展等活动中,人类已逐步取得协调和主动。

  

  现代急救医学或现代急救灾害医学(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是近40年来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 一门学科,它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对于越来越多的医院外突 发的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事故,提出迫切的医疗需求这一背 景下产生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 渗透,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在现场救护基础 上,产生了现代急救医学(M od ern E m erg ency M edici ne )随 着急救医学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扩展,灾害医学也成为主 要内容,或是其延伸。事实上,灾害医学与急救医学很难区 分,只不过是致病原因、环境不同罢了。所以,1976年由国际 M edicine)和灾害医学(Disaster M edicine)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 IJ。

  

  这个俱乐部的成立很快引起各国医学家的重视,不久即 更名为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协会(W,o rld Asso cC atio n o n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 edicine. WAEDE)协会的主席即 当代心肺复苏医学创始人Peter Safar教授(已于2003年8 月去世)该协会主要研究世界各国在医院外抢救垂危病人 的经验和现场急救组织,显然,仅仅依靠临床医生、医院内的 管理模式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 注。WAEDE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性的 学术大会。

  

  笔者认为:国内有些人士将急救医学(EM)译成“急诊医 学将活跃在医院外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e Med¬ical Service EMS)译成“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将院外急救 (Prt-hospital Medical Care)译成“院前急救”是不确切的 “急诊”主要在医院内的范围,医院外的广阔领域乃至地面、 天空和海洋,“急诊’是无法概括难以覆盖的。我国卫生部十 分重视中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早在1980年以国家卫生部名 义向全国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正式文 件11J。

  

  现代急救、灾害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对传统的医院内 的急诊包括手术室在内其他临床科室抢救规范的提高;是对 危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系统救治经验和理论 上的完整和支持;更是在昔日简陋的医院外环境的基础救护 (First Aid)的重大发展;同时它将通讯、运输、计算机技术等 纳入医学科学理论及应用范畴。我们可以这样宣称:现代急 救医学,是对20世纪60年代尚未形成体系的急救医学的重 大变革与革命。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可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任何院内 外的医学救援均伴随着护理活动的进行;护理学的理论和实 践是救援医学理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院内外的 基础急救(First Aid)还是心肺复苏(CPR),往往最早实施者 就是护士,而这些急救技术本身包含着护理。可惜未能引起 重视,缺少认真的总结提升,更没有把它引向形成救援护理 这样一门学科。

  

  事实上,救援护理学与救援医学相伴悄然而至,而在实 践中绽放光彩,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发挥着独具的 重要作用,创立救援医学护理学已呼之欲出。

  

  2 认清形势:严峻的‘天灾人祸”

  

  意外灾害即天灾人祸,或称“突发公共事件”,在近30年 来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1978年我国唐山地震以付出24万 人的生命和城市被毁的代价,成为近400年来全球地震史上 最为惨烈的一幕。

  

  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地受到灾害事故的 威胁。城市化进程加速,社区在不断地兴建,发展与安全已《安全社区宣言》,提出安全的生活是一个基本权利,提出了 “使人人安全”的口号。这是基于现代城市意外伤害严重地 威胁人类的安全生产、生活而提出的,它已构成世界主要的 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并随着都市现代化在继续恶化。

  

  1989年12月22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 44/ 236号决议,将20世纪最后的10年作为“国际减灾十 年’。中国政府、社团等有关组织积极响应参与这一行动[3J。

  

  当代急救医学泰斗Peter Safar教授的匹兹堡大学国际 心肺复苏研究中心,将研究重点也转向了对灾害医学的研 究,更名为彼得•沙法国际心肺复苏、灾害医学研究中心。 这种变化,预示着灾害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学术内涵上已明显 占据了重要地位,表明救援医学事实上已经形成。它对现代 化救援医学服务(Em erg en cy m ed ical s ervi ce,EMS)在理念、 机构、队伍、技术和装备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J。

  

  国际减灾十年已过,灾害有增无减,形势不容乐观,但成 绩也不小。联合国从中提炼了两条重要的理念。

  

  一是“使21世纪成为安全的世界” (fo r a s afer wo rld i n the 21st Century),它既表明了全球灾害形势依然严重,减灾 是一项持续而长期的任务,同时也表明减灾对可持续发展做 出了贡献。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根本转 变,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必须在全球持久地开展 防灾减灾活动,体现对人类在今后自身生存、发展、可持续发 展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二是提出建设灾害“预防文化” (Building a culture of prevention) “预防文化”(国内多译成“安全文化”)是在减 灾十年深入发展时形成的理念。这个重要理念的提出和实 际运作,对各国防灾、减灾的活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作 用。

  

  3科学共识:现代社会奠定了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


    “ 9 • 11”这个特大的恶性突发事件表现出美国急救体系 的有效运行和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 9 • 11”事件后,美国 从联邦政府到州地区行政当局,进一步加强完善了这个体 系。灾难并未因“ 9 • 11”事件后而减少,随之2002年10月 12曰印尼巴厘岛的爆炸,2003年我国及一些国家发生了“非 典’,阿尔及利亚、伊朗发生了大地震。2004年12月26曰 印度洋地震海嘯灾难波及到东南亚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 度等多个国家。在此次印度洋海嘯灾害中,国际社会包括我 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在救援上迅速作出反应,开展了全球性 的救援活动。

  

  21世纪初尤其2004年12月26日大海嘯救援等一系列 救援活动中,社会学家及医学家已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医学 救援离开了护理学的理论、实践将难以承担其使命、无法开 展其工作。“救护” 一词本身就明确地涵盖急救与护理。在 各种灾害、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中,现场维持、恢复生命的基在内则是现场实施急救的“主力军”;我国院内急诊科及院外 急救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师,经过规范培训及 中国医师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的专业委员会考试考核合格,即 具有开展救护的资格。

  

  灾害事故的现场医学救援包括赴伤病员集中点、难民营 的巡诊医疗,面对大量的伤病员,伤病情一般皆为明朗,急需 进行及时的各种创伤急救护理操作,包括软组织损伤、烧伤 的清创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大量的急救护理操作。

  

  幸存者还需要护士的心理支持,护理人员所起的作用更 为重要。即使在异国他乡语言交流困难的情况下,护士的 “天使形象”和操作给予了伤员心理上的安抚和支持。

  

  此外,高级护理人员是医学救援临时机构管理的重要成 员。在此次印度洋海嘯救援中,笔者与各国救援队包括雅加 达和印尼卫生部、国际SOS急救组织等专家们取得共识,现 代社会已经奠定了护理学在医学救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如 果不重视、不加强、不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将是救援工作的 重大失误。

  

  我国政府本着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于2005年 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急预案>。在总体预案内包含有医学救援预案,这为我国救 援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理论支持和条件保 障,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救援医学事业及救援医学护理的创 立和发展。

  

  我国医学救援体系的建设中,急救中心、紧急医学救援 中心必须是立足于院外,其功能将以抢救危重病人、处理突 发事件为主:必须是网络化,即卩“大网络、小中心;大院外、小 院内;大科教、小机构”的原则[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 程,全球救援医学事业一体化已成共识。此次,我国医疗救 援队在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工作充分证明了国际合 作、救援一体化的重要性,充分证明了护理在救援医学中占 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于2001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灾害防御 协会救援医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与复苏专业委员会,作为救援领域内的医 学行业协会、学术团体,责无旁贷地为促进中国救援医学的 重要内涵——救援护理学科的创立做出努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