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二,我国桑蚕养殖业遇到的问题(1)自然灾害频繁蚕桑产业属于一项弱势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还面临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春季冻害、低温等现象,就会给蚕茧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2)对外依存度较高,市场波动较大一直以来,蚕桑产业属于一种外向型产业,蚕丝绸商品的市场主要是国际市场为主,而国内市场的份额则比较小。由于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极容易出现忽高忽低等现象,进而制约了其产业的发展,导致蚕桑产业经济出现起伏的现象。(3)生产环节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蚕桑产业主要是栽桑和养蚕,整个产业的生产环节相对比较繁琐。但在蚕桑产业生产中,其生产环节中受到制约因素:首先,蚕桑生产人员老龄化。受外出打工潮影响,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受此影响,劳动力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现象,增加了蚕桑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在蚕桑产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投入设施、蚕种等投入逐渐上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蚕桑生产的成本,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农的生产热情;最后,蚕桑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桑园管理不到位,以至于蚕产茧量较低,进而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三,应对措施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蚕桑产业链条长,单纯的依靠市场力量很难做到有效调控,各地方政府要结合我国蚕桑产业及当地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对于蚕桑产业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例如自然灾害问题,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尽量规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蚕桑产业的保险问题,以便农户真的遇到了自然灾害后,也能有一个生活保障。图片由于蚕桑产业对外依赖度较大,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经营模式,要从分散经营逐渐转向规模经营,各地可根据情况建立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机构,将蚕桑的生产环节、经营环节、科研环节和开发环节等融为一体,从单纯的养蚕,逐渐转变为以销售为依托,采用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