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韩丽华教授治疗早期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举隅

2015-11-05 09: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韩丽华教授参照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修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对病毒性心肌炎确诊治疗。针对心肌炎的发病特点,形成了治疗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韩丽华教授;病毒性心肌炎;早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袭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多有肠道或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属中医“心悸”范畴,韩丽华教授认为本病因六淫邪毒外犯、耗伤气阴,或素体气阴两虚复感六淫邪毒发病,兼气滞血瘀、痰湿阻滞,临床上采用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1热毒侵心型
  患者男, 26岁, 2009 年3 月12日初诊。10天前外感,发热、咽痛、流涕,服药物后外感症状消失, 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心电图:窦性心律,HR:106次/分,V5-6导联T波低平。舌红, 苔薄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方药:银花20g、连翘10g、竹叶10g、桔梗10g、虎杖15g、贯众6g、苦参10g、甘草3g,服7剂,胸闷、气短减轻,心率86次/min,仍心悸,时自汗,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患者气阴不足,加黄芪20g、麦冬15g、去连翘、桔梗、银花,服14剂,诸证消失。
  邪毒侵袭肺卫,肺失宣降,肺经郁热,逆传及心,银花、连翘宣肺清热解表,桔梗宣肺,苦参、竹叶、虎杖、贯众解毒清心,麦冬养阴清心,诸药合用热去毒清,病愈。
  2气阴两虚型
  患者女,16岁,形体消瘦,2010年6月10日初诊。2月前外感后心悸,胸闷,气短、手心热,自汗动则甚,纳呆,多梦,舌淡白,脉细促。CtnI、CK-MB升高。心电图:窦性心律,HR:110次/分;频发室早。治以益气养阴,方药:黄芪20g、太子参10g、麦冬10g、百合10g、五味子6g、苦参10g、郁金10g、甘草3g,服7剂,仍眠差,余症状改善,心率86次/min,偶发室早,加茯神15g,服14剂,症消。
  患者素体虚弱,加之久病未愈,故出现气阴不足症状,方用黄芪、太子参补益心气,麦冬、百合、五味子养阴,郁金行气,补气与行气相结合,补而不滞,使气血充足,诸症除。
  3气滞血瘀型
  患者女,30岁,平素易外感,2010年11月05日初诊。外感后心悸、胸闷1月,伴气短、乏力,自汗,时胸刺痛,舌淡暗,苔薄白,脉结代。CtnI、CK-MB升高,柯萨奇病毒抗体IgM:阳性。此为气阴不足兼气滞血瘀,治以益气养阴兼活血化瘀。方药:黄芪20g、太子参10g、麦冬10g、百合10g、五味子6g、苦参10g、郁金10g、赤芍10g、丹参10g、红花10g、甘草3g,服7剂,胸闷、心悸、自汗减轻,仍胸痛、气短、乏力,加当归12g、川芎10g,改赤芍20g、服7剂,偶胸痛,稍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结。续服14剂,诸症消。
  患者素体气阴不足,易外感,兼见气滞血瘀之象,用丹参、红花、赤芍等药活血化瘀,黄芪、太子参、百合等益气养阴,气行则血行,使瘀去气行,症状消除。
  4痰湿阻滞
  患者男,32岁,形体适中,2011年3月26日初诊。不洁饮食后腹泻,7天前心悸,胸闷,乏力、心烦、纳呆,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濡。CtnI、CK-MB升高。心电图:窦性心律,HR:108次/分;频发房性早搏。此为热毒侵心兼痰湿阻滞,治以清热解毒,行气化痰。方药:竹叶10g、虎杖15g、贯众6g、苦参10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0g、甘草3g,服7剂,仍纳呆,余症状改善,心电图正常,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去竹叶,改茯苓20 g加麦芽20g,服14剂,诸症平。
  湿热毒邪内犯肠胃,脾胃运化失司,痰湿阻滞,故清热解毒同时,加陈皮、半夏、茯苓健脾化痰,湿热毒邪为阳邪,易袭阳位,损伤心阴,另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于心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