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六年(1811年)十一月十一日,湖南长沙一个小乡村的平民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将改变晚清甚至近代中国的人。曾家世代以务农,但也有别的门路挣钱,家境宽裕,因而对子女的教育比较重视。曾国藩家中兄弟姐妹九人,曾国藩是为长子,自幼接受祖父和父亲的教育,五岁启蒙六岁入私塾。
很多人认为曾国藩是一个笨人,曾国藩也是这样认为自己的,天生愚钝,无有慧根,一生算不得顺利,常受曲折和坎坷。就拿曾国藩科举一事来说,他十五岁参加长沙府的童子试,名列第七,之后就逐渐不行了起来,学识不足以打动考官,文章实在不咋地,这事他在回信的家书中写到过。
曾国藩考了七次秀才,第六次还没考上时已经快绝望了,不过当时得了个安慰奖“佾生”,算是半个秀才的。这事是个好事,曾国藩也这样认为,但一件事的发生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曾国藩的文章被学政发上大字报,点名直接批评其文章“文理之浅薄”。
学政是进士出身的,文化素养较高,是省部级的干部,曾国藩被如此批判侮辱,是是很要命的。换一个意志不够坚定的年轻人,恐怕这书就不读了,羞愤难当地离去了。可曾国藩没有,百折不挠,意志坚定,坚持有力一直是他的特点,在他后面的人生我们也可以发现。
曾国藩二十一岁还没中秀才,而后来同时期的璀璨军政人物,在这一年纪已经年少闻名,无人不知。梁启超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张之洞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中解元。李鸿章十八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进士。而曾国藩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人。
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洪秀全就根本不行,科举三次没中就去造反,放下以前学的诗书礼乐、仁义道德、忠君爱国等思想。此后的人生,曾国藩逐渐顺风顺水,依附当时朝廷第一红人穆彰阿,飞黄腾达的快速升官,官越做越大,权势越来越滔天。
曾国藩的崛起,对晚清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第一批留学生是他安排的,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是他安排的,中国第一批西方书籍的印刷翻译是他安排的。可以这样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李鸿章还是曾国藩的弟子。
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叛乱等都是曾国藩一手镇压下来的,就一招“结硬寨,打呆仗”,这也是最惹时人及后人诟病的。这招可以说谁都会,但不是谁都能像曾国藩一般做得好做得到,绝不贪功冒进,绝不轻易出兵,被太平军打得多次几欲跳河自尽,仍然坚持下来,打完这场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后世许多人赞誉曾国藩为“古今第一完人”,一是他维护坚守秩序,二是忠心为国有能力,三是家风出群身体力行。曾国藩泉下有知,知道被后人如此肯定,定会非常高兴,想着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历史的轨迹。
参考文献:《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全集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