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5-10-07 09: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给予精心的临床护理,总结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经过临床救治及精心护理,其中轻度患儿31例,治愈30例,好转1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8例,治愈14例,好转1例;重度患儿4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早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预后,有计划地进行临床护理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病情。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各种围生期因素所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而导致胎儿、新生儿的脑损伤,以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脑病症状[1]。重症患儿有可能在新生儿早期死亡,或者留有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回顾性分析5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9年2月~2011年6月收治5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中男32例,女21例,日龄<24 h共40例,24~72 h共13例;体重2 200~5 000 g;所有患儿经临床检查、B超、CT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沈晓明主编的第7版《儿科学》中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

1.2  结果:所有患儿经过临床救治及精心护理,其中轻度患儿31例,治愈30例,好转1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8例,治愈14例,好转1例;重度患儿4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1例。

2 临床护理

2.1  体位护理:颅内压增高一般在发病的24~72 h最为明显,疑有颅内出血的患儿应注意取头高位,将患儿头肩部抬高约15°,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不要随意摆动头部。避免将患儿头部转向一侧,需要旋转时应将整个身体与头部同时旋转,可避免颈动脉受压。

2.2  病情观察: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保暖是最基本的护理措施,入室后监测体温变化,根据患儿的体温、日龄、体重选择合适的保暖方式,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待体温稳定后4 h/次测量体温。给予心电监护,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及心率等生命体征,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严密观察患儿的瞳孔、意识状态、肌张力等变化,出现前囟隆起、呼吸节律不整、瞳孔大小改变等疑为颅内高压表现时,及时通报医师使用脱水剂,使用脱水剂后准确记录尿量及排尿次数。

2.3  治疗护理:护理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保持治疗室内通风良好,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更换吸引器、暖先、氧气湿化瓶中的水。患儿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并遵医嘱准确给药,控制输液速度。及早给氧可提高血氧浓度,并有减轻脑损害的作用,轻中度缺氧时可采用面罩吸氧或者使用鼻导管,重度缺氧宜采用持续正压通气给氧,吸氧过程中专人监护,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如果患儿呼吸暂停,应给予托背、弹足底等刺激呼吸[3]。做好皮肤护理,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出血点、淤斑,预防压疮的发生。

2.4  惊厥护理:中重度患儿常出现惊厥,惊厥可引起脑细胞能量供应、氧供应量减少而加重脑损害,临床表现为双眼凝视、上翻或斜视、流涎、肢体抽动等,应选用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药物及时止惊。控制惊厥应首先确定原因,如果发现有低血糖、低血钙或低血镁,应给予及时纠正。观察及护理过程中应减少外界声音、光线等刺激,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

2.5  喂养护理:大部分患儿有胃肠道缺血、缺氧过程,极易发生呕吐、消化道出血,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是否有呕吐、吸吮放射而决定是否开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原则,采用少量多餐、由少至多的喂养方式,轻度患儿出生后及早开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延缓喂奶时间,重症患儿应禁食3 d,采取静脉内给予营养的方式。对于吸吮、吞咽能力较差的患儿,可给予保留胃管鼻饲,每次鼻饲前应测量胃内残留奶量,鼻饲后应用温水冲洗胃管。

3 小结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如果围生期发生了胎儿窘迫、窒息,即使窒息后复苏,也有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害的高度危险性,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嗜睡、烦躁、吐奶、尖叫、抽搐,其临床治疗困难大。本病是致使胎儿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儿进行积极救治及早期护理,可最大程度降低患儿病死率、并残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情发展迅速,患儿预后差,护理过程应加强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4]。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本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积极配合医师处理患儿的发热、惊厥等症状,更应熟练掌握本病的护理知识,通过临床实践来总结护理经验,科学的治疗方案及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缺氧状态,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全面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及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够促进患儿康复,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 熊  柳.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1):97.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

[3] 向  恒,解福平,毕仲江,等.5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78.

[4] 黄菊敏,李小霞,吴晓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13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