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医学护理论文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5-09-02 0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脑出血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1],发病的患者多半有偏瘫,极易发生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各种感染等并发症,不仅患者痛苦,家属负担加重,病情好转不明显,会不自主地出现焦虑,引起睡眠时间的减少及睡眠质量的下降,因此,脑出血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睡眠障碍[2],而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及身体机能。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50例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入院的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60名,女40名,年龄60-80岁,平均74.3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通过CT确证为脑出血的患者,且临床表现有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等睡眠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入院时已有意识障碍的病者及急性期的患者。两组均采取相似的药物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治疗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随机性护理,为患者创造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睡眠习惯,睡前用温水泡脚,睡前禁饮茶,咖啡之内的刺激性饮料,以牛奶帮助睡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
  ⑴选择护士:选择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善于沟通与交流的护士。由两名护士各分管一组。
  ⑵实验组护士对脑出血患者首先进行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安排能共处的病友同室,使其减少刺激感及寂寞感,教会患者心理调整技巧,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多讲解脑出血患者的相关治疗[3]。
  ⑶睡眠行为干预:①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松弛,首先是全身肌肉放松来促进神经活动向着有利方向转换,同时也促进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使睡眠。常用的松弛疗法有进行性松弛训练,自身控制训练,沉思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②认知疗法:是通过纠正患者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和不良习惯,建立起能够自主有效的应对睡眠问题的信息,要告知患者睡眠时间的需求个体差异较大,要强调睡眠质量而非睡眠时间,使失眠障碍者减少因很想睡觉而产生的焦虑。③睡眠限制: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使睡眠障碍患者躺在床上非睡眠时间减少,促进形成规律的睡眠时间,从而提高睡眠效率,通过将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限制为5~6小时计算睡眠效率,如>95%,可增加卧床时间15分钟,如果<80%,则减少卧床时间15分钟;80%~90%的患者可坚持卧床时间不变。④物理诱导睡眠:通过光照,刺激控制和神经促通仪,改变患者睡眠-觉醒周期,调整脑电波活动,从而减少觉醒,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时间,缩短住院天数。总之,通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干预后,调动了脑出血的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加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随机性护理内容相对比较随意,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家属和患者理解。
  评估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并于干预后8周进行第2次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由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部分19个项目构成,将0到3级积分,各成分得分累加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对组间资料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 果
  干预前两组间PSQI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实验组PSQ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 论
  按照CCMD-3诊断标准,脑出血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9.38%,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约占92%[4],其他症状均继发于睡眠,包括难以睡眠、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适感、疲乏或者白天困倦,睡眠障碍患者,有着过分估价自己睡眠障碍的倾向,可能与其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关。有研究报道,睡眠缺乏对糖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有不良影响,并影响正常衰老过程,认为持续睡眠缺乏,可能会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5]。通过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睡眠的认知水平,以期达到心理矫正和症状改善,故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护理干预是治疗睡眠障碍的首要干预方法。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备证实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6]。本项调查采用PSQI评估护理干预前后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显示: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睡眠行为干预后,实验组在干预后8周PSQI明显下降,说明护理干预对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都有所改善。通过护理干预,可排除不利于脑出血患者睡眠的刺激因素,使脑出血患者逐步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 舒春英.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日康复[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6,(3):59.
  2 王伟志.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