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肤的介绍,从两个方向说起,一个是皮肤表面的微生态(近两年护肤品行业比较火的),一个是皮肤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01
认识一下皮肤微生态
皮肤微生态是指存在于皮肤部位的所有微生物种类及其遗传信息和功能的集合。大致分为 微生物菌群 和 代谢物组群 两种形态。
JEROEN RAES(Leuven Center for Microbiology)有言说:“你不是人类,而是一个行走的细菌菌落”。我们的身体由内而外都弥漫着微生物的气息,各种细菌、真菌、螨虫和病毒在上面安营扎寨,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大概有1000种不同种群,达到惊人的1000亿个微生物。而这些庞大的微生物菌群的 “生老病死”,菌群之间的战争与和平,都影响着我们皮肤的状态。
皮肤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不同个体之间,同一个体内,外界微环境(如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差异【1】。但大体上大约74-80%是细菌,主要有丙酸杆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5-10%是真菌,主要是马拉色菌,还有10-20%的是噬菌体病毒。
皮肤上的微生物群落有 常住菌 和 暂住菌 两类【2】。常住菌是一群在 健康 皮肤上定居的微生物,它们的工作就是保护我们的皮肤不被入侵。暂住菌是通过接触外界环境而获得的一类微生物,是引发皮肤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皮肤未受到外界刺激、正常状态时,微生物群类如果可以和谐相处、一切安好,便是晴天,而当突然受到外族入侵或者内部失衡,就是晴天霹雳。引起皮肤问题,例如痤疮、玫瑰痤疮、银屑病等。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 代谢物组群 。人体皮肤细胞的代谢物及皮肤微生物的代谢物就组成了代谢物组群的主要部分,会对皮肤屏障、敏感皮肤、皮肤问题等产生很大的影响。鉴于本文只做概述,不做过多展开,在后续的文章中逐一展开。
02
皮肤结构及生理学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承担着保护身体、代谢排汗、呼吸、吸收、感觉冷热和压力等功能。由外向内可分为 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皮肤的附属器 。
1
表皮层
表皮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皮肤防护的第一道屏障,平均厚度为毫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表皮层由外而内分别是 皮脂膜、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下面我就 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它的心,你会发现你会讶异,这是皮肤表皮如此厉害的秘密 。
皮脂膜 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以及老化脱落的角质细胞形成的弱酸性的薄膜,是皮肤天然的保护膜。可以防止水分营养蒸发,防止细菌侵入。
角质层 是由14 22层即将死亡扁平无核哑铃状细胞构成。具有保护、保湿、锁水、储水、固水、防护、屏障的功能。其受损后会出现干燥,脱屑,细小皱纹,轻度瘙痒,局部敏感等症状。
颗粒层 是由2-4层六角菱形细胞构成,排列紧密,内含晶样角质素。具有吸收,折射,反射,过滤分散紫外线的功能。皮肤的光泽度与通透感由此层来体现,受损会形成斑。
棘层 由4-8列多角形有棘突的细胞构成。细胞间隙中有淋巴液流通,可以供给皮肤营养和水分(淋巴液中有丰富的HA、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棘层靠近基底层的细胞有分裂功能。
基底层 是由立方状细胞构成,又叫干细胞,还有少部分的基底母细胞和黑色素母细胞组成,含大量的乳化酶,是皮肤的原位层和生发层,具有分裂和增殖的作用。
表皮的新陈代谢过程: 由基底层的基底母细胞开始分裂,逐渐向上推移生长、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到达角质层,形成无核角朊细胞,并自然脱落的过程,也称表皮的角化。代谢周期一般为28天。
2
真皮层
真皮层主要由大量的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 ,厚度约为表皮的10倍,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参考文献:
乳头层在表皮基底层深面,形成了许多乳头状突起,称真皮乳头。真皮乳头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乳头层内含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网状层也有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且该层纤维纵横交错呈网状,使皮肤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一旦缺乏或断裂,将出现表皮皱纹。
真皮层中充塞着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胶原蛋白、玻尿酸、谷胱甘肽等等),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
此外,皮肤中还有 皮下组织 (脂肪、结缔组织等)和 皮肤的附属器 (皮脂腺、汗腺、毛发、指甲、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这些都是皮肤发挥功能的基础。
03
皮肤结构及生理是护肤研究的基础
皮肤屏障是“过不去的坎”
认识皮肤结构及其生理学是进行护肤的前提,我们通常所进行的护肤主要集中于皮肤的角质层和真皮层。
皮肤状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皮肤屏障,天然的皮肤屏障主要为角质层细胞和细胞之间的“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组成的“砖墙结构”,其表面附着的“皮脂膜”,以及“皮脂膜”外层的“微生物群”。
表皮角质层是皮肤屏障的主要结构,其中角质细胞类似砖墙中的“砖块”,角质层细胞膜是一种脂质双层结构,可防止水分丢失,维持稳定的水合状态。
角质形成细胞间隙中的脂质则是“灰浆”,其中主要包括神经酰胺、脂肪酸、胆固醇等。“灰浆”填充在“砖块”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皮肤的稳定结构。另外,附着于其表面的“皮脂膜”中有角鲨烯及亚油酸、亚麻酸和脂质成分。
皮脂膜和“砖墙结构”对皮肤护理具有屏障、保湿、调节炎症反应、防晒等功能。另外,由微生物菌群及代谢物组成的微生物屏障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成也“真皮”,败也“真皮”
真皮层中含有丰富的 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结构(如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神经纤维等) ,是维持皮肤良好状态的“运营商”,可以使皮肤水润光泽、细皮嫩肉。也是导致皮肤问题的“凶手”,产生皱纹、引发炎症、皮肤泛红等。
皮肤表观的状态良好与否及出现的问题,大都源于真皮层的生理活动和代谢,并且是由不同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 细胞层面,如皮肤的弹性与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胶原蛋白等密不可分 ,皮肤的泛红、炎症是由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引发的。 信号传导层面,细胞内部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产生的连锁反应 ,如炎症因子,此外还有基因表达的维度、酶催化的维度等。
科学的护肤基于对皮肤科学的认识,皮肤护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上文以皮肤屏障为核心,从微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等多个维度对皮肤生理学进行了介绍,以便于对皮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Grice and JA Segre, The skin microbiome,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9(4) 244–253 (2011).
, ND Bhatia, A Friedman, RM Eng and S Seite, The role of cutaneous microbiota harmony in maintaining a functional skin barrier, J Drugs in Dermatology ,16(1) 12-18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