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可能对现代中药的发展程度不是很了解,虽然我不是专业搞科研和检测的,但是也是略知一二。现在药典上写明的对中成药制剂的各项检测一般都是只针对方中的主药的主要成分,对其他成分(或是微量的,或是药理作用小的,或是未知的)均无法定程序上的要求。除了因为某些成分不值得检测外,比较主要的原因还是目前的中医药科技还没发展到像西医药那样精确。别说国家规不规定,就是确切成分目前还有很多未知的,简直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说这些就完全抵制中药是不应该的,中国人2000多年来没有西药不是也活的好好的。中医药理论和西方的理论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用一种理论来评价另一种理论本来就是不公平的。现在中药不伦不类的,我看只有口服和外用的安全点,你那个复方双花口服液就治治轻度的感冒还可以,基本上没啥毒,注意说明书上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就可以了,严重一点的还是开西药疗效确切点。 中药有的时候就是说它好使,怎么吃都没有效果,看着没什么特别,可是一吃就马上见效了。这也和药物的服用方法,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中医里边有一种比较牛X的针灸理论,叫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就是靠推每天针灸时间的干支八字,最后推算出治疗某个脏器疾病的最佳时间。吹的很玄,要是每次都好使的话还要医院干啥呢。抗生素要起到预期效果,需要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他要是在这口服液里添加足量的抗生素,首先在口服液的环境里抗生素也不一定稳定(口服液里成分复杂,酸碱条件等不易控制),再说也有点亏。我觉得添加抗生素成分的可能性比较小。(非甾体解热抗炎镇痛药等性质相对稳定,也不是不可能)中药的精粹就是个体化用药,可能你这就是碰巧具备了药物起效果的最佳要素,所以病情势如破竹。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