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牙科恐惧症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128例有恐惧心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DS)结果。结果: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前后CFSS-DS无明显改变,观察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CFSS-DS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科恐惧症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恐惧程度,使其顺利完成治疗,其效果确切,值得牙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牙科恐惧症;心理干预;疗效
牙科恐惧症,又称为牙科治疗焦虑或牙科治疗恐惧,是指患者在看牙时呈现出各种紧张焦虑状态[1-2]。它是一种心理疾患,类似社交恐惧、恐高症等疾病,又有其特殊性,因为一部分患者是恐惧于看牙时的环境、牙科器械的声音、药物的特殊味道等,也有的患者是害怕牙科治疗过程中的疼痛[3]。牙科恐惧症患者的一主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牙科患者,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等因素,大多数儿童牙科患者在看牙时都呈现出或多或少的恐惧表现为高声哭闹、肢体乱动、焦虑不安、拒绝治疗等,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4]。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128例有恐惧心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DS)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牙科收治的128例有恐惧心理的患儿,均为经筛选出的符合儿童牙科恐惧症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64例)包括男30例,女34例,年龄3~10岁,平均(7.15±1.48)岁,对照组(64例)包括28例,女36例,年龄4~10岁,平均(7.38±1.3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DS),用于评估儿童对牙科诊治的恐惧程度。即是否害怕穿白大衣的人、牙医、其他医生、张口、有人看、进行口腔检查、把器械放进嘴里、打针、陌生人触碰,不得不去医院等10项,恐惧程度共分5个级别,总分最低5分表示不恐惧,最高50分表示极度恐惧。本研究入组患者干预前CFSS-DS得分均为15分以上者,并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方法:两组均给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DS)结果。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通过有效宣教加强医患沟通,建立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帮助患儿客服恐惧心理;耐心向患儿讲解、演示诊疗过程,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理解及配合,消除患者紧张感;鼓励患儿勇敢面对治疗,忍耐有可能出现的疼痛,告知患儿其疼痛属于可耐受范围,不必太害怕,从而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治疗。
2 结果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前后CFSS-DS无明显改变即干预前为(18.33±4.12)分,治疗后为(18.05±4.26)分;观察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CFSS-DS显著降低,即干预前为(18.48±4.62)分,治疗后为(10.36±4.41)分,观察组恐惧心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牙齿龋病率非常高,而去医院就诊的儿童多有恐惧不安的心理,儿童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的一种特殊群体,其情绪及心理以及认知都处于成长阶段,加上特有的依恋与焦虑特点,使其对牙科往往具有更大的恐惧心理[5]。有数据显示,80%以上的儿童就诊时都存在“牙科恐惧症” [6]。患有牙科恐惧症的患儿主要表现有害怕穿白大衣的人、牙医或其他医生,害怕张口、有人看,害怕进行口腔检查或把器械放进嘴里,更害怕陌生人触碰或打针,害怕去医院等,最终结果为为逃避牙科治疗,直到不得已才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紧张、出汗、喊叫甚至晕厥等。基于上述诸多表现本组采用CFSS-DS评分法评估其恐惧程度。
牙科恐惧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患者角度讲,牙科恐惧常造成看牙过程中的恐惧、紧张乃至完全失控,不能有效配合治疗,或根本中断或拒绝治疗,导致口腔疾患进一步恶化。从医生角度讲,患者对于治疗的恐惧、不配合将严重影响治疗时的情绪,直接干扰治疗计划的施行及治疗效果。因此儿童口腔治疗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为缓解儿童口腔治疗的紧张与恐惧、减轻疼痛,心理干预成为儿童口腔患者的福音,深得家长的称赞和信赖。
本组采用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通过有效宣教加强医患沟通,建立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帮助患儿客服恐惧心理[7];耐心向患儿讲解、演示诊疗过程,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理解及配合,消除患者紧张感;鼓励患儿勇敢面对治疗,忍耐有可能出现的疼痛,告知患儿其疼痛属于可耐受范围,不必太害怕,从而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治疗。心理干预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得患儿的充分信任,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耐心及细心,先通过聊天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让患儿先熟悉环境,放松心情,还要照顾患儿感受,比如将器械放在患儿不易看到的一侧,轻拿轻放,针对麻药渗入口中很苦的情况,还要及时用棉球蘸取或用棉签压在进针口旁边,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者的表情和动作,尽可能缩短治疗时间,并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采取无痛无创伤操作,治疗无需一次完成,可根据需要从简单操作开始分批分次完成,这样可以保证治疗效果,还可以做到将患儿治疗过程中可遇到的恐惧因素降到最低。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牙科收治的128例有恐惧心理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DS)得分情况,结果发现,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前后CFSS-DS无明显改变即干预前为(18.33±4.12)分,治疗后为(18.05±4.26)分;观察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CFSS-DS显著降低,即干预前为(18.48±4.62)分,治疗后为(10.36±4.41)分,观察组恐惧心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此研究对不同程度的儿童牙科恐惧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可降低患儿恐惧程度,使其顺利完成治疗,为这类患者解决了心理负担和口腔疾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因此认为,心理干预值得在儿童牙科恐惧症患者牙科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钱 虹,黄 群,骆明荷.240例牙病患儿牙科畏惧症的图片测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284.
[2] 苏吉梅,阮文华,叶笑味,等.儿童牙科恐惧症的临床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4):362.
[3] 王慧民,冯希平.儿童牙科恐惧症[J].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4,31(4):295.
[4] 刘素君.提高护理水平预防儿童牙科恐惧症[J].口腔医学,2005,25(6):360.
[5] 王丽霞,郑永红.心理辅导对儿童恐惧症的作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2007,21(7):558.
[6] 汤秀玲,陈怀丽.儿童牙科恐惧症心理干预后的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48.
[7] 丁 虹,史玉花,丁 茜,等.儿童牙科恐惧症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l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