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英雄从来不会被岁月遗忘,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光辉就如同那在黑夜中照亮天空的星辰,那样光彩照人分,那样亘古恒久,被后世以不断地用诗歌散文,用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一代又一代地赞颂歌咏下去。就如同罗曼罗兰写《名人传》是为了使在帝国主义驱使下利欲熏心、鬼迷心窍的欧洲人民重新呼吸到“英雄的气息”,感受他们如同山岳一般魁伟高尚的伟大人格,以及他们所取得的令人高山仰止的杰出成就。《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样也是这样一部歌颂英雄的历史作品,一个杰出的剧作家,哪怕是古罗马最富盛名的文学大师,也要穷尽毕生精力才能塑造出一部荡气回肠、恢宏壮阔的伟大悲剧,然而历史的洪流却如一支巨笔般将每一个短暂的传奇书写下去,而这些短暂的传奇便是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而茨威格则无比成功地将这些由伟人,抑或是由短暂地列入不朽者的行列却又重归平庸的人所创造的传奇凝聚成了十四篇生动翔实的历史特写,读完掩卷深思,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震撼仍然久久萦绕于心。
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穆罕默德二世攻陷东罗马帝国、鲁热.德.利勒创作《马赛曲》、亨德尔用《弥赛亚》实现自我的救赎、拿破仑在滑铁卢折戟沉沙、西塞罗为捍卫共和傲然地迎接毁灭......等等这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不朽丰碑的事件与人物在茨威格细腻灵巧的笔墨下宛如就发生在昨日,我仿佛仍能看到西塞罗如何为了捍卫共和义正言辞地在元老院的圆形讲台上发表反对安东尼独裁的十四篇“反腓力辞”,亨德尔如何以超凡的天才和澎湃的热情连续几天昼夜不息写出不朽名唱《弥赛亚》,斯科特如何在南极浩渺无际的冰原上为了人类伟大的探险事业而傲然地迎接死亡,菲尔德为了沟通欧、亚两洲荡尽家财顶着如狂风暴雨般强烈的讨伐声浪成功连接起横跨大西洋的电报路线。这本书使我的心灵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去与那些不朽者的心灵交流,去重温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那些伟大的、英雄的瞬间。如果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三幕波澜壮阔的伟人史诗,那么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便是十四出精巧简练的短剧,如同色彩斑斓的碎片一般,拼凑出了一幕幕光芒闪耀的历史。
然而这些伟大者并不一开始就是光彩照人的巨星,他们中的人物有些甚至说不上取得了真正的成功,然而却也如同星辰一般散发出了一缕耀眼的微光,在历史浩瀚无垠的天空上留下了自己的轨迹,浓墨重彩地大书一笔。例如鲁热.德.利勒,他是《马赛曲》的作者,这首不朽的民族战歌如今已成为法国的国歌,这首曾经激起一个民族的昂扬斗志的歌曲的作者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工程兵,然而仅仅是为了社交场合的需要,他才在一个晚上的时间,用他那支在短暂的永恒中被上帝亲吻过的笔写出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进行曲,短暂地加入了不朽者的行列,然而随后却又被命运无情地剔除出去。当这首歌在莱茵军前线被广为传唱、鼓舞人心时,鲁热却浑然不知地在一个碉堡里画着工程图,最终与伟大无缘,平庸甚至有些凄凉地死去。还有斯科特,他怀着探索人类最后一片未知领域的雄心壮志意图报效祖国,却不曾想到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最后在返回的途中,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严苛的环境,在广袤的冰原上与他的同伴孤独而高傲地死去。
他们或许并不广为人知,甚至都不具备伟大的品格与高尚的操守,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实际上是一个卑劣的殖民主义者与逃犯,从某种程度上说,斯科特甚至可以被列为一个失败者。但茨威格最终将他们誉为人类的星辰,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个人价值的升华,他们不再是一个卑微而渺小的.个人,而是融合到了历史的洪流中去。他们中的有些人缔造了悲剧,但是这悲剧却更能撼动人心,就像发现加利福尼亚金矿的苏特尔颠沛潦倒的一生,就像拿破仑令人唏嘘的滑铁卢。前者为如今加利福尼亚的繁荣创造了先机,而后者则留下了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代战神和帝国的传奇。
伟人之所以伟大,并不仅仅因为在他们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如何轰轰烈烈的成就,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那种超凡的毅力与强大而崇高的精神力量。就好像巴尔沃亚,他不过是一个命运的赌徒,一个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寻求庇护的罪犯,但他拥有与历史来一场赌局的勇气,拥有穿越南美洲凶险热带雨林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智慧,因此他才能傲然登上落基山脉,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人,而他,巴尔沃亚,也就从一个朝不保夕的逃犯成为了一名光耀史册的伟大开拓者。而亨德尔,哦,这位令贝多芬都情愿跪在墓前朝拜的“圣乐之祖”,你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个在命运的坎坷面前一蹶不振的中风病人,当他半身不遂时,他仍不愿意就这样结束自己伟大而艰难的音乐生涯,他,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还要去创造他独一无二的天国之乐的传奇,因此他以超凡的勇气与意志,在德国一个温泉小镇静养了半年,也不屈地与命运斗争了半年,终于,他那高傲而气魄雄浑的灵魂打败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颓废与疾病的魔鬼,重新控制了属于他自己的身体,他,伟大的亨德尔,就这样顽强地实现了自我光耀的复活。没错,伟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一味地瞻仰赞叹的,而是让我们从他们那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灵魂中,学到那一切凌驾于世俗纷扰的不朽的精神力量。
令人遗憾的是,茨威格并没有深入到中国的历史当中去,他并没有勇敢地撩开东方文化神秘而独具魅力的面纱,如果他知道在这片广袤的东方大地上曾经诞生过怎样传奇的人或故事的话,那我相信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篇幅肯定要再翻一番了,程婴为了尽人臣忠义含辛茹苦抚养赵氏孤儿,待其成年后慷慨自刎而死。屈原为了故国倾覆悲以慨歌,后坦然投江自尽。陈吉思汗东征西伐,铁蹄铮铮远至波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开创了亚欧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如果茨威格知道了这些瑰丽多姿的东方传奇,那他那颗富有浪漫与热情的文学家的心,又该怎样醉心于此呢?
回顾每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感受英雄不朽而魁伟的灵魂与心灵,让英雄的故事顺着那奔腾汹涌的历史的江流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直到历史创造出属于又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这或许就是茨威格想给全人类所表达的一种诚挚而热切的嘱托吧!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著,这是不一样的历史,也是对天才的礼赞。正如他所言,历史上的英雄际会、天才辈出时刻,往往也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茨威格的这种历史叙述方法,与《万历十五年》有所相似,但是这种不拘一格的历史叙述方式,的确与众不同。而且历史叙述的切入点更是别具一格。虽然我们不太赞成他的历史观,但是他对历史的洞悉非常细腻,英雄或者天才对历史的推动也是作用巨大。他所观察考察的历史细腻的多,但是有时候微观之下,并非就是全部,并非就是真相。
不过,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不是纯历史的视角,这是对天才的礼赞,也是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他的这部作品中,涵盖了探险、战争、音乐、文学、哲学、社会等方方面面。他用自己的叙述与思考,对历史、对天才进行了思考,以此充实人们的智慧,丰富人们的情感,开拓人们的生活,服务人们的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对历史进行定性,因为历史还在发展中,历史不是终结,而是持之以恒的延续着。历史青睐有准备的人,但是怎么准备?准备什么?历史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历史有偶然性,但是历史更有必然性。《人类群星闪耀时》给我们的是勇敢的担当,灵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需要实践更需要智慧。
其实在我们的观念中,一直也是如此的期待。正如古语所讲,“欲成非常之事,须待非常之人。”天才不仅仅是才华,更是把握机遇的能力。以付出和努力把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没有埋没,没有浪费。中国人的观念中很早就强调“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天才的坚毅和执着是成就功业,得“三不朽”的根本。
天才也有生逢其时,否则天才也会悄无声息的失去美好的时光。时代造就英雄,天才出于勤奋。正如《论语》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个道理对于天才同样适用。
苏东坡早就讲过“高处不胜寒”。天才无不如此。孤独寂寞的先行者,需要忍受不理解,需要承受失败,需要面对冷嘲热讽,在这片境地里,凡夫俗子们绝不敢涉足。“雷池”真的不可越吗?对于天才没有禁区,没有不可能。当然,我不是指的社会的法律和道德。
《人类群星闪耀时》,闪耀过,还会再次闪耀。一个伟大的时代,不可能没有天才的诞生,也不可能没有天才的推动和创造。当群星再次闪耀时,我相信会有我们当中的一个、两个、三个……。
民族需要自信,国家需要自信,天才就是自信的象征。帕斯卡尔、牛顿、爱因斯坦,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虽然是高峰,但是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不可逾越的最高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奥地利着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5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5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在这15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人星闪烁,那一刻,便是永恒。
群星闪耀时,我以为一定是记录那些功各显赫的人物,然而,不完全正确,那些闪耀过的群星,虽然在那一刻,使得天空澄澈,玉宇清澄,然而也可能只是一个,可能是微小的,并不起眼的星辰在那一刻闪过光,改变了许多东西,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如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陨落,是因为那个无名星辰忘记关闭那扇凯尔卡门,在它敞开的那一秒,就将拜占庭推进灭亡的深渊;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歌德的老年热恋悲歌;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的一分钟以及鲁热神佑般的《马赛曲》创作……
记传的不全是那些被神化般的人,还有一些近于小人物心态而又因为种种原因留下了一些辉煌或不平凡的人。比如巴尔沃亚对未来和财富有着近乎本能的渴求,这种毫不崇高的初衷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有更大的发现、促使他不得不前进。巴尔沃亚虽然渴望被人敬仰发现太平洋的伟大功绩。可同时他的缺点过于明显,他的优点和缺点都鲜明无比,但真实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纸或一黑如墨的;又比如《马赛曲》的创作者鲁热在歌曲诞生后便不再发光。他生活堕落,四处躲债,甚至蹲过牢房。鲁热的歌被人传唱,但他却被人遗忘,甚至他去世时,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才想起他的名字。鲁热,仅仅在创作《马赛曲》的那一夜是天才。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令我震撼的话语,就比如亨德尔的内心独白:睡觉!睡觉吧!睡着了就能忘记一切,睡着了就能忘记任何痛苦;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现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时刻。
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也未必是那些日后声名显赫的人物。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牢狱之苦全然赦免。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李,不肯自我赦免。 请以“解除心灵的监禁”为话题写一篇部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作指导] “解除心灵的监禁”这个话题含义丰厚,再结合材料来看,至少应该包含这么几方面的信息:其一,心中有“狱”,即困境或“监禁”;其二,必须“越狱”,心灵需要“出狱”,即解除心灵的监禁,使心灵得到升华;其三,“出狱”须有条件,即找到寄托从而使自己得到赦免,而材料中的“棋谱”就是一种寄托。归根结底,这就是说怎样在困境中找到解脱的办法从而达到赦免自己的效果。而解决的办法也容易想到:通过所寄之物改变心态从而适应环境战胜困境。 面对这个话题,学生也很容易能想到苏轼、柳宗元、韩愈等耳熟能详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取的材料在运用时要注意选用方向。例如,柳宗元的例子我们除了选用其在困境(贬谪)中寄情山水找到解脱这个角度,还可以从他抨击时政、关心民生疾苦等角度分析,但这些角度已经不适合本话题要求了。只要能合理选取角度运用材料,就能使旧材料绽放异彩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在构思时,文章最好加入一些思辩性的语句,使文章睿智有思想,同时在文章的文采辞色内蕴等方面也要下些工夫。 [范文展评之一] 把心放宽 马涛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看似平坦的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人生的痛苦如同盐,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总有一定数量,我们承受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就把你的心灵放宽些,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相反把心灵囚禁,只会更加痛苦。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窄之人,因身处困境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志气消陈。三国时期的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痛苦,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因心灵狭窄,被痛苦所囚禁,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 可见,对心灵监禁使心灵变得异常脆弱而狭隘,不是被别人打倒,而是自己画地为牢,在自己的心造监狱里生活,不但不能自我赦免,却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如果身处困境而能够面对现实,哪怕冷眼看世,心灵变得宽广,心胸豁达些,那人生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可谓“时运不齐,命运多舜”,然而身处逆境,他却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他豁达的胸襟,哪能吟出“海内知已,天涯若比邻”的历史绝唱? “安能搉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时,他沉寂了吗,他毅然在远离仕途寄心灵于崇山水,饮酒赋诗,访遍名山名水,终于成功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那么剩下的将靠我们去完成了。时刻主宰好自己的心灵,别让它拘泥于狭小的空间,那样你容纳得太少;别让心灵处于一种无依无靠的空虚状态,而要寻找精神寄托,这样才会轻松愉快赦免苦难。正如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得一个囚徒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后来得到一本棋谱,在脑中对奕,日子便飞快过去,轻松愉快把牢狱之苦赦免。虽然他身处牢狱,可他的心是自由的,牢狱没有囚禁他的心灵,他才获得快乐。你呢,你是否也能在优越自由的环境中让心灵获得自由? 是的,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上挫折,那就把心放宽,把挫折当作一缕清风,从你耳边轻轻吹过;把痛苦当作你眼中一粒尘粒,眨眨眼,滴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把心放宽,擦擦额上的汗,拭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嘴角甜甜的笑。 点评:本文贵在切题而又文采斐然意味深长,文脉流畅而无斧凿之迹。“把心放宽”实际上就是要让自己解除禁锢心灵的牢笼,作者开篇点题,然后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巧妙嵌入古今事例及话题材料,层层深入又步步为营,最后又自然合围,浑然天成。[范文展评之二] 从心灵的监狱中自我获释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到监狱探视他,临别时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紧张充实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有的人正巧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腕看看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呢。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郁闷仇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苦刑,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称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难言之隐在叹息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走出心灵的监狱 1994年5月10日,曾遭受长达27年牢狱之苦的南非黑人领袖约尔逊•曼德拉,在南非首度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当时作为美国特使团成员,参加了曼德拉总统的就职典礼。就职典礼后,曼德拉设宴招待各国特使、来宾时,希拉里问曼德拉,如何在激流险壑、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保持一颗博大、宽容的心?曼德拉是这样回答希拉里的:“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27年的监禁生活,曼德拉经受了多少精神的摧残,饱尝了多少心灵的磨难,也许只有曼德拉本人能够说清楚、讲明白,但当他重获自由的时候,摧残也好,磨难也罢,所有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唯一感到重要的却是“能够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摆脱阴霾的困扰和束缚,卸下所有的心灵包袱,尽快走出心灵的监狱,轻装上阵,一往无前,继续投身到自己钟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没有博大、宽容的胸怀,没有忘我、执著的追求,没有无私无畏的勇气,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怎么能够得到南非人民的广泛支持和高度信赖,怎么能够在72岁高龄的时候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怎么能够成为国际政坛重量级的风云人物。 据说曼德拉的回答和他博大宏观、乐观向上的精神,不但令希拉里颇为感动,而且给了她许多启迪和帮助,并试着像曼德拉那样,以宽宏的精神处理生活中遭逢的苦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挑战。当时,面对克林顿的绯闻和遭遇弹劾的尴尬,面对公众和舆论的强大压力,面对妻子和第一夫人的角色,希拉里的境况可想而知。但他最终还是把委屈、怨恨、悲痛“留在了身后”,通过自我调节,走出了心灵的监狱,宽恕了这个“沾花惹草”、“惹事生非”、“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总统丈夫。至于是不是曼德拉的话真的起了作用,是不是曼德拉的情怀感染了她,只有希拉里最能说清楚、讲明白。 曼德拉的话对希拉里发挥了多少作用,希拉里从中受到了什么点拨,她又悟出了一些什么东西,姑且不去谈它。但我们在看到或听到这样充满智慧、充满友善,富有道义、富有理性的语言时,是不是真的感动过,是不是也照着实践过,是不是在遭遇挫折、面对不公,甚至受到迫害、受到冷落、受到攻击后,也会“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抛开心中的愤恨与杂念,笑对生活和你开的“玩笑”,自觉地走出心灵的监狱,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一如既往地不懈追求、奋发向上呢?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我觉得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行动。有了这样的意识、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行动,我们的精神就会得到升华,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心胸就会豁然开朗,视野就会宽阔深远,人生就会精彩无限。如果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而是总把这些东西深埋心底,以致郁郁寡欢、积恶成仇,内心就会因为承载过多的负荷、笼罩太多的阴影而负重难行、阴霾重重,心灵就会因此而扭曲变形、龌龊不堪,也就很难走出心灵的监狱,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成了自己的囚徒。如此下去,原本宽广的胸襟就会变得狭隘自私,原本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得凶险狡诈,原本积极的心态就会变得消极颓废,原本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会变得阴暗潮湿。 要做到“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要懂得宽恕、学会宽容。古人云: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皮特森认为,宽恕与快乐紧紧相连,“宽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人生一定美丽。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圣经上有个关于“宽恕”的典范:在圣经上记载的约瑟因得宠于父亲,而招来兄弟们不满与嫉妒把他卖到埃及为奴。本来他的表现使他深受重用,却无端遭家主的妻冤枉诬谄,结果他被判监。在狱中他表现了解梦的能力,之后为法老王解梦而被提升成为埃及的宰相。因著他解梦,使法老王度过了七年饥荒威胁。而他在乡间的哥哥们由于饥荒,也来到埃及购买粮食。就在约瑟手上,约瑟他也曾想过致他们于死地,但他回想,如果他们不是卖他到埃及,他那有今天的日子?虽然他们的原意是要害他,但神却要为他开另一个出路,使他得著高升,而百姓们可以免去饥荒之苦。想及此,他的创伤得到释放。他存著一个敞开的心灵,非常平静地接待兄长们,他的仁慈与宽恕,使兄长非常惭愧,双方抱头痛哭前嫌尽释。 “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阿萨吉奥利语)。“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福莱语)。”当你还在为一件不快的事情而伤感、而闷闷不乐的时候,当你正在处心积虑地想给那个冒犯了你的人施以“颜色”的时候,当你正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当你正在制定君子报仇的十年计划的时候,当你暗藏杀机想对那些曾经诬陷过你、诋毁过你、加害过你的人进行报复的时候,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宽恕的心境来面对一切,做到宽恕别人,升华自己。在没有烦恼和心灵羁绊的日子里,在没有痛苦和怨恨的空间里,你的生活定会处处充满阳光,你的事业定会得到蓬勃发展,你的心境定会舒畅饱满。 懂得宽容,学会宽恕,摒弃所有恶的、不善的、有害的欲念,拥抱一切美好的理念、多彩的生活、无限的未来,坦然地走出心灵的监狱
著名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星星,我们身体中的每一项元素,都是宇宙大爆炸时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空中闪亮的那颗星。”
是的,如果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卡尔·萨根的理论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但是在宇宙中,恒星也是分大小与亮度的,亮度最高的恒星会点亮附近所有的星域,在漆黑的宇宙中点燃生命的希望。在我们人类中也一样,我们人类当中也有一部分伟人,他们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头顶上当之无愧的明星。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 历史 学家茨威格的著名 历史 著作。在这部描绘人类 历史 上关键时刻的鸿篇巨制中,我们将跟随茨威格一起去回顾人类 历史 上的那些令人激动的时候。我们会为拜占庭帝国的沦陷而遗憾,我们会为滑铁卢的战败而惋惜,我们会同情歌德的“老不正经”,我们会理解托尔斯泰的呐喊彷徨,我们会致敬斯科特的艰苦 探索 ,我们会怀念列宁艰难的归国之路。总之,茨威格用细致的语言与跌宕的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人类 历史 上的群星。
作者其人
茨威格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传统的犹太人家庭,这位富家公子没有像传统纨绔子弟一样不学无术。相反,茨威格在学术上的天赋惊人。他在17岁时就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文学作品,并在大学期间刻苦钻研学问,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
茨威格的前半生可谓是平步青云,顺风顺水。在学术上,茨威格名声在外。在人际交往上,茨威格与弗洛伊德等人有深厚友谊。然而令茨威格没有想到的是混世魔王希特勒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希特勒上台后,先后颁布多条反犹太人法令,为了保全性命,茨威格被迫逃离家乡,前往异国。这个对人类 历史 抱有无限期待的文学大家最后在巴西服毒自杀,或许他所期望的群星还是没有出现吧。
本书内涵
茨威格在选取 历史 人物是颇有考虑,这些流芳百世的 历史 人物都是欧洲 历史 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为西方世界确立统治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茨威格选取的人物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西方原始资本积累时期的开拓者 探索 者,他们在世界各地为欧洲人开疆拓土,极大地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第二类是欧洲大陆的改变者,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欧洲的 历史 。这其中以拿破仑为重要代表。最后一类是著名的文艺家,他们创作了优秀的文艺作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唤醒人的爱国热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 历史 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一战带来的伤痛还没有完全消去,苏联的出现让欧洲各国人心惶惶,战后的欧洲各国仍然矛盾重重。欧洲该向哪个方向去?实际上茨威格正是想通过这些人物告诉欧洲民众人类的未来还有希望,各个国家各个种族的人完全可以实现友好相处。茨威格坚信只要通过努力,欧洲人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出乎茨威格的意料,首先是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然后是不断加深的 社会 矛盾。最后希特勒的崛起打破了茨威格的幻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原先还在思考学术问题的茨威格被迫颠沛流离于欧洲各地。
茨威格在写这本书时是为了缅怀那些曾经指引人类前进的人物。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当时的欧洲确实让人绝望。从这个意义上讲,茨威格的写作动机与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相似,都是通过咏史怀古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但是在那个风云激荡,暗流涌动的时代,欧洲还能保住它的地位么?
历史 局限
有一位著名的 历史 学家曾经说过, 历史 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任何一位 历史 学家在写作时都无法超过自己的局限。茨威格也是一样,在研究 历史 时,茨威格的观点过于狭隘,用一个 历史 人物的所作所为来概括整段人类的 历史 难免有失偏颇。最为重要的是茨威格没有使用科学的唯物史观去研究 历史 ,这也注定人类群星闪耀时只能成为文学作品,而不能够成为传统意义上的 历史 文献。
茨威格的彷徨与呐喊没有让欧洲醒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已经已经一去不返。茨威格绝望地自杀,人类的又一颗星星就此陨落。或许星星很多时候也是脆弱的吧,我们只有先成为自己的星星,才能成为别人的星星。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在仰望什么?其实那些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在数个光年前就已经消逝。但即便如此,在自己即将消逝于时空的那一刻,恒星还是将自己最后的余晖与温柔洒向了广袤的星空。 历史 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推动 历史 前进的蝼蚁,在我们埋头于眼前的苟且时,不妨在闲暇时刻仰望星空,那些人类的先贤会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
189 浏览 2 回答
124 浏览 3 回答
105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4 回答
169 浏览 5 回答
164 浏览 2 回答
235 浏览 3 回答
232 浏览 3 回答
222 浏览 4 回答
177 浏览 4 回答
304 浏览 4 回答
111 浏览 3 回答
220 浏览 2 回答
207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