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公筷公勺,就是无论是一个人吃饭,还是一大桌子的人一起吃饭,大家都手拿各自的筷子夹菜。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所有人出门都要戴口罩,并且不能在外面聚餐。那当我们在家里的时候,又该怎么预防呢?为了避免被病毒传染,我们在外面吃饭和在家里吃饭时都要使用公筷公勺。特别是吃火锅的时候,因为这时有很多人在同一个锅里夹菜,然后在里面翻找食物。今天我们家也开始使用公筷公勺了。我非常想知道,家人们是不是习惯用公筷公勺?晚饭做好后,我从厨房里多拿出了几双筷子和一个勺子摆在菜面前。我说:“对,今天我们来使用公筷公勺吧!”爸爸说:“用啥公筷公勺?我直接吃吧!”结果我放在菜面前的筷子都没有用,但是他们用了勺子。因为那是一道芹菜肉末,如果不用勺子吃不到。我和妈妈努力劝说,他们还是听不进去,最终我们也只好放弃了让他们用公筷吃饭,只有我和妈妈用了公筷公勺,但是我们也觉得很不习惯。用公筷公勺的意义就是:不传染别人,不给医生添麻烦。如果我们发烧或者感染肺炎的话,家里人就会非常担心着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使用“公筷公勺”做起,向餐桌要“文明”,向餐桌要“健康”!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枚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其——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农夫,无一不会使用筷子。筷予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其装磺之多样,更是不肚枚举。后来筷子流传到东南亚各国,成为当地一种主要的餐具。
如令,筷子仍是我们吃饭时的主要用具。筷子的主体形状很平常——两根硬棍。然而这种简单的物体却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我们使用筷于时,用手握住筷子中上部,食指和柯指在前,其它三指在后项住两根筷子,张开时用掩指向土推,食指翘起,一根筷子便向上起,夹食物时扮指往后仰,食指往下按,抬起的筷子便往下压,这个过样正是物理学中一个重妥的原理——杠杆原理,这说明中华民族是多么聪明的民族啊!
筷子很好地体现了私杆原理,它的好处很多。西方人在我们的筷子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发明了刀、叉这类吃饭工具。把筷子与刀叉相比,更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中国人吃饭,只用一双筷于,省事方便,无论吃什么都可以很快夹到,节省时间,并且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手指的运动可以促使人类更好地使用大脑。
用筷子吃饭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这乞不是“两全其美”?而用刀、又吃饭就不同了,费时、费事,要根据食物的形状、种类不时地更换餐具。中国的筷子早己闻名于世,各国游人和政府首脑到中国时,几乎都要学学如何仗用筷子。当年拳王阿里来中国时,就因没学会使用筷子而不得不在宴会上用手抓莱吃,感到颇为道憾。史多的外国朋友用过我们的筷子之后,往往衬这两根小小的硬棍有如此的奥妙大为感叹。
筷子的发明和使用,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骄傲。
倘若用筷子比喻,你儿时学用筷子时,使用的那双便是初恋!你一定想见见那双,并将其收藏! 金制的,木制的筷子都很多,石头做的有可能只有一双,而那双却是你最喜欢的.为了得到那双,你可以放弃其他的一切. 西方人吃饭就不用筷子,也许就在于观点的不同吧.有些人在使用筷子时,伤到过自己,所以就不用筷子了. 但也有些人为自己选了双最适合自己的筷子,如铁木的,一生都不会变形,便用到终老了! 有些饭菜不需要筷子,偶尔也使使叉勺,但中国人多数时还是用筷子的. 为自己寻觅一双适合自己的筷子吧
筷子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筷“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筷子的结构几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质材和雕饰也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以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
150 浏览 3 回答
336 浏览 5 回答
237 浏览 5 回答
240 浏览 4 回答
269 浏览 4 回答
87 浏览 3 回答
176 浏览 4 回答
262 浏览 3 回答
145 浏览 6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5 回答
169 浏览 5 回答
306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4 回答
121 浏览 2 回答
244 浏览 8 回答
207 浏览 8 回答
153 浏览 10 回答
219 浏览 3 回答
352 浏览 4 回答
227 浏览 3 回答
85 浏览 4 回答
150 浏览 4 回答
246 浏览 4 回答
168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