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儿科学作为蒙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医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而临床见习是临床专业课教学的必修内容之一,是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知识而进行的临床实践验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之间的重要环节。
总结蒙医儿科临床带教经验,我们对儿科学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构建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为带教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解决见习环节中可能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下一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多元化教学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益于教师素养的提升。现代医学发展趋于高度分化且髙度综合。一方面,各学科之间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领域的深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相互协作和渗透成为趋势。所以,也要求医学教育必然朝着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而传统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教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强化和惯性临床思维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⑴。作为实施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自身素养尤为重要。在临床见习期,或因带教教师的工作繁忙,或因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难以达到见习的教学目的。由此,我们根据带教内容的不同,要求带教教师将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当中,使教学方法多元化,并将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整合。这种革新,势必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有益于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今,高校生的高分低能、学历与能力不匹配现象已屡见不鲜。医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是医病救人的神圣专业。所以,医学专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然而,临床见习期是医学生由课堂步入临床的第一步,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过程中,难免紧张和无所适从。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满足这阶段的教学要求。带教教师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患儿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加以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益于提髙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通常,我们在理论教学中能够充分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在临床见习中,往往侧重临床实际的直接灌输。而初涉临床的见习期学生,对每个医疗环节均较陌生。大量临库知识的满堂灌,反而难以消化和吸收。结合临床见习生的该特点,见习期的教学更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启发为重,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才有助于提高该期的教学质量。
二、多元化教学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多元化教学为中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多元化教学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多元化教学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是迎合医学教学的发展,以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及多媒体教学等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符合儿科课程特点并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1.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儿科各论部分的见习教学中,我们较多采用该方法。主要是结合典型病例,直接床头带教。总结和归纳患儿症状体征、分析检验结果和治疗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从而把握疾病的诊疗全程。从中了解和记忆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临床特征,学习医生的临证思维以及诊治技术。该方法对提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我国目前医学课程采用的主要的三种常用教学方法之一。临床见习期的医学生尚缺乏逻辑分析、理论运用及临床思维能力。针对于此,我们采用在学生自学后老师提问,围绕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的模式,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有益。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最具活力和前景。毋庸置疑,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受患儿及家属维权的影响,有些患儿及家属拒绝见习生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査,更不必说进行胸穿、腰穿等诊疗技术操作。也存在某患可能连续几天都会成为学生的见习对象,产生逆反心理,不予合作的情况。也存在学生多,病人少的矛盾以及缺乏典型病例等等诸多因素。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以彰显。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将典型病例、典型病变通过文图并茂的形势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过目不忘。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表现相同的内容,要比挂图、模型、投影等方式节省1/3时间,比板书、绘画等方式至少节省2/3的时间。所以,该方法在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卓有成效。
(二)注重儿科教学相关内容的系统整合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变化,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医务人员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健康问题的新挑战。西方医学已从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进入到整体医学〈系统医学)时代。即运用系统和综合集成的思维方式,将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识和研究。与此相同,蒙医学自古崇尚整体观,不仅视人体为三根七素相平衡,脏腑功能相协调的有机整体,更视人与自然为密切相关的整体。从而在整体层次上予以认识和研究。所以,我们医学工作者和教育者应该树立整体理念。整体观、系统论应该是我们工作的指南针。
1.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系统整合。这里有两个内涵:首先是基础理论、诊断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儿科临床知识的整合。另外,包含儿科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和儿科疾病的诊治等内容的融汇整合。众所周知,蒙医儿科学是在蒙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特点、儿科疾病的预防、诊治等内容的临床学科。一方面,从胎儿期至十四周岁之间的不同阶段的小儿都有着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这种特点决定着各阶段的小儿疾病特点,关系到如何进行诊治的问题。另一方面,儿科疾病的诊治与基础理论、诊断学等基础课程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当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使学生从整体层次进行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认识方法和临床思维方式。
2.多个儿科相关的临床学科的纵向整合。上面,我们也谈到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WTO也已提出医学教育应当以医学生能够与跨系统跨部门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完美的结合等技能医学教育为目标。而儿科学虽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但与内科、妇科、骨科、皮肤科等学科均密切相关。医学生在步入儿科见习期时,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或已完成或在同步进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注意儿科学内容与其他临床学科知识之间的纵向整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临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锻炼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应变力。
3.专业知识与医德医风的系统整合。结合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素养、职业态度、循证医学科研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其中,医患关系是医学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而医患沟通又是医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面临当今越来越多的医疗问题,医学教育者普遍认为,高校应以提升医学生沟通技能为要,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目前,医学高校的医德相关课程,大多开设在大一、大二阶段,该阶段的医学生还未接触临床,对医患关系没有感性的认识。在学生步入临床接触患者时,往往又侧重强调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忽视了医德医风教育。所以,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只停留在概念认知之上。小儿属弱势群体,由于其生理、心理等特点,患儿除了需求解除病痛的同时,更需要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所以,在儿科见习期我们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专业知识与医德医风相互渗透整合,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疗人员,服务于社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蒙医儿科见习期,以适合医学专业教学的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尝试构建了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将教学内容和医德医风教育等系统整合,形成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中心的系统整合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这种尝试只是初步的,有优点的同时也难免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为了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还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作者:布图雅(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