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是中世纪晚期法国布拉班特地区的画家,由于其作品晦涩难懂,艺术史学者研究争论很多。博斯被塑造成一个不受欢迎的的异端,地方人文主义者和博学的智者,虔诚的基督徒。学者们给他的标签是一个精神失常者、宗教狂热者,一个沉浸于自我幻想中的上瘾者,同时也是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启示性的和令人惊异的宗教文学一直在博斯的画家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博斯作品中揉合了希伯来传奇以及大众的科学,他的作品来自民间文学和民间智慧的储藏室。而所有这些之上是正统的基督教理论在统辖着。 博斯作品中的图像样式大量存在于15世纪的印刷品、手稿和抄写稿的插图,包括教堂的家具及大教堂的雕塑。他的作品极端酷烈、丑陋,可怕的怪物出现在各处,是和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博斯像所有艺术家一样,也是被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观念构建出来,同时也是这些思想构造了他的图像。 现在收藏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的《愚人船》是博斯的作品,是博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作品。早期博斯的研究学者主要看法认为《愚人船》表现道德的批判,是对教会的腐朽和堕落的真实写照。但是自从1914年学者拉弗德叙述了这幅作品同巴塞尔作家布兰特讽刺小说《愚人船》的关系后,认为它是对后者的一个模仿或者插图。随后学者们有关这个作品评论中都强调这一点。这个结论一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也有学者认为 《愚人船》虽然公开谴责教会的荒淫,但是否是对布兰特《愚人船》的插图仍然存有争议,因为德国画家丢勒作了部分插图,是当时的代表作。布兰特的作品在当时欧洲已经非常流行,并且有6个版本以及无数个翻译本出现。博斯应该非常了解布兰特的诗集,但是他是否需要求助于布兰特的文学启示,一直是个无法解释的问题。博斯在他的画中大量使用普通的成语和民间谚语,已经是被许多学者证实。虽然应该根据那时正在发生于文学领域的变化,但是他作为一个画家的立场应该受到重视。 也有学者发现,中世纪的五月是作为外出划船的聚会的日子,类似今天的春游或者踏春的活动。但是这个发现是来自于祈祷书里和历书的占星术图片才开始流行,在中世纪晚期占星术获得普遍民间的信仰,情爱色彩五月出游是《愚人船》展现的主要题材。但是《愚人船》中的花柱、有月亮的旗帜、树丛间的枭脸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60年代,美国学者保奥斯考斯卡·安娜综合了上述图像,指出有关月亮象征意义是民间对月神的崇拜,认为《愚人船》是五月节的主题。 1984年美国学者沙特尔撰文指出,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的残片《放纵》和《愚人船》是被割开的同一件作品。最早的美国学者查尔斯曾经做过具体的诠释,他提出耶鲁的嵌板画最初构造了愚人船的较低一块,这个组合尺度的结果几乎精确匹配博斯在华盛顿美术馆的《吝啬鬼之死》,它们可能是姐妹篇。因此,沙特尔认为《愚人船》的主题可能是七宗罪,也即贪婪、饕餮、淫荡、懒惰、嫉妒、愤怒和傲慢。 2003年,纽约大学的学者约翰尼斯重构了《愚人船》的三联画,他加入了博斯的另一张《流浪者》作为顶端的一联,合成三联。即从懒惰造成乞讨是上部;左边是饕餮暴饮带来的淫欲;高利贷带来的贪婪、骄傲暗含在右联。中间丢失的可能是和博斯另外一幅作品《干草车》一样的内容。他提到另外一个说法:博斯的七宗罪讽刺指向的是犹太人,他引述大量的图像证据,犹太教和基督教思想在15至16世纪在欧洲的冲突,以及欧洲的排犹风潮,指出《愚人船》暗示了反对犹太人的主题。 在博斯这些滑稽、奇异乃至幽默的形象中,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不稳定和转瞬即逝。在《愚人船》上,愚人们都处于一种危险的平衡中。在博斯为《智慧之书》绘制的插图中,愚人说:“命运,我们尊您为女神,置您于天国。”而对面的智者却反驳说:“相信美德吧,命运多变,胜似流水。” 无论如何,博斯的作品仍然在被学者不停顿地争论和探索。潘诺夫斯基曾在《早期尼德兰绘画》最末一节意味深长地写到:“如果不讨论博斯,早期尼德兰绘画的考察就没有完成。但是,这样的讨论,不仅超过了本卷的范围,也超过了我论述的能力。博斯的作品是我努力去描述尼德兰绘画的传统起源和特征潮流中,一个孤独而难以接近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