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门诊注射患者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注射而发生晕厥的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所有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无意外伤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晕厥的原因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注射;晕厥;原因分析;护理
晕厥在门诊治疗过程中是常见的症状形式,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包括大脑缺血、缺氧等造成患者的意识丧失,这种状况持续时间是暂时性的,但若未采取有效方式及时处理,则会导致诸多异常后果,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危害。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注射而发生晕厥的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注射而发生晕厥的患者,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17~53岁,平均(24.9±3.1)岁。其中,肌内注射25例,静脉输液4例,静脉推注2例。晕厥常发生在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完毕1~2 min之内,主要表现为视物不清、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四肢发凉、眼前发黑、胸闷。
1.2 导致晕厥的常见原因
1.2.1 单纯性晕厥:俗称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这种晕厥是治疗中最为普遍的,患者出现晕厥前多有征兆,例:疼痛、高温、紧张、恐惧、疲劳、情绪异常等[1]。这些情况可通过处理快速恢复,因而不会存在太多的后遗症状。
1.2.2 脑源性晕厥:多数是由脑血管病变造成的晕厥,包括: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和阻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虽然导致患者病发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但基本上均是由短暂的广泛或局部的脑供血异常造成。脑细胞出现异常变化时也会造成晕厥,例:癫痫、延髓脊髓灰质炎等,有时采取了不同的药物也会引起晕厥,常见的有镇静剂、麻醉剂、抗抑郁药等。
1.2.3 直立性低压性晕厥:主要是患者从卧位转为直立位过程,血压快速降低造成的脑血流量降低所致。专家对于该症状的诱发因素尚未准确定位,相关因素包括:①源自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附近植物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造成中枢或周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异常;②体内传导功能异常,影响了去甲肾上腺素的顺利合成[2];③不同位置的压力感受器反应异常,如:下肢、内脏血管壁内等,使得患者在站立时出现小动脉反射性收缩障碍。
1.2.4 排尿性晕厥:成年男性是该症状的多发群体,常见于睡醒后起床排尿阶段。这和患者的膀胱排空造成盆、腹腔内压力大幅度降低相关,造成大量血液流入盆、腹腔,同时膀胱收缩造成迷走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脑血流量降低而引起晕厥。
1.2.5 心源性晕厥:这种晕厥多数是因心脏停搏、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造成,最终引起心脏的排血量降低,脑供血不足等造成晕厥症状。心源性晕厥常见于一些多发疾病患者,如: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3]。
1.3 护理方法
1.3.1 紧张恐惧性晕厥:对于这类患者,护士在制定护理计划时需要将重点放在心理护理上,这是紧张恐惧性晕厥护理的关键。在注射前实施心理疏导应多和患者开展广泛沟通交流,同时利用关心的话语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其逐渐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配合治疗。护理害怕疼痛的患者时必须要注意针头的选择,且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之前要进行介绍,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加快彼此之间的治疗合作。肌内注射过程中要找准具体的位置,如:神经分布较少、肌肉丰厚等部位。
1.3.2 低血糖性晕厥:在注射前期要充分掌握患者的进食状况,特别是要注意低糖患者的临床状况。掌握足够的临床信息之后能显著控制病情,对低血糖史者要防止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注射,通常要求患者先进食、再注射。
1.3.3 体位性晕厥:注射操作环节里要指导患者随时调整部位,避免久卧、久坐和突然站立。当注射血容量较小的患者时,则要安排患者保持正常的卧床姿势,不得遂于变化体位,如:静脉推注强烈血管扩张药物时,注射完毕后要引导患者调整位置。
1.3.4 药物性晕厥:护士要对选择药物的药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熟练掌握,这样可以显著控制不同的药物使用效果,降低药物造成的各类不良影响。对显示会发生晕厥的药物,使用前要介绍给患者以获得配合。
1.3.5 排尿性晕厥:对注射时间较长的患者,护士应该引导其无需憋尿,有尿意时及时排尿,防止一次性长时间排尿造成的晕厥。在日常生活上,护士人员也要加强各方面的指导安排。
2 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所有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无意外伤及并发症发生。
3小结
注射过程是晕厥发生最多的阶段,医护人员必须运用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患者进行科学地诊断鉴别,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控制病情。当晕厥出现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抢救处理,从而有效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参考文献
[1] 唐德萍,李吕力,宁加隆,等.晕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J].临床荟萃,2003,18(7):36.
[2] 余文华.无偿献血晕厥34例原因分析[J].山西医学,2003,25(1):85.
[3] 王晓春.排尿性晕厥发病机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学,2007,6(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