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与分析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且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36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护理方法且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糖尿病运动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运动疗法;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因素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作为治疗基石的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部分患者往往对此不重视或方法欠准确,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弥补其不足、强化其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2年2月选取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43~76岁,平均病程(6.00±1.00)年。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运动时间护理、运动方式护理、运动量及其强度护理,而未干预组患者则未加用任何护理干预方法及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13.0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研究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
3 讨论
糖尿病运动疗法是指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所采取的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等[3]。研究显示每周运动在1次以上者,糖尿病发病率可以下降35%,而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疾病,需长期治疗,而在此期间患者存在有运动知识匮乏、护理人员又缺乏对其指导,因此血糖控制不理想[4]。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进行护理干预且与未加用者进行对比,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效的运动疗法护理干预在调控血糖方面好于未干预者,现对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如下:①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存在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在运动疗法前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及其家庭、社会背景等需制定有目的性的心理疏导方式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疾病、了解运动疗法的重要性等使其能够遵从医嘱、配合医护工作等;例如对于抑郁者应宣讲糖尿病知识、多沟通、介绍成功案例且在护理期间多应用鼓励性语言,从而树立患者信心、消除其顾虑;②运动时间护理:指导患者选择运动时间应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在餐后30 min或1 h以后进行,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运动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通常以30~60 min为宜。运动的频率,应每周至少坚持3~4次中低强度的运动;③运动方式护理: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身体条件等指标指导患者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如轻度运动:散步,太极拳,做操;中度运动: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等;④运动量及其强度护理:作为一种长期治疗,对于运动量应教育患者遵循循序渐进、定时定量和持之以恒的运动原则;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次/min,应避免剧烈运动,以患者运动后周身发热,微微汗出为宜[5]。除上述护理指导外,还应教育患者注意以下事项:①完善运动前准备,例如携带病例资料卡和联系方式以及糖果糕点;②对于使用胰岛素者不应于运动部位注射,例如慢跑者改下肢注射为腹壁注射;③尿酮体阳性、收缩压超过180 mm Hg(1 mm Hg=0.1333 kPa)者不宜参加运动;④运动的选择应简单,安全。运动的时间,强度相对固定,切记运动量忽大忽小,同时加强运动安全教育避免运动损伤。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的运动疗法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调整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血糖状况,同时有效的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时间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4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崔 柳,董国军,王玉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J].医药与保健,2009,17(9):112.
[3] 陈朝晖,张 梅.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80.
[4] 曹 芳.浅谈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0,34(1):184.
[5] 姚蕴伍,郭常平.现代护理学新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96.
[收稿日期:2012-05-30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