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方法。方法:选取出生72 h后、正常足量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6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照组各3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足跟两侧方法采血,观察组采集血样在新生儿沐浴后,婴儿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穿刺。结果:一次采血成功观察组为298例,占93.1%;对照组186例,占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血样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基本操作,也是儿科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严格掌握采血时间,选取恰当部位,科学合理保存,建立严格登记制度,确保标本准确无误。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方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相关规定要求,是对某些先天遗传的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用实验室的方法进行普查,是早期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苯病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三大疾病的主要方法[1]。目前筛查的疾病主要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方法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出生72 h后、正常足量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6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0例。
1.2 采集方法:观察组采集血样在新生儿沐浴后,采血部位通常选择婴儿足跟内外侧缘处。采血者左手轻轻握住新生儿踝关节,右手在新生儿足底皮肤由脚尖向足跟方向挤压,挤压次数为2~3下,等待局部充血红润后再处理。用75%乙醇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 等乙醇自然挥发完或采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去除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刺入皮肤内,尝试约2~3 mm,血液此时会自动流出,采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去血渍,在穿刺点附近轻微按压,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血滴,用滤纸呈平面或45°角度轻触血滴,使血液自行吸入滤纸,渗透到背面。若血液量不足可在穿刺点方向用右手拇指由上往下稍挤压,使血液滴入滤纸并使其渗透到滤纸背面。忌在局部用力挤捏,以免组织液挤出,使血液稀释[2]。每张标本取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不小于8 mm。对照组采用传统足跟两侧方法采血。
2 结果
一次采血成功观察组为298例,占93.1%;对照组186例,占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最起始的工作就是血样采集,血样采集是保障筛查质量最基本的要求。采血质量对筛查结果会有重要影响,采血时间应掌握在出生后72 h以后,还需给婴儿足量喂奶6次以上。喂奶后在有蛋白质负荷下可避免出现苯病酮尿症筛查的假阳性。采血最佳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第6~10天, 此时乳量逐渐充足,在最初2~3 d内出现的生理性下降的体重基本恢复,脱水热逐渐消退,采血最易成功。再则,给新生儿哺乳后,水份很快经过胃肠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一般1~1.5 h后形成了哺乳后的血容量高峰,这个时间段是最佳的采血时间[3]。
一定要合理选择采血部位,足跟内、外缘是采血相对理想的部位。笔者通常以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属支或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作为穿刺点,再合理按摩,可使局部充血,穿刺效果更佳。
血样采集完后注意血样保存,在室温下自然凉干, 防潮,避日光直晒, 不得放紫外线下照射。干燥后装入塑料袋内放置冰箱4℃保存,放置时应头尾交叉,不得将血样重叠放置,以免相互污染。不得将血样放置在新装修的房间或抽屉里,新油漆的家具均可引起血标本固化,造成标本在实验室检测时洗脱不下。也不得将血样放置暖气上烤干,还要注意避免血样被蚊虫叮咬。
积极做好筛查工作,还需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主动、耐心地向家长介绍其目的及重要性,使产妇及家属得到全新的知识,提高其认知水平和配合工作的自觉性。采血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准确记录采血卡,具体包括编号、采血单位名称、采血日期,产妇姓名、年龄、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和时间、出生时体重,联系人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一系列内容,采血人、填写人双签名,不能漏项,字迹清楚,文字规范。
小儿血样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基本操作,也是儿科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严格掌握采血时间,选取恰当部位,科学合理保存,建立严格登记制度,确保标本准确无误。
4 参考文献
[1] 孙玉红,徐恒发,吕 娉.血斑在采集新生儿足跟血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0):24.
[2] 张少芹,周 漪,王秉艳,等.新生儿筛查中有效采集足跟血方法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1999,20(2):147.
[3] 孙婷婷,毛 仑,陶 晨,等.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最佳时机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1.
[收稿日期:2012-05-09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