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金花消痤丸联合氯霉素酊治疗寻常性的治疗效果

2015-09-27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观察金花消痤丸联合氯霉素酊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 方法 68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口服金花消痤丸4 g,3次/d,局部外用氯霉素酊,3次/d。对照组口服米诺环素50 mg,2次/d,外用药物同治疗组。两组均连续用药6周。患者每2周复诊1次,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88.2%、7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9,P > 0.05)。 结论 金花消痤丸联合氯霉素酊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 金花消痤丸;氯霉素酊;痤疮
  [中图分类号] R75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137-02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病,好发于面、背、胸等部位。寻常性痤疮是一种毛囊性病变,可导致炎性丘疹、脓疱的形成。2011年3月~2012 年2月我院临床观察治疗寻常性痤疮34例,证实金花消痤丸联合氯霉素酊治疗痤疮疗效明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寻常性痤疮患者68例,临床表现符合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1]。病情轻重采用 Pillsbury 分类法将痤疮分为Ⅰ~Ⅳ度,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3~35岁,平均19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9个月;对照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12~39岁,平均18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0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4周内系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维A酸类药物;(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严重心、肝、肾内脏病变;(4)对治疗药物成分过敏者;(5)光敏性皮肤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金花消痤丸(云南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120,批号:111245,规格:4g×9袋)4 g,3次/d,联合使用氯霉素酊(本院制剂),3次/d;对照组口服米诺环素50 mg,2次/d,外用药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患者每2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6周后判断疗效并检测肝肾功能。1.3 疗效判定
  按照皮损减少的程度进行判定。皮损减少程度=(治疗前皮损数量-治疗后皮损数量)/治疗前皮损数量×100%。基本痊愈:皮损减少≥90%;显效:皮损减少60%~89%;进步:皮损减少20%~59%;无效:皮损恶化、无减少或减少少于25%[2]。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 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619,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的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轻度腹痛,8例发生腹泻,每日2~6次,均未影响治疗,10 d后逐渐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5%;对照组3例轻度腹泻,5例眩晕,2例恶心,未做特殊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 > 0.05)。
  3 讨论
  痤疮常起病于青春期,常为性激素合成增加的首发症状,85%的青少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累及[3]。最常发病于15~18岁,男女皆可受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痤疮的主要发病机制中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因素担当相当重要的角色。本病的治疗通常包括内服、外用药物以及光动力等物理手段,但口服抗生素易产生细菌的耐药性,长期使用红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菌株的发生率高达21.6%[4],以及维A酸类药物对生育期患者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大大限制了口服药物的临床应用。
  中药疗法中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疗宜清泄肺胃;脓疮性痤疮治疗宜解毒散结[5]。金花消痤丸是根据传统民族验方,结合现代工艺而研制生产的中成药制剂,药物成分有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等,制剂组方合理。方中三黄并用,共泻三焦之火。黄连主泄心火,兼泄胃肠湿火;黄芩主清肺热;黄柏主泄肝肾之火。金银花清热解毒,大黄凉血排毒,栀子利水清心。大黄、黄芩、黄柏减少皮肤皮脂分泌,同时还可以通顺大便。金花消痤丸主清肺胃实热,通便解毒,主治肺胃热盛, 以丘疹、粉刺、少量脓疱为主的Ⅱ度痤疮患者[6]。
  金花消痤丸的主要不良反应腹泻的发生与它的功效是密不可分的。从西医角度也可印证金花消痤丸的药效,实验证明,大黄、金银花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7]。金花消痤丸有效清泄体内热毒,既有治疗作用又具有预防痤疮发生的功效。
  痤疮患者常皮脂分泌旺盛,病灶内可检出丙酸杆菌、厌氧菌及其他需氧菌。氯霉素为广谱抗菌药,对丙酸杆菌的作用效果较好,且性质稳定,很早就用于痤疮治疗[8]。75%乙醇既可杀菌, 又可溶解角质, 促进药物局部渗透吸收作用, 故对痤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临床研究使用金花消痤丸治疗寻常痤疮,与米诺环素进行对比,两组间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χ2值分别为1.619、0.073,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金花消痤丸作为纯中药制剂,与氯霉素酊联用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第7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8..
  [2] 项蕾红. 光动力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5):343-344.
  [3] 詹姆斯,伯杰,埃尔斯顿. 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 第10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0-248.
  [4] Eady EA. Bacterial resistance in acne[J]. Dermatology,1998,196:59.
  [5]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 中国痤疮诊治指南(专家讨论稿)[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5):339-342.
  [6] 王欣. 合理应用中成药治疗痤疮[J]. 中国药房,2009,20(3):238-240.
  [7] 林楠,董银卯,时宇静,等. 5种中药醇提物体外抑制2种革兰阳性菌的活性[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06-209.
  [8] 赵金环,李洪杰,马海春. 复方氯霉素酊治疗痤疮260例[J]. 西北药学杂志,2000,15(2):9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