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瘦素与端粒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2015-09-27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瘦素浓度、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测2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中的瘦素浓度和端粒酶活性,以28例良性胸腔积液作对照。 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瘦素浓度较良性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瘦素的敏感性82.76%, 特异性92.86%,准确率87.72%;端粒酶的敏感性89.66%,特异性82.14%,准确率85.96%。结论 瘦素与端粒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瘦素与端粒酶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胸腔积液;瘦素;端粒酶
  [中图分类号] R730.4;R5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135-02
  胸腔积液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准确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对于治疗方案的拟定有重要临床意义。细胞学检查是判断胸腔积液性质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较低[1]。因此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十分困难,寻找血液和胸腔积液中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们对57例胸腔积液患者胸液中的瘦素(leptin)浓度和端粒酶(telomerase)活性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瘦素和端粒酶对胸腔积液性质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57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29例,经胸水脱落细胞检查证实,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69.15±5.82)岁,其中肺癌21例,胃癌胸膜转移1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例,宫颈癌术后胸腔转移1例,食管癌胸腔转移1例,不明原因胸腔转移癌4例。选择28例同期住院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67±6.33)岁,经临床、细胞学检查等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1.2 实验方法
  于超声定位下胸腔穿刺收集胸液50 mL,30 min内4℃下1 500 rpm离心10 min,弃上清液,用冷PBS液洗涤2次后染色,血细胞计数器计数,将2×105沉渣细胞置入1.5 mL的Epppendorf管中,-70℃保存。冷冻标本测定前室温下复融,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采用酚-氯仿法提取胸水沉渣细胞中DNA。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法(RTPCR-ELISA)测胸腔积液端粒酶的活性,以吸光度(OD值)表示,超过阴性对照孔吸光度的2倍以上为端粒酶阳性,反之为阴性。胸液瘦素浓度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由上海泰思特临床检验所提供技术支持。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判定胸液瘦素的诊断效能,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胸腔积液中瘦素浓度与端粒酶活性
  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液瘦素浓度(42.32±12.45)ng/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16.12±9.85)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液端粒酶活性(OD值)为(0.86± 0.26),良性胸腔积液组胸液端粒酶活性为(0.08±0.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恶性胸腔积液组29例中有23例检测出端粒酶基因表达,28例良性胸腔积液中有3例有端粒酶基因表达,恶性胸腔积液中端粒酶基因的表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 0.01 )。
  表1 胸腔积液中瘦素浓度与端粒酶活性比较(x±s)
  注:*与良性胸腔积液组比较,P < 0.05
  2.2 ROC曲线对胸液瘦素诊断价值的判断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面积的标准误为0.052,综合考虑敏感性、特异性时最佳临界值选为26.5 ng/L,敏感性0.81、特异性0.76(图1)。
  图1 ROC曲线对胸液瘦素诊断价值的判断
  2.3 两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联合检测胸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和瘦素浓度,如果以其中1项指标阳性作为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依据(平行试验),则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75.00%,敏感性提高,但特异性降低;若以2项指标均阳性作为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依据(串行试验),敏感性为75.86%、特异性为96.43 %,敏感性降低,特异性提高。见表2。
  表2 胸腔积液端粒酶和瘦素诊断效能的评价(%)
  3 讨论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种疾病可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包括恶性肿瘤、结核、肝硬化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准确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判断原发疾病的严重性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确诊恶性胸腔积液的金标准,但其阳性率仅为30%,即使反复送检其阳性率也仅提高到50%,敏感性较低,容易漏诊。因此,本文探索联合胸腔积液中瘦素浓度、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目前认为端粒酶是一种最为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大约肿瘤细胞80%~90%表达端粒酶活性[2]。端粒酶是一种RNA依赖的DNA多聚酶,端粒酶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富含5′-TTAGGG-3′的特异性DNA序列(端粒),以补偿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的丢失,使细胞得以无限分裂。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端粒酶在恶性肿瘤的生成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及恶性转化有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端粒酶阳性率呈升高趋势[3,4]。当肿瘤细胞转移至胸膜后,胸腔内便产生大量癌性胸水,癌性胸水中含有大量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的端粒酶。本研究采用RTPCR-ELISA扩增胸液中的端粒酶,对2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2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恶性胸腔积液组较良性胸腔积液组的胸液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胸液端粒酶的诊断效能为敏感性89.66%、特异性82.14%、准确率85.96%,比文献报道胸水脱落细胞的诊断价值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