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

2015-09-08 08: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类型
  目前,不孕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为10%~15%。[1]不孕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后果。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来本中心就诊的不孕症患者通过咨询、问卷调查、与患者夫妇交谈,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夫妻双方承受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经综合判断分析,不孕症患者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1害羞心理
  有些患者结婚多年未孕或患有生殖系统炎症,因怕别人耻笑或议论,不敢来医院检查治疗,延误了受孕或诊疗的最佳时机而导致不孕。
  1.2焦虑、恐惧、抑郁心理
  不孕症患者经努力,花费大量时间、金钱而无结果时,会产生焦虑无助感,此时其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不理解,通常对其表现出的冷漠不不谅解的态度,甚至大多数不孕夫妇还面临着家庭可能破裂的问题,容易造成患者内分泌失调,心理恶性循环,加重不孕的病情。长期心理精神、经济压力造成患者焦虑、恐惧、紧张、抑郁。
  1.3愤怒、敏感心理
  身边亲人、周围邻居的同情或鄙视,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使患者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从而怨天尤人,产生愤怒心理。有的患者亲友对其并没有特别表现,但长期的特殊负疚的情况使其尤为敏感。
  1.4自卑、孤独心理
  不孕症患者由于不孕导致其不愿参加社会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同事、朋友等进行交流,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交场合又会造成其心理严重失衡,从而对自身评价较低,进而影响其社会评价,通常表现为自卑、孤独。随着时间段推移,这种心理状态会逐步加剧。
  2不孕症患者心理干预及方法
  2001年,英国已将心理干预指导作为不孕治疗的正规流程之一。[2]对不孕症患者应重视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信息,纠正错误观念,告知患者不孕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同时为其提供不孕症患者治疗痊愈的病例增强患者信心。
  2.1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具体包括倾听、解释、保证、指导和建议、疏泄、鼓励、促进自助。不孕症患者是弱势群体,易受歧视,常产生抑郁等消极心理,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与支持。[3]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为不孕患者带来了希望。患者在进入人工授精治疗周期后,重复检查、频繁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多次穿刺取卵、反复胚胎移植等治疗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介绍手术过程,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抑郁等情绪的发生。
  2.2普及相关受孕的卫生知识
  向患者及其配偶讲解正常受孕的过程、受孕的条件及造成双方不孕不育的原因,不孕症检查和治疗的流程,使患者对治疗有较清楚的感性认识,正确对待不孕症,利于配合治疗。加强疾病知识预防,应戒烟、戒酒、生活规律,男方避免接触高温、高电磁磁场和穿紧身裤等,减少影响受孕的因素。
  2.3减轻患者压力
  不孕的压力是难以立即排解的,需要患者经常调整自己的心理,所以为他们创造减轻压力的机会十分重要。在诊疗过程中,每周安排1~2名不孕夫妇共同讨论有关不孕症的问题,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和治疗过程,减轻压力;针对患者的紧张、敏感情绪,医护人员应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情绪。建议患者采取外出旅游、培养业余爱好等手段放松紧张的情绪,部分患者在紧张情绪缓解后可以自然受孕。
  2.4家庭治疗
  不孕症患者的家庭治疗强调整体意识,其着力于影响成员之间的交流行为和相应的认知、情感模式,以此缓解和消除抑郁问题。家庭成员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特别是配偶的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庭支持功能对缓解不孕症患者抑郁的重要性,积极调动患者家属的参与,使他们共同面对不孕症的治疗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在不孕症中的作用是复杂的,心理问题常与身体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消极心理可导致不孕。找出不孕症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有效减轻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处于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这不仅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天伦孕育基金.2010年不孕不育症现状调研报告[EB/OL].(2010-07-01)[2010-12-10].http://www.tljj.org.cn/fckyxb/xcjs/57960637528.html.
  [2]BoivinJ,AppletonTC,BaetensP,etal.Guidelinesforcounsellingininfertility:outlineversion.HumRe-prod,2001,16(6):1301-1304.
  [3]闵丽华,杨红,晋云花,等.信息支持对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7-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