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中国有很多血脂异常的患者,所以加强血脂管理迫在眉睫。降血脂应考虑到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他汀类药物是首选药物,但存在着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多的降血脂目标和新的降血脂药物用于临床。围绕这些问题,脂质论坛上专家们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近年来脂质管理方面的新进展。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胆固醇假说是众所周知的。Ldl-c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LDL-C治疗中,心血管受累的风险仍然令人费解。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结合PCSK9-I也没有降低剩余风险。血脂中其他成分的异常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阜外医院教授李建军介绍了检测Lp(A)在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临床意义。Lp(A)是由脂蛋白B100(Apo B100)和载脂蛋白A(Apo A)共价结合形成的。
报告显示,高血压、吸烟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前三大危险因素,其中公众需要更加关注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血脂异常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2014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包括2003年至2013年的14项研究,估计18岁以上人群TC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流行率分别为和。TG升高的流行率为,而HDL-C降低的流行率为。
尽管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几个重要的他汀类药物专利到期,近年来全球血脂药物的市场已经萎缩。虽然药品销售规模在萎缩,但对药品的需求仍在增长,市场上仍有大量他汀类药物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因此,国内外许多药企都在大力开发降血脂效果更好的新一代创新药物。国外研究机构预测,随着新一代调脂药的出现,调脂药的市场规模有望强劲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