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它是由Richard Thaler(1980)提出的。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行为金融学是基于行为学、金融学、社会学、经济学、决策学、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决策者)在金融市场行为中的心理特征,并以此来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影响的一门学科。它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挑战。禀赋效应充分体现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提出了挑战。
实际意义:
按照科斯定理,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尽量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使产权明晰,使市场效率趋于最优。但由于存在禀赋效应,政府这样的努力或许还不够。初始的产权配置对最终的资源分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应该考虑到市场效率的低下,在分配产权的开始阶段就必须更注重效率,而不能指望过分的依赖市场的调节。
其次,由于禀赋效应,人们要避免失去所拥有的东西,容易产生“安于现状情结”。害怕改变带来可能的损失。当社会制度变革时,那些可能利益受损的群体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痛苦,必定会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维持原有的制度,而社会的进步就必须要克服这种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