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和方法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和方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除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技巧,锻炼他们将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中的能力。初中化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尤为重要的学科,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尤为重要课题,而初中化学是学生对化学认知的启蒙,研究并创新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教学方法,是教师帮助学生更好提升成绩与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传统教材内容不断进行优化,把化学这门学科的核心教学素养落实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和现代教育要求的化学知识人才。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对人类认识科学世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科技文明发展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知识就是学习怎样与世间的万物沟通,并充分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奇妙之处。而化学核心素养则是以基础化学学习能力为主体的综合学习素养,是学生对化学知识会学、会用、善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内在的基本学习能力,由内而外地影响着学生日常学习化学的习惯与品行,例如善于独立思考、性格活泼开朗、勤奋积极上进等等,这些品行都能通过内在核心素养的推动逐步养成。总体来说,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越高,其学习化学的思维活跃程度将更加成熟,学习成绩也更易获得较好的提升。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前提
教师在教授时应坚持“人本教学”与“素质教学”的双重理念。“人本教学”理念作为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理念,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坚持“人本教学”的理念,在课堂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认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要坚持“素质教学”理念。与传统的只求成绩的教学理念相比,“素质教学”有本质上的不同,素质教学更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德与智居于首,而这两方面都可通过化学教学进行实现。因此教师想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培养得更好,就应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一系列要求,用心、用情授教,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素养。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策略
(一)教材与实践结合教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让化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中应充分挖掘并结合当地可利用的化学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真实地去感受并理解此方面知识,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授《水的净化》一课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去本地的自来水厂参观学习,让学生去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在教授《金属和金属材料》时,也可带领学生去参观冶炼厂,让学生了解铁或其他金属的冶炼流程以及废料如何处理的方法。参观完毕,再让学生去做《自制简易净水器》、《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等实验。化学就在身边,体验即学习,学生不仅从实地参观中看到并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提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学到化学知识。
(二)教材的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进行个性化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授《化学与生活》一课时,课本中的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常识息息相关,但不是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都是十分丰富的,面对有些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匮乏,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分层教学的标准。这样,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可帮助生活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去学习了解更多实用的生活类化学知识。例如初步鉴别各种纤维的简单方法及现象、铅对人体的危害、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可从哪些食物中摄取等等。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互助合作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自发通过课外书和互联网去探寻答案,更好地认识化学对生活与人类生存的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极其有利。
(三)课外学习探究法
想要真正学习好化学这门学科,仅仅靠课堂中的内容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内容,还应扩展课外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践研究,进一步达到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
例如,在《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此作为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比较哪个小组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同组成员之间的激励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团结、努力地去完成课外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做中学,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提升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尹涛.新课程背景下培养藏族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初探[J].西藏教育,2018.
[2]钱华.初探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3):17-19.
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根据时代的和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课堂;创新能力;创新兴趣;观察力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要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利用化学作为实验学科的特点,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有着强烈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生的的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巧设悬念、诱导探索、研讨释疑等多种方式。 悬念是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时,首先展示做喷泉实验所需的药品、简单仪器,再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及美感的同时,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实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既享受到了学习到知识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这是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初中化学的第六章《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也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研讨释疑,则是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吸滤瓶、小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及试剂设计一实验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一切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而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则是引导学生观察成功的重要条件。有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直接影响到观察的选择性和效果。例如在做集色、态、声、光等于一体的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作充分的准备,就会看热闹,只顾观察烧杯中溶液变红的现象而忽略其它现象,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教师明确指出观察的目的和重点,学生的观察就不会只此于好奇、兴趣,不会顾此失彼,而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品质。 三、巧设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最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巧妙地设计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进行葡萄糖这一内容教学时,对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分析,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述而掌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机械的接受,死记硬背。如果设计成多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对比、推导从而能得出结论,效果将不一样。 先是让学生自己制取新制的氢氧化铜,将它分成三份,取其中二份分别与乙醇和甘油反应,学生发现甘油能和氢氧化铜反应变成绛蓝色,而乙醇没有现象发生,则说明乙醇不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这时教师设疑:乙醇和甘油与氢氧化铜能产生本质区别的原因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分析乙醇和甘油的分子结构,就能很快的找到甘油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原因:甘油含有多个羟基而乙醇只有一个羟基。这时取另一份氢氧化铜与葡萄糖溶液反应,也能观察到会变成绛蓝色,则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再对该溶液加热又能观察到有红色沉淀产生,则又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这时再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且为链状结构,让学生自己推导结构简式。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推导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有个别学生推出的结构简式中含有两个醛基,教师不是直接否定,而是提醒学生看是否和分子式相符,这样学生自己能及时的改正。通过巧妙的设计实验,进一步巩固了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化学原理,同时又让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验现象来推断物质结构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四、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学习乙 炔 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 炔 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 炔 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又如在讲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由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必须要有尾气吸收装置,教材上有尾气吸收装置,但还比较复杂,这时提出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并探索、设计出既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又不能污染环境实验方案。有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不用导气管,直接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引导学生分析该装置简单但对一氧化氮的吸收不行。有同学从有关习题中得到启示提出:在试管中上扎一气球,用来收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该办法简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主要是气球在试管口上难于扎稳,有漏气现象发生;同时一般的气球都有颜色不透明不便于二氧化氮气体颜色的观察。这时提示学生采用原理和上基本相同,但又不漏气且又便于观察二氧化氮气体颜色的装置。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会提出用盛装纯净水塑料可代替,先将适量的小铜片放入瓶中,将塑料瓶挤扁,然后用较长的胶头滴管将硝酸滴入瓶中,再立即将瓶盖盖紧。由于盛纯净水的塑料一般为无色透明,使用该装置既简单对便于观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又实惠。通过这样的训练,鼓励了学生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 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总之,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把创新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 [1]胡厚福,成功. 教育理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土根,王华彤,陈燕.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1~2). [3]翟远杰.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5(3). [4]左丽萍.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 [5]冯克诚.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6]任静.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 Abstract: This paper rais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chemistry classroom; innovative ability; innovative interest; observing ability ;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第三版)——端木精心原创常规/高考类: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比如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甲种本化学教材,最近有更新版本);《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龙门书局,施华、盛焕华主编)南师大化科院创办的《化学教与学》每年的十套高考模拟题题型新颖质量比较高,可作为江苏预赛的模拟卷,不少5月份预赛原题就出自本套模拟题。初赛类:比较经典的有《化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比较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初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高中化学竞赛热点专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肖鹏飞、苏建祥、周泽宇主编,版本比较老,但编排体系不错);最新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评析·高中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宏佳主编,以历年真题详细解析为主,可作为课外指导);《最新竞赛试题选编及解析高中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竞赛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本,王祖浩、邓立新、施华等人编写,适合同步复习),还有一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奥林匹克竞赛同步教材·高中化学》(分高一、高二和综合卷,综合卷由严先生、吴先生、曹先生等参加编写,绝对经典),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AB教程、《金牌教程·高一/二化学》(邓立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省化学夏令营使用的讲义是马宏佳主编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标准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简明扼要,但由于不同教授编写不同章节,参差不齐;春雨出版的《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辅导》(任学宝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解题指导》(孙夕礼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赛前集训· 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施华编著,体现他的竞赛培训思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比较新颖的包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林肃浩主编的竞赛系列《高中化学竞赛实战演练》(高一、高二)、《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预赛)》、《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决战四月: 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教程(通向金牌之路)》《金版奥赛化学教程》(高一、高二、·综合)都是近年来体系、选题新颖的竞赛资料,足见浙江省对化学竞赛的重视,端木非常推荐。南京教研室刘江田老师2010年5月份主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全解题库》(南京大学出版社)选择了近年来省级赛区真题和各地新颖的预赛题,解析详细,适合缺少老师指导的同学参考。决赛类:比较经典的有《高中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完全按照大学的思路);《金牌之路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学苑出版社);《最新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吉林教育出版社),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专题讲座”,《高中化学奥赛一本通》和《高中化学奥赛实用题典》(南京大学丁漪主编,南京大学多位教授参加编写),我比较推荐的有《华罗庚学校化学读本,高1~高3》(春雨组织编写的,南京大学化学院多名教授编写,吉林教育出版社)《金牌教程·高三化学》(施华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奥赛培训教程》(袁永明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四川大学教授负责编写)《高中化学竞赛高级教程》(胡列扬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都是最近几年比较新颖、体系完备的参考书籍综合科普类:《化学实验的启示与科学思维的训练》(严宣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奥林匹克化学》(吴国庆、李克安、严宣申、段连运、程铁明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学化学竞赛导引——从高考到奥林匹克竞赛》(钮泽富、因尧、因红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上三本主编都是国家化学奥赛命题组负责人、著名大学教授,书中对竞赛训练的科学思维讲述很好,体现他们命题思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中学化学疑难浅析》(周志华著,科学普及出版社,周老师是我大老板,以前在南师大主讲结构化学,研究功能材料,同时也是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他的这本书结合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和物质聚集状态对宏观性质的影响,深入浅出阐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非常适合竞赛辅导)、《和中学生谈化学》(金松寿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这本小册子的亮点也在于结构这条主线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的《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罗渝然;郭庆祥;俞书勤;张先满著)作为中科大校友文库出版著作之一,引起了端木我的重视,虽然作为名家学术著作,但是体现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很实用,尤其第5章“化学键能变化的某些规规律及其应用”谈到了有机化合物中的C-X键, 取代基效应, 大共轭体系与视觉化学, 簇合物, 生化过程的理解, 抗氧化剂设计, 催化剂选择, 大气尘埃预测,寻找石油, 引发聚合, 纳米材料,高能材料, 储氢材料, 燃料电池等话题,非常值得竞赛选手一读。期刊杂志类:《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一般每期都有专门栏目刊登点评奥赛试题或者竞赛培训经验的文章,值得教练员学习;而每期上关于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的科普论文值得选手关注,拓宽视野,偶尔有相关素材出现在试题中。中国化学会的会员期刊《化学通讯》常常汇集世界各地科技热点,在教练员和选手没有能力大量搜寻或阅读SCI期刊文献时,可借助该刊的简要介绍针对性地挖掘9月份命题素材。另外《化学通报》、《化学进展》、《化学世界》等国内中文核心权威期刊常常作为竞赛模拟的命题 ——当年端木和胡波的命题团队就从中摄取不少素材,至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国内专业期刊学术性太强,不适合中学师生阅读。大学教材类:无机化学:《无机化学》(94年,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编写,无机化学的经典教材。很多人极崇拜的无机教材,的确很适合竞赛。竞赛需要的元素知识大部分都在其中,编排思路也不错,但错误较多,看的时候需要慎重。)、《普通化学原理》3ed.(北京大学出版社,华彤文、杨骏英等主编,相当基础适合做启蒙教材)、《普通无机化学》2ed(北京大学出版社,严宣申 王长富主编,按照严老的竞赛思路编写)、《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三所师范大学编写,吴国庆主编,由于是吴老主编所以非常适合竞赛,但是有不少错误)、《大学化学》(上下册含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傅献彩编写);《高等无机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淑薇、金安定、吴勇编写,不少体系适合竞赛命题素材,其中吴勇副教授是我当年无机化学老师,是江苏省化学竞赛领导阶层之一)、《无机化学》(安徽省总教练张祖德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网络上流传该教材的配套习题及解答,充分体现与化学竞赛联系!该书深入浅出,讲解细致,端木阅读后极其推荐)《化学原理选讲》(严宣申,南方出版社,2001) 严先生的教学精华,很罕见的一本书。可以说这本书是严先生的竞赛讲义,他的北京竞赛辅导讲座可以在这本书上找到他讲述的几乎所有内容,端木有幸读过这本书,不少内容与他的另一本著作《热力学函数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雷同。对于化学师生都是很好的帮助”《大学普通化学》(傅鹰,人教社,1981)院士的书,其下册可以算是我看过的最经典的元素教材了。语言相当风趣,讲述知识的同时也讲述科研方法、思想,而且适时地介绍做人的道理。全书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对主要元素的介绍很到位,而且有一些独到的东西,看过之后大部分元素知识就不会再忘了。美中不足的就是这本书年代久远(成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些知识限于当时的水平,与现在的结论相悖,所以比较适合复习元素的时候看。)项斯芬姚光庆的《中级无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非常有参考价值,许多课后习题就是竞赛题原题!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3ed(考研必备,不必多说,高等教育出版社,邢其毅,周政,裴伟伟,徐瑞秋编写);《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胡宏纹主编);《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应于邢其毅的书);《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王积涛等编写);《有机化学》(尹冬冬主编,三所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复习指南》(黄乃聚,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很老的一本题,对有机化学知识有较系统的整理,但难度较大,适合于冬令营前提高用,我当年考研究生复习时候,南师大杨锦飞老师就依据此书开展系统复习,一时传为经典。 《有机化学》(.莫里森,.博伊德,复旦大学译,第一版,科学,1980) 国外的经典教材,为很多人推崇。思路与邢大本不大相同,全书一直是在问题中前进,视角很独到。各章均有对本章反应的汇总,系统性非常强。难度与初赛相当,很值得看一看。(说明,由于我不是做有机方向,也没有教过竞赛有机,所以不是太熟悉)分析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编写,市面上有配套习题解析和学习指导)以及师范大学编写的同名教材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定量分析习题精解》(武汉大学,第二版,科学,2004) 题目很经典,解答很详尽,书中有些思想也很好,是很好的分析习题。竞赛题中分析比重不大,看好上面的几本书任何之一足以!!结构化学:《结构化学基础》4ed.习题解答4ed.(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公度段连运,内容与时俱进,切合化学前沿,包括超分子化学、五重键等);《结构与物性》3ed.(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公度主编,比较浅显,但注重结构与性质的联系);《物质结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光宪、王祥云(北京大学));《结构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物质结构学习指导》(倪行高剑南主编,科学出版社,主要面向化学师范生编写,所以体现与中学化学的联系)《高等无机结构化学》(麦松威、周公度、李伟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结构化学的权威专著,在晶体方面讲述极到位,个人十分推崇。《高等无机结构化学》(麦松威、周公度、李伟基,第二版,北大,2006) 比第一版多了近二百页,元素部分增加很多。前面对于势箱的讲述非常好,在元素周期系上也有不错的综述,尤其是对相对论效应的介绍,很值得研究。新增的计算化学一章中介绍了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拿来当结论记。书中出现的晶胞大都是很经典的晶胞,出现在竞赛题中的概率很大。氢一章中对于氢键的介绍相当深入,应当详细研究。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内容在无机化学原理中已经有所体现,而大三学生才学习的物化专业内容主要为了应付冬令营和ICHO,一般省级赛区选手无须过问。端木在执教三届物理化学之后,推荐如下比较经典的教材,包括:《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南大傅献彩,现在最新已经第五版了)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大高盘良、韩德刚、高执棣,比较难但是思路很新)、《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山东大学印永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对于前面两本比较浅,简明是它的特色)、《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及配套解题指导(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南京大学沈文霞为非化学专业编写的物理化学教材,体系同前面南大经典教材,但精简篇幅避免烦琐的公式推导,每章提纲挈领的提出核心内容,很适合中学生竞赛)。至于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材都比较经典,但针对工科的体系不适合竞赛选手。最近端木淘得一书《物理化学习题集》(南京大学物化原班人马编写,侯文华姚天扬等)特色在于大部分题目都取材于实际科研工作,并附有原始文献,因此,这类题目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了解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都会有一定帮助。模拟试题类随着中学综合学科网的淡出,随着胡波与我组成的模拟题团队退出,“我爱奥赛网”成为目前网络上几乎是唯一主攻化学竞赛模拟题命题的机构。与《赛前集训》配套的《高中化学竞赛考前训练》(施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不少原创题。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模拟训练试卷精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培优教程·全真模拟卷、南京大学出版社的模拟卷出过,固然有陈题,但是总体还是有不少新题!春雨出过的几种竞赛题大多抄袭各省初赛和胡波老师以前的题目,不值得买!浙江大学出版社出过本《高中化学奥赛讲义》,厚厚一本书放上了历年的真题和网络搜索的各种模拟题,以及罗列了各个单元练习题,简单地呈现却没有详细解析,还拷贝了竞赛基本要求和别人几篇文章,全书只有一篇很单薄的关于数列和组合在化学竞赛中的应用是作者自己的东西……实在很糟糕!
150 浏览 4 回答
303 浏览 4 回答
237 浏览 3 回答
259 浏览 5 回答
304 浏览 4 回答
340 浏览 5 回答
335 浏览 3 回答
154 浏览 5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
170 浏览 6 回答
298 浏览 3 回答
89 浏览 3 回答
273 浏览 4 回答
179 浏览 4 回答
165 浏览 1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