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即有一些著名的文艺家,如郑君里、王洛宾、王云阶、吴越荫、张大千、李朴园、吴晓邦、于右任、范长江等先后到青海,促进青海的新文艺运动。抗战初期,著名作家老舍来到西宁,多次向文学爱好者宣讲新文学的创作情况和意义。他在西宁第一中学作了《什么是新文学》的专题报告,极受听众欢迎。他为青海的青年文学作者作了《怎样写作》的讲座。他的来青和讲演轰动了青海的文艺界。此后,各学校学生自办的文艺小报接踵而出。《青海民国日报》也开辟了文艺副刊。一批有理想、有知识的青海青年到内地求学工作,有的留学国外。崭新的世界使他们眼界大开。他们接触了一些文学名家,创作了一批有分量的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的文学活动日趋活跃。1954年,青海省垣文协举办文学创作讲习班,每周一次。并编印活页材料。1955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为程秀山。1960年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主席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静涛兼任。1981年6月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共有153名全省各民族会员代表出席。杨友德作了题为《大力发展和繁荣我省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章程》,选举产生朱世奎为主席,赵亦吾、王歌行、罗洛、陈士濂、朱奇为副主席的主席团和理事会。1988年12月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共有90名代表出席。朱奇作了题为《乘改革的大潮,进一步振兴繁荣青海文学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朱奇为主席,陈士濂、白渔、程枫、王昌耀、王泽群、王立道、多杰才旦、察林敖拉为副主席的主席团。1998年6月,青海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共有近100多名代表参加。程枫作了题为《高举伟大旗帜,肩负伟大使命,努力建造青海文学新世纪的辉煌》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省作协第四次理事会和主席团。董生龙当选为省作协第四次理事会主席团主席。马学功、井石、多杰才旦、居·格桑、梅卓、程枫、鲍义志、察森敖拉当选为副主席,聘请了陈士濂、白渔、朱奇、王昌耀、王立道为荣誉主席。现状1998年,经青海省文联党组研究,并报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后经青海省编委批准,青海省作家协会驻会主席为副厅级领导干部。现任主席团成员有:主席:董生龙,副主席:井石、程枫、鲍义志、居·格桑、多杰才旦、马学功、梅卓、察森敖拉、时培华、肖黛。高宁任秘书长。会员队伍: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较为迅速。截至2006年3月,已从“文化大革命”前的40余人,发展到遍及全省6州、1地、2市的635人。其中有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会员175人,女会员61人,已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有32人,女会员3人。现任领导情况介绍:董生龙:由青海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副厅级驻会主席。笔名钱稹,陕西乾县人,1949年出生。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省报告文学笔会副会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现为省文联党组成员,兼《青海湖》杂志主编、《牧笛》杂志主编。历任青海省海西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海西州文联主席、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曾创办《瀚海潮》、《文化大世界》两种期刊,并兼任主编。其文学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专著有诗集《草原的风,飘去》;诗配画《柴达木》、《爱我青海五字歌》;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电视剧《魂归可可西里》及国家百部重点图书《青海辉煌五十年》撰稿。作品曾数次获国家、省级奖。诗歌被译为罗马尼亚文、塞尔维亚文及比利时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