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即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 思想的特点和贡献是,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最广大的社会群体(包括一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等等),它包括双重含义:一是指社会的进步力量,这是相对于反动势力而言的,反动势力不属于人民群众;二是指进步力量的群体,群体总是由大量个体构成,但是作为整体的群体同作为个体的个人终归具有质的区别,人民群众经常被简称为人民或者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就我国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范畴。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人民群众的构成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人阶级不仅包括产业工人,而且包括技术工人;不仅包括传统产业的职工,而且包括非传统产业的职工;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而且包括脑力劳动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是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作为我国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农民阶级也在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而且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序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国农民阶级的状况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了很大的区别。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生了许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家,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同我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也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些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无疑都属于我国当代社会的人民范畴。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民利益,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利益。 (二)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日益增多和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主体。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著日益增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养育著全体社会成员,成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同自然界相互作用,由此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使人类本身发展起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物质生产活动之外,还要从事政治科学、文学艺术和其他社会活动。但是,所有这些社会活动,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来提供和创造的。总之,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劳动构成了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支撑著整个社会生活的大厦,从而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以至文学名著,都凝结著无数普通群众和民间艺人的辛劳和智慧。在劳动群众中,还涌现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对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为科学和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素材。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广阔市场。在当代社会中,脑力劳动者在人民群众中所占的比例愈益提高,从而也愈益显示出人民群众在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方面的历史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社会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制度变革的深刻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群众正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力量。变革社会制度,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实现它的社会力量,而人民群众正是基本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跟谁走,他们选择哪一条道路,决定哪一种社会制度变成现实。一切社会制度变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决于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成功与失败,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破坏旧制度,还是创立新制度,或者是从社会制度的长远演变看,都是生产力和人民群众起著决定性作用。 二、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 *** 员和党的干部如何对待群众,不是一个一般的方法或作风的问题,而是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原理。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将群众观点进一步具体化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这是群众观点的根本之点,群众观点的其他内容都是对这一观点的展开及补充。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实践最广大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孕育着极大的智慧。因此, *** 人必须满腔热忱、真心实意地向人民群众学习。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 人只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第四,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干部都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干部权力、权威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党的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成为合格的人民公仆。第五,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的干部必须对党负责,但是,党又是人民的工具,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的决定和批示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所以,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就是统一到对人民负责。第六,党要依靠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是由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复杂结构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同时,人民群众总是包含着不同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先进、中间和落后之分,在阶级社会中更是有着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区别,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不能说这些意见和行动都是“天然合理”和正确的。即使是作为整体的人民群众,也有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根据群众的不同觉悟程度,按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这是党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 ***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 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完整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切为了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社会最广大的主体,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著社会发展的趋势。任何个人、政党和阶级,要成为进步的社会力量,在客观上都必须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谋利益,而不管他们在主观上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能够认清这个历史的大趋势,自觉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不谋取任何特殊利益,把“一切为了群众”当作自己的立党之本。这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从而成为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根据,仍然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性质。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相比,任何个人、政党、集团的智慧和力量总是弱小的。因此,谁依靠人民,谁就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就能在实践中无往而不胜;谁脱离群众,谁就会势孤力单,就会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我们党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如此伟大的事业,更不可能仅靠少数人去代替群众包打天下,而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说:“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保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实行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是“一切依靠群众”在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由认识到实践,通过群众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是一个以实践的主体——群众为基础的,由群众到领导,然后再由领导到群众,实现群众和领导有机结合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由此可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观点贯通起来,熔为一炉,实现了它们的有机统一。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和更替的历史,这就为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然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那么人类社会的历史也首先是物质生产者的历史;既然生产 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 人民群众的活动,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就起著决定作用。这 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 史唯物主义指明,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 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 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 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 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 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正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活动, 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决定历史发展 的方向和历史的结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如 *** 所指出:“人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选 集》第3卷,第1031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并 不等于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不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限制。人民群众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已有 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创造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充 分肯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肯定无产 阶级领袖能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民群 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是群众观点的一个最基本的内 容,也是中国 *** 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应从以下三点理解。 第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要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等生存资料。因此,人们必须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若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其中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改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及整个社会由低阶向高阶的发展、进步。因此,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却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从以下三点把握。 第一,人民群众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就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仪器装置等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产生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形成精神财富的认识动力。如自然科学,它是在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的课题,不断推动自然科学向前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发明创造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动。他们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还在于正确集中和总结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切科学文化创作的宝库,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首先,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工匠毕升发明的。南宋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就是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可见,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成果的过程中凝结了大量的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 其次,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那更是劳动群众的直接创造。如“盲人阿炳”那样的民间音乐家和“泥人张”那样的民间艺术家。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导致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产生。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变革必须通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的斗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来实现。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社会主人和历史创造者的气概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创造力量。 第二,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通过进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的改革就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后来在全国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大大巩固和完善了我国农村的集体主义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而没有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不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正确
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为正是无数人的活动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才构成了历史的多姿多彩。这里就是强调人类整体参与历史的创造。 但是,人类群体是由一个个活动着的个人构成的。个人可以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伟人或“大坏蛋”)。历史是无数普通个人和众多历史人物活动的总和。 历史人物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也属于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他们只能加速或者延迟历史的程序,而不能决定历史的根本发展方向。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作为整体参与生产的结果。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这里的“历史”我认为应理解为人类的历史,这样看问题就会简单明了,“人民群众”就代表人类,他们发展进步的过程、轨迹记录下来就是所谓的历史。由此看来历史就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一、切实增强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否真坚持,关系到兴衰存亡。确立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作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载体,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也体现了主权在人民的人民共和国的形象。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和践行宗旨意识,不仅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更体现了党对于执政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它是新时期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密切联系群众、克服脱离群众这一最大执政危险、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二、做到“三个始终坚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得人民者得天下,赢民心者赢天下。这是一个古今通则。如何才能赢得人民赢民心,唯一和根本答案就是要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心中牢固树立起人民权力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地位至高、人民作用至强的思想观念,从而真正从内心深处弄清和摆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是大非问题,真正厘清解决谁是主人、谁是仆人、谁为谁服务、谁依靠谁的原则思想,要切切实实做到“三个始终坚持”。一是坚持践行宗旨就要求我们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民意为一切工作立足点,一切决策部署必须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反映民声、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真正体现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二是坚持宗旨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把人民的生产生活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发展民生、促进民富,使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作为最大的执政追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是坚持践行宗旨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一切工作中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我们各项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动员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事业才能走向成功。三、如何“做到三个坚持”着重在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学习,以正确的理想信仰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够以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事业观、政绩观处理自我与群众、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奢靡之风。第二,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民生为核心原则内容,严格建立起相应的政绩考核制度、干部选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坚决纠正片面追求GDP、片面为一部分人服务甚至为自己牟私利的错误做法,使那些不把自己的最大精力放在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为制度和机制所淘汰、摒弃。第三,要加强人民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通过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充分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扩大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加大人民群众在评议党员、选拔干部、政绩考核、决策评估、问责处理等各个环节上的参与度,真正做到对于那些不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党员和干部,人民有充分的权利和机会否决,从而建立起始终把人民放首位的制度。四、坚持和践行宗旨重在落实行动、体现作为联系本单位实际,从班子和机关的同志来说,坚持和践行宗旨是长期课题、终身课题,要体现在言论和行为之中,贯穿于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把服务干部职工,反映他们的呼声,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要求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尤其要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真正诚意地听取和梳理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急单位之所急,想单位之所想,也要听取机关干部职工的意见,反映和维护干部职工利益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能及时地提出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和突出问题,影响和发展利益的意见建议。三是要增强自身服务能力,增强自主性,所提建议和决策能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程序,维护和发挥积极性。四是要严格按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的制度办事。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重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往往从官本位出发,不注重体察民情、不善于尊重民意、不能够珍惜民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通过系统学、认真思、对照查,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极大提高,笔者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履行审计职责,改进工作作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思想之污、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顺应党心民意,合乎群众利益,有利和谐稳定。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是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规范从政行为,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党中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是针对党情实际开出的良方。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我们应自觉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知道“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使服务人民群众成为我们共产党员的自觉追求。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找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是青年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甚至一种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激情,自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工作需要的被动型学习,提升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主动型学习。12月3日下午,厅党组召开了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中武毅厅长指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并具有了解全省乃至全国当前局势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宏观政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发自内心地多学习,多思考,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少一些浮躁和肤浅,把学习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科培中心的工作由四部分组成:科研、培训、杂志、学会。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归根到底就是服务。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是科培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必修课。那么如何做到科培四大工作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勤思考,明事理,广交流。边恺副厅长在科培中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指出,科培中心是审计厅的一个综合部门,工作职能多而工作任务繁重,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理论研究引领审计实践,科研工作要结合实际,加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并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培训上应结合当前国家形势以及政策的变化,办出新意,办出特点;《甘肃审计》杂志是审计厅的一个对外窗口,是我厅的宣传阵地,在探索审计前沿理论和推介审计方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结合工作、结合实际办杂志,提高杂志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要在杂志质量上把好关,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宁缺毋滥;审计学会是全省优秀审计人才的集中营,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要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为审计工作建言献策。四、严于律己,勤政廉洁,团结谋事。始终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做到头脑清、手脚勤、待人诚、心胸宽、办事公、言行慎。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党叫干啥就干啥,并力争把工作干好,在职工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工作怎样繁忙,怎样清贫都无怨无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谨言慎行,严格自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党员干部良好的人格是自觉反腐倡廉的基础,因此党员干部要带头塑造良好的人格。思想进步,政治可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必备的人品,也是我们党多年来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表率,多讲奉献,不谈索取,倡导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始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刻恪守本份,严守纪律,时刻注重自省自励、自我约束,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任何时候都自觉地、模范地遵守廉政自律的各项规定,正派为人,正直干事,始终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充分发挥科培中心的整体效能。认真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科培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各项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好,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为工作服务、都在促进工作,既不折不扣开展好活动,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和成效体现在科研发展、培训多样、杂志创新、学会建设中,体现在各项审计具体工作中。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科培存在的突出问题,建好作风、树好形象,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推进科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我省各项审计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总之,坚持群众路线,不仅要内化于心,达到融会贯通,更要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要以党章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深刻反思,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剖析自身问题,转变工作作风,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为促进甘肃美丽繁荣,为审计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51 浏览 3 回答
205 浏览 2 回答
181 浏览 2 回答
126 浏览 3 回答
286 浏览 4 回答
188 浏览 5 回答
313 浏览 6 回答
274 浏览 3 回答
341 浏览 4 回答
106 浏览 1 回答
266 浏览 3 回答
221 浏览 6 回答
165 浏览 2 回答
246 浏览 3 回答
155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