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本中处于最关键、最核心的地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不断涌现,归根到底还取决于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与管理机制。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及满意度,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问卷主要由5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基本情况、人才的选拔方式、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满意度,共30项。我们向江苏省13个省辖市3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972份,回收率为%①。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根据各种类型企业的分布及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大致比例,确定了相应的抽样比例,然后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比例抽取被调查对象。去掉无效样本后,我们得到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1.人才的培养 (1)培养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接受培养的途径和机会较多,一般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其中%的人参加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参加了企业内部的实践锻炼,%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另有%的人曾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的人被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仅有%的人从未受过任何培训。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基本相同,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更注重企业内部上课培训、企业内部实践锻炼以及企业外上课培训,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更重视企业外实践锻炼以及送到国外上课培训的方式(见表2)。 (2)培养效果评价。被调查对象对所接受的培训总体上是满意的,当问及“培训对你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帮助大吗”时,%的人认为“大”,%的人认为“较大”,仅有%及%的人认为“不太大”和“不大”。在这里,来自于3种类型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的评价并无明显差异。 当问到“何种培训对你最有帮助”的时候,选择“企业内部实践锻炼”及“选送到企业外上课培训”的人分别占到%和%,选择“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的人占%,%的人认为“选送到国外上课培训”最有帮助,但选择“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仅占%,与上述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数的高比率(%)相比而言,显然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表3可以看到,人们一般对自己参加过的培训评价较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参加过的培训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培训,实际上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较大的帮助,只有企业内部的上课培训例外。不仅未参加过该类培训的人对其选择较少,那些接受过企业内部上课培训的人也较少将之作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方式。 (3)对培养方式及内容的要求。当进一步问到“你希望得到何种企业外培训学习的机会”时,%的人希望得到“短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专项培训”,%的人希望“读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生”,%的人则希望被“选送到企业外实践锻炼”,另有%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参观学习”,%的人希望被“选送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显然,短期的专项培训、实践锻炼以及出国学习更备受欢迎。 对于“你认为目前的培训需要加强什么”的这一问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实用性,%的人认为要加强针对性,仅有%和%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培训的理论性和普遍适用性。 2.人才的选拔 (1)选拔方式。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是多样的,原有的“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方式在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已不是主要方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相关的一系列人才选拔方式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显然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与我们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比较好的方式是有差距的,他们更倾向于将“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作调查对象认为的较好方式之比较 单位:%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被调查对象获得目前岗位的方式反映了企业实际使用的人才选拔方式。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被调查对象大多通过“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得到目前的岗位,这一比例高达%,其次是“由董事会聘用”(%),还有%的人通过“公开招聘”上岗,%的人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人由“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产生,还有%的人是“自己创业”,“从国外引进”的仅占%。可见,经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上岗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出任何其他方式。 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表5中可以看到,尽管“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在3种类型的企业中都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较少使用“内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选拔经营管理人才,而较多采取“公开招聘”和“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国有企业相对而言,则较少使用“公开招聘”与“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 进一步比较来自于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各种人才选拔方式的认同度,可以看到,“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国有企业中得到的更多的认同,%的人认为这是比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将之作为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和%,略低于国有企业;“由董事会聘用”的方式却在民营企业内得到了更高的认同,%的人认为这是较好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在国有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这一比例分别为%及%。 显然,中级与高级两类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不尽相同。在本调查中,%的人是由政府或上级组织任命的,%是由董事会聘用的,也就是说,政府或上级组织的任命以及董事会聘用是目前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对于中级管理人才的选拔,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提拔任命,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职位的。 (2)人才特质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能力在各个企业的人才选拔中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问到,“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方面,你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什么”的时候,高达%的人选择了“能力”,而人品也被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的人选择了“人品”,选择“业绩”的人也占到%,“经验”和“学历”在人才的选拔中,则相对作用较小,分别只有%和%的人选择了它们。 企业在人才选拔中对于能力的高度关注得到了较高的认同,在“你认为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任用,什么更重要”这一问题上,同样有%的选择了“能力”,对于“人品”,人们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高达%的人认为“人品”更重要,认为“业绩”与“经验”更重要的人分别只有%和%,而“学历”则最不为人所看好,仅有%的人认为学历重要。 按照不同企业的性质进一步来看,“经验”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该类企业中有%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中比较重视“经验”,而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这一比例仅为%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上更强调“业绩”,分别有%和%的人选择了“业绩”,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相应选择的人为%,明显地低于前两者;“人品”在民营企业中,被放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比较重视“人品”,这一比例在国有企业为%,在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 3.人才的管理 (1)激励方式。对于人才的激励方式较多,但薪酬以及升职乃是企业用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主要手段(见表6)。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与被调查对象所认为的更能发挥激励作用的方式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了股权这一项而外。由此看来,目前企业所采用的人才激励方式较好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我们试图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激励方式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更多地使用了“股权”这种方式,民营企业中,选择此项的占%,国有企业以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此项的分别是%和%,低了10多个百分点,而在“升职”这一项上,民营企业则比其他两类企业低了近1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为%,而国有企业为%,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为%。我们还看到,“精神”鼓励在国有企业中被更多地采用,来于国有企业的调查对象中,有%的人认为本企业主要的激励方式是“精神”,而民营企业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同比分别为%和%。 (2)对业绩不良者的对待方式。从(表7)可以看到,对于那些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人员,企业常用的方式依次是“换岗”、“批评”、“降职”、“降薪”、“培训”、“辞退”。但目前企业所采取的这些对待方式与人们认为较好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们调查对象实际上将经营管理业绩不佳的原因归诸于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不是主观上的未尽职,不努力。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对待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人员,国有企业更多地采取“批评”的方式(%),而民营企业与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相对较少,选择率分别为%和%;在“辞退”这一项上,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是%,大大高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和%;“换岗”也是国有企业较常采用的方式,对此的选择率高达%,而另两类企业相对较少采用,民营企业的选择率为%,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选择率为%。总体看来,对于业绩不良的经营管理者,国有企业的对待方式更为柔性,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为刚性。 (3)人才流动。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在我们的调查中,%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相应的规定,“而且比较完善”,%的人认为“有,但不完善”,认为“基本没有”的仅占%,“根本没有”的则微乎其微了,只有%。 比较不同类型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流动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规定更加完善,有%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有着“比较完善”的规定,而来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对此的选择率分别为%和%,低了10个百分点。 对于“你认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这一问题,%的人认为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行政引导措施配合,有条件地放开”;%的人认为应“全面放开,由市场机制决定”;仅有%的人认为应以“政府措施为主,适当结合市场机制”。也就是说,在人才流动方面,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要求通过市场来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更多地被定位于“搭台”,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人才市场体制,开放人才市场,加强人才交流”来体现;尽管不少人提出应该“全面开放,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但也是“在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之下,“建立良好的企业家市场”,而市场运作机制的规范,非政府莫属。因此,政府的作用并没有被人们忽略。 二、分析与讨论 1.建立怎样的培养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来看,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还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参加过多种培训,而且觉得对自己经营管理是有帮助的。现有的各种短期培训班解决了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问题,但职业化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专业学习与专门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开放、便利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此,政府的重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建立起市场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对社会性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为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而企业自身,也应将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增加培训投入,积极开展针对中低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出国培训力度,把优秀的人才选派到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化运作惯例和接受最新技术的能力。 2.建立怎样的人才选拔机制 从前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到,目前采取的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企业内部提拔任命”,尽管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近半数的人也是通过这一方式得到目前岗位的,但他们大多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人才选拔机制。而“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或民主选举”以及“公开招聘”,是他们较为看好的两种人才选拔方式,虽然这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但它们最大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相对公正,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上的公平。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寻求的,它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为人才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相信随着这一人才选拔机制的逐步完善,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提拔任命的方式”。 3.建立怎样的人才管理机制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调查对象大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是“满意”(%)和“比较满意”(%),两者相加,满意率达86%,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仅占14%。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采取了相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我们对来自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满意度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我们进一步分析他们为何满意以及为何不满意,却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诚然,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的专业或特长得到了发挥”、“企业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好”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好”,但从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似乎更注重发挥特长的机会,相对而言,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更注重利益方面的激励。从不满意的原因来看,可以得出与上述基本一致的结论。 从前面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更加柔性和人性化一些,而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则更加刚性,但管理者们的满意度并未因此而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及约束机制。 注释: ①考虑到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模式有着更多的了解,因此,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对象仅限于中、高级管理人员。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
目前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超前于一般企业,只有这样民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在发展过程中“无战略”或战略管理方面滞后的民营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大量的事实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研究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企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基于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有效协调自己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即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德鲁克曾简单的说,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就是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作用
(一)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企业的任何行动都得服务于它的战略,不能在战略产生之后还跟着热点走。前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不切合实际,“纳米”热了跟着“纳米”走、“网络”热了跟着“网络”走、“生物工程”热了跟着“生物工程”走,炒到最后,只有概念而没有产品。
(二)企业发展战略是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主要规范
目前因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制订长期发展规划,所以对职业经理人就没有这项考核的指标,经理人只顾企业的眼前利益,拼设备、耗资源,从不考虑企业长期的发展问题,这样就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自觉行为所依据的基础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自主行为,其行为的依据都是这个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而不要有随机性,一旦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后,它就会作为企业未来很重要的判断企业经营行为和选择经营方向的一种基本依据。部分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权往往集中在老板一个人的手中,因此极易造成决策失误。
总的来说,要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它作为企业行为的基础,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合理的依据就是它。从管理制度的观点来讲,企业发展战略就不只是目标,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一个企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确定企业应该怎么走。
三、企业发展战略内容的研究与制定
近两年的经济情况表明,中国已进入“过剩经济”时代,资源不像以前那样容易获取,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这就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面临权力构造、市场培养、能力形成、世贸冲击四重压力下寻找和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应从产业发展战略、市场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资本融通发展战略、资本运营发展战略等六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 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发展战略如何选择,首先要明确企业在未来的产业定位上是搞一个产业、还是搞多个产业,即选择专业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战略;其次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地域选择范围问题。
1.发展战略经营领域的选择。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中国企业的问题木在于需不需要搞多元化,而在于企业自身有没有搞多元化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是否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道路,应取决于当时企业的成长期和成长环境。如果企业处于成熟期,同时该企业目前发展的产业拥有扩张的力度和发展的空间,那么这个企业就完全可由专业经营走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2.发展战略地域范围的选择。(l)同行业领先企业。在行业前景看好的条件下,应坚持走专业化经营发展战略,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经营地域上不断扩展,从局部到全国,从全国到跨国;在行业前景不看好的情况下,应选择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选择相关性较高的目标进人,并逐渐实现在目标行业内居领先地位。(2)全国范围内的领先企业。这类企业首选战略应该是跨国经营,将其在中国积累的能量扩展到可释放的国家或地区。(3)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这类企业应该坚守自己现有的行业领域和地区范围,选择同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作为标杆,主动地运用标杆瞄准策略,使自己在现有的行业领域或地域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市场地位。(4)面临困境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战略绝大多数是分离、重组、出售或破产清算,也就是说需要重新调整产业定位。
(二)市场发展战略
所谓市场发展战略,实际就是企业开拓和争夺市场的全部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其措施和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抢占统治权。抢占统治权的目标是争夺市场“领导权’战者是取得市场及产业垄断权。杜邦公司经过15年艰辛的科学研究之后,终于发明了一种真正的人造纤维一尼龙,该公司立即投入了所有的资源来抢占统治权,它开始建造一家又一家的化学工厂,并在传媒上大作广告,因此杜邦公司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塑胶业。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近期在全国的各大、中。小城市加速建立加油站,其目的就是抢占市场统治权,抵御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同行业抢占我国市场的风险。
2.模仿与柔道。模仿与柔道的思路是在原创者留下疏漏的地方入手进行攻击,从而占领市场。巧妙的“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因为它比原来的创新者更好地理解了创新的真正含义。个人计算机原是苹果公司的设想,但IBM公司利用这一设想着手设计了一种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标准机器,以求垄断或至少是控制整个领域,结果就产生了PC机。“柔道”的战略是用巧力以柔克刚。早在1947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意识到晶体管即将取代真空管,当美国的各大制造商们还没有做好转化晶体管的产品时,日本索尼公司以万美元的低价从贝尔实验室的手中购得了晶体管的制造和销售权,最终占领了美国的收音机市场,索尼公司利用同样的战略进军电视机、摄像机的市场。
3.构筑要塞。“构筑要塞”的目的则在于“固守阵地”,使自己免遭外来者的挑战和入侵,其主要战术为“关卡战术”、“技术战术”、“市场战术”。将“汉堡’做进标准的生产线,让全世界的人吃到味道完全一样的“汉堡”和“乃昔”,这就是麦当劳的标准,谁想用麦当劳这个标准,谁就需要付给麦当劳钱,也就是说麦当劳设置了这个关卡。另外,利用技术专利和特殊的销售手段,也可为企业构筑要塞。传播百年口味和美国百年文化,这就是风魔全球的可口可乐饮料,可口可乐公司自1886年就设置了由14种原料组成的可口可乐配方的关卡。
4.创造新客户。创造新客户是~种商业新策略,主要目的在于推出“创新”。其主要手段:(1)创造实用性。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和消费方式;(2)利用价格的优势。中国联通用户的增加,主要是价格优势的体现;(3)动态调整。“顾客就是上帝”,我们必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来调整我们的销售和服务思路;(4)满足客户的价值观。实施品牌战略、质量战略,让客户觉得值。
(三)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企业利润的活动,即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对所要实施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谋划,它具有全面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特征,其内容包括:
1.产品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是企业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创新。其步骤为:一是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到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功能?用户的需求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用户的需求是上升、还是下降?需求的分布如何?等等;二是产品创意开发。企业从各个创意源中搜索,选择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意进行综合评估;三是新产品实体开发。其内容为新产品实体设计、试制及产品的延伸;四是新产品商品化开发。其目的是将所开发的新产品变为市场上可以销售的商品,实现马克思所称的“惊险一跳”。
2.工艺创新战略。工艺创新的目的是保障产品功能、质量、结构、投入产出比及规模的要求;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产品可靠性的要求。
3.高新技术创新战略。高新技术创新是将高技术成果商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高新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是企业要有富有创新精神的领航带路人;二是企业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三是企业要拥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根部技术”的人才;四是企业内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五是项目选择是关键中的关键;六是企业尽可能地得到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七是较快地进入市场;八是加强技术服务。
(四)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正确的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是驾御好一个组织的最基本的手段。目前民营企业的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难以消弥,这也是民营企业所面临共性的问题。因此,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l.工作能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这就一方面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所以企业在培训员工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伸为宪法》也好、《远大宣言》也罢,都是将企业的文化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其目的就是确保员工融入独立的企业文化体系之中。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我们的民营企业往往用很高的条件去引进外边的人来,其后果会造成引进与培养中出现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负作用,实际企业的内部就有这样的人才,其实一些国际著名的公司是极其注重培养内部人才的。
3.流动与引进相结合。企业人员相对的流动则会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流动过速会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4.工作性管理和非工作性管理相结合。要将员工融入于企业之中,就要对员工非工作性的活动有所了解,甚至进行管理。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在放长假期间宁可拿钱组织员工搞一些集体活动,这对一些关键性的人员尤为重要。
5.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将企业的“人员”转变成“人才”,也就是说将企业的每位员工的能量尽量释放出来,这就要求人力资本管理与普通员工管理相结合,二者不可忽视。
(五)资本融通战略
资本既包括债务资金,也包括资本资金,而资本融通既是债务资金的融通,也是资本资金的融通。所以资本的融通战略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的关系。债务资金与资本资金形成了企业的资产。如果这两个关系处理不当,对企业就会有消极的影响。因为债务资金过高时,往往债务会拖死这个企业,如韩国大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超过300%以上,企业出现危机时,债权人立刻出面干扰,要求撤回资金,造成企业因资金的短缺而被迫停产;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企业为银行打工的局面。当然,资本资金太高,往往体现在社会资金 的利用似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用,对社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2.不同种类的债务资金的`相互关系。企业债务有银行债务、财政债务、公众债务、社团债务、法人债务等。其中银行债务和财政债务的风险要小一些,但是公众的债务风险要高一些。同时,从使用的成本看,银行债务的成本要比公众债务的成本小。另外,从对内债和外债的风险分析看,因为外债受汇率的影响,而且外债到期必须还,因此外债的风险比内债要大一些。但不同债务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最好是不同债务之间形成一定的合适比列。
3.不同种类资金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资本金的构成由法人、机构和自然人共同出资是比较合理的,但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资本金的集中度和分散度的比例关系。目前,国内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普遍存在,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老板的股权过于集中的局面也必须相对的改变,这样可使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实际上把处理好资本金的关系,作为搞好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切入点,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制度。
(六)资本运营战略
企业要加速发展,就应当由生产经营的领域扩展到资本运营的领域。对于民营企业的老板,就应当由“企业家”转变成“资本家”。东方集团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走了一条从最初的房地产业、企业上市、资产重组、最后涉足金融领域的道路。一般来讲,资本运营战略的选择实际上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资本运营的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一是为企业体制和企业生产结构服务的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都会涉及到自己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问题,因而要利用资本运营为自己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服务;二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目标。部分企业为了扩张自己的生产经营,搞资本运营是一条快速的捷径;三是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直接服务。买卖企业也好,甚至进入资本市场炒股也好,就是为了直接使利润增长。
2.资本运营的方式。资本运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资产重组;二是资本交易。如果为了实现改制、结构调整和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为目标,那么往往就选择资产重组的方式;如果要是为了直接获取利润,那么就选择资本交易的方式。 3.塑造资本运营的平台。如果没有资本运营的平台,就很难搞好资本运营这项工作,所以搞好资本运营就要塑造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资本运营平台。建立资本运营的平台有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进入并控股金融机构;二是拥有相应数量的上市公司;三是进入并控股相应的基金。这样就给资本运营做好了进口和出口的准备。
总之,以上六个方面浅谈了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同时在制定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前景,一是加入WTO的规则肯定对民营企业经济会有良好的影响;二是国企改革也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西部开发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四是北京申奥的成功给民营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因此,民营企业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和切合实际地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优势不再是企业成功的要害。而作为生产力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贡献超过了资本、土地和劳动等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相应拥有这样技能知识的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本。曾经有人提出:人是企业中唯一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种理论现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也得到许多民营企业的认同。 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确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又对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指出: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治理。国家今后也将陆续出台有利于非国有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包括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上市融资、进出口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使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一个更民主、更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处在这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下,民营企业呈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企业的前进,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依靠于人的推动,依靠于员工团队智囊的发挥和有效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民营企业却很难吸引、留住一些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人才恰恰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种资料很多,仔细搜寻一下就能使用。
我可以给您一个提纲。1、力争本公司个人年度薪酬在当地居前20%。2、平等竞争且流畅的晋升通道。3、享有深造的机会,或有建功立业的平台。4、设有去名胜地度假、疗养、考察或境外旅游的待遇。5、托与重任,让其有显示才能和荣耀自我的环境。6、关心工作之外的生活,颁发贤内助奖项。7、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重奖业绩:房屋、汽车和本公司股票等。8、鼓励创新,给予重奖;予以宽松的学术环境,且具有出席国家级或国际会议的权利。9、尽量采纳其合理化建议和价值提案。10、塑造公司美好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居当地同行业之首。唤起人才的自豪感,让其富有创造辉煌一份子的成就感。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137 浏览 4 回答
355 浏览 2 回答
146 浏览 5 回答
138 浏览 3 回答
166 浏览 4 回答
162 浏览 4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
327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3 回答
261 浏览 2 回答
322 浏览 4 回答
238 浏览 4 回答
296 浏览 4 回答
322 浏览 4 回答
31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