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影响

2015-11-23 1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住院天数5~21 d,平均(13.9±3.8)d。患者的满意率达100%;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是心身疾病常见的一种,该病的发病、转归和心理社会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状,并对死亡率有着很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地心理护理以及科学的健康宣传教育能够在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选取2001年~2010年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8例进行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98例,均为2009年1月~2010年2月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69例,女29例,年龄38~81岁,平均(51±4.6)岁。64例行冠脉造影术,34例造影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1.2  心理护理
  1.2.1 术前心理护理:在手术前期,由于患者缺乏手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经常担忧因治疗而导致的身体痛苦,害怕术者的技术难以满足手术成功的条件,以及是否会发生不良的并发症。针对冠心病患的性格特征、应激反应与生活条件的独特形式,若患者在手术前期出现了较大的心理反应,以及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不良心理,将会给正常治疗带来很大的阻碍。
  对患者实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将直接影响了患者手术的成功率以及病情的恢复情况。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对患者的情绪做好观察,当发现患者的情绪低落、悲观时应该从语言上给予足够的关心与引导,使其树立接受治疗的信心。对于男性患者则需要叮嘱其改掉喝酒、抽烟的不良习惯,对于女性患者应该注重更年期的心理调整。对于进食高脂与高胆固醇的患者需要安排其食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事物,对患者讲述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时结合图片、文学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方式及其意义,使患者认识到这种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显著作用,告知患者只需保持清醒的状态就可大大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患者的家属进行交谈,使其在心理上给患者带来安慰。对情绪持续紧张的患者应在术前的0.5 h于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镇静。
  1.2.2 术中心理护理:对于局部麻醉的患者实施手术并不影响其神志的清醒状态,护士在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应该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在语言上进行安慰鼓励,防止给患者带来过多的刺激。在手术期间切忌忽略患者的感受,多与患者适当的交流与慰问,这样患者就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操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当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室颤时,护士需冷静应对,在采取急救的同时不停地安慰患者,防止手术出现意外。
  1.2.3 术后心理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意义重大,对患者讲解穿刺处加压包扎巨大作用。从桡动脉穿刺,以弹性绷带完成加压包扎固定会造成手掌、手指出现肿胀麻木,应尽量延长加压的时间,要求患者在没有医护人员的陪伴时避免腕关节运动,对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①桡动肪痉挛,其发生与手术医生的操作经验存在很大的联系,当患者的情绪紧张、医生操作失误时都会造成桡动脉痉挛;②桡动脉闭塞,术后发生率通常在5%左右,需告知患者术后1周禁止抬重物。从股动脉穿刺者,保持术侧肢体持续24 h制动,沙袋加压包扎,避免发生出血、血肿。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叮嘱患者伤口愈合前应禁止沾染别的东西;在病情稳定时可多次的饮水以帮助造影剂的排出。若患者病情程度较轻,需要向其讲述预防的必要性;对服用药物的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叮嘱合理用药,避免其他症状的出现;向患者讲述对冠心病实施饮食治疗的意义,提倡患者饮食时注意低盐低脂,在日常生活中乐观面对事物,善于和别人交往,使自身的心理得到很好的维护;持续开展健康宣教,让患者的心理获得良好的心理安慰,以保证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2 结果
  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住院天数5~21 d,平均(13.9±3.8)d。患者的满意率达100%。
  3 体会
  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常会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异常心理状况的出现大多是由于患者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同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造成的情绪改变和冠心病联系紧密[1]。心理社会紧张,精神因素等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因素。预防冠心病的需要对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关注药物或手术治疗过程中应该坚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中防治作用[2]。因此,在临床中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3.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