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家族史分析

2015-11-07 09: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家族史分析,护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及家族史分析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以及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我院对168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压≥140 /90mmHg(1mmHg=0.133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高血压家族史系指家族中父母至少1人,直系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家族史阳性组8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5.1岁;家族史阴性组84例护理论文,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指标检查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12h的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小,差异显著(P<0.01);在血压级别比较中,1级和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家族史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3级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的比较(%,±s)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组别

n

发病年龄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高血压3级

家族史阳性组

84

41.2±10.2

25

16

43

家族史阴性组

84

47.3±11.4

38

28

18

x2t


 

3.65

4.29

4.43

16.09

P


 

<0.01

<0.05

<0.05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