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谈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导语: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下就从两个方面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问题
一、着眼语文素养,把握三维目标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是什么关系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通过九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明确地把三个维度当作语文素养的内容加以申说。从语文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能增强目标意识和有利于提升教育理念。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三)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二、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有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具体化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5个生字。
条件 对象程度行为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对象 程度 行为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 准 确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行为
(三)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西湖的“绿” 》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四)教学过程实践化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学指导方法化
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论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程序性知识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阅读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体验)——复读升华和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重点词句的步骤方法,如重点语句的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又如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
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
(六)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7月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主编
3、《谈“语文素养”》 刘贞福 《语文建设》2003年4期
4、《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与语文教学的转型》华东师范大学 倪文锦
5、《新课程中的教与学》北京师范大学 肖川
投影技术的发展,全息投影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它是真正呈现立体的影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全息投影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全息投影技术论文篇一:《试谈全息投影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目前,全息成像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暂不能普遍应用到生活娱乐中,而消费者对新的视觉体验形式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因此我们以一种可以方便实现,视觉效果与全息成像相近的的技术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全息投影技术。本文从全息投影技术构成、视觉效果、应用例举等方面论述了全息投影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全息投影;展示;应用;全息投影照片 科幻影片中常常出现全息技术,人或物体以及图形文字以三维的形式在空气中显示,就像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全息通讯、《钢铁侠》中的全息电脑、《普罗米修斯》中全息沙盘等等。科幻电影中的技术多数是虚构的,而往往这些虚构的、幻想的技术却表达社会的需求,指引着科研的方向,全息也是一样。 目前,全息成像工艺相当复杂,制作成本高,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在社会生活和娱乐中,因此全息投影有了其生长和发展的空间。全息投影技术不同于平面银幕投影仅仅在二维表面通过透视、阴影等效果实现立体感,它是真正呈现立体的影像,理论上可以360°观看影像。[1]这种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呈现出图像浮现在空中的效果,但是所投射出的影像需要依靠透明的介质作为载体,并且对空间的光环境要求相对较高。虽然这样,但这种全息投影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成本底、制作方便、趣味性高、视觉效果逼近全息等等,在无介质全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之前,全息投影技术有较高的应用空间。看似简单的产品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那就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全息投影主要构成 全息投影显示设备是多块透明的 显示器 ,通过多块透明显示器的围合,形成的一个锥体,椎体的每一面对应显示影像内容的每一个面,形成了全息投影的两个视觉特点,一是可以全方位的显示立体影像,二是可以使虚拟影像与周围的现实环境融合到一起,形成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形成“全息”的视觉效果。 全息投影其简单的构成和实现方式是其能够普及应用的优势之一。全息投影的技术构成分两部分,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件部分包括成像、显示、控制、电源等设备,软件部分为内置控制软件和分屏影像。成像设备、显示设备、分屏影像为其核心构成。 成像设备,即可以生成影像的设备,如显示器、显示屏、投影仪、幻灯机等等,理论上来说可以自发光显示图像的设备都可以用作全息投影,但成像设备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全息投影影像的视觉效果。成像设备起到将数字影像内容第一次成像的作用,为显示设备提供充足的光线。 显示设备,即前文中提到的“透明显示器”,这里的“透明显示器”其实是一种高反光的透明膜或者透明板,甚至是玻璃。我们不必在意它是由什么原料制成,我们只要求它具备两个特性,一是良好的通透性,二是尽量的高反光。这两点是全息投影能够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核心。显示设备可以反射成像设备所投射出的画面和光线,并且由于其透明的特性,将虚拟影像与实体环境空间形成视觉上的融合,给人新的视觉感受。 分屏影像,全息投影所用的影像是在我们常见的平面影像的基础上进行了再设计,通过多个将物体的多视角画面先分别拍摄再组合拼接到一起,同时播放和控制,这样的影像配合全息投影特殊的多面锥体显示器就能呈现出一个多视角可视的影像,影像给观众一种体量感,并且能够清晰分辨其在空间中的位置。 二、全息投影应用举例 目前全息投影技术和批量生产条件相对成熟,但其应用范围还相对较窄,国内主要将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到小型展柜、小型舞台中。 全息投影在展柜的商业运用中,多是用于展示企业标识、小型电子产品、珠宝首饰的360°展台和270°展台,内容多数是比较简单的旋转动画,当然也有用于展示游戏角色的,角色有比较简单的动作。在舞台的商业运用中,为满足舞台的观赏角度,以180°的单片全息幕居多。应用方式有虚拟表演、虚拟与真人互动、真人表演全息特效等。2011年3月,日本世嘉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初音未来日感谢祭(Miku's Day)”的全息投影演唱会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热烈追捧。 经过对全息投影的研究、试验以及调查,本人认为全息投影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条件下可以得到更大的应用空间,甚至达到普及的程度,下面笔者试举出一些领域和行业,探讨如果将全息投影应用到这些行业中去,全息投影所带来的作用及其意义。 1.房地产展示 房地产行业可以涉及到的有全息沙盘、全息样板间、三维全息平面图、三维全息结构图等。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所使用的沙盘主要为电子沙盘,对于样板房,房地产行业的普遍是以三维效果图、样板间模型和实地参观考察来向客户展示样板房。而几乎所有的楼盘宣传资料上都配有房屋平面图以及一些效果图。综合来看,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但其展示手段相对传统,将全息投影应用到其中将极大提升展示效果。 如沙盘,传统沙盘和电子沙盘都是以实体模型为主要展示方式,模型固定不可变,不能向客户展示细节。从环保和节能方面看,沙盘模型都是根据每个楼盘订制的,不可重复利用,一旦楼盘售馨就沦为废品,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再如样板间,有的开发商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将样板间直接建设在建筑工地中,客户需要看样板间就需要进入建筑工地,而普通客户对于建筑工地的安全常识和意识并不专业,相对增加了危险度。而样板间模型则和沙盘有同样的问题。 全息投影沙盘的模块化硬件可以实现重复使用,而且展示内容以数字影像方式存在,展示内容灵活可变,展示内容量巨大,还可以很好的完成客户与楼盘间的互动。全息投影沙盘可将传统的沙盘展示、建筑动画、样板间展示、房屋结构展示等融合到一起,只用一套全息投影沙盘即可满足整个楼盘的从外至内、从大环境到局部细节的展示。全息投影沙盘唯一的消耗就是电能,不但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也顺应环保节能的时代趋势。 2.全息投影照片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摄影摄像技术的简化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加快了摄影摄像的普及,我们可以轻易的在身边找到摄影摄像设备,我们的生活被无数的影像所包围,有趣的是我们对于胶卷相机和纸制照片的需求越来越少,我们将数字形式的照片放在电脑、电子相框、手机等设备上来欣赏,这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认可和追捧。 在电子相框、MP4等设备的基础上,全息投影照片将传统的二维平面图像转变为动态的、有体感的、可全方位视角观看的图像,消费者可将自己、亲友甚至偶像的全息投影照片放置在全息投影相框中,操作方式同将电子照片放电子相框一样方便简单,但相对于电子照片,全息投影照片的视觉效果和感官体验是全新的、震撼的。 将全息投影应用到摄影中让消费者得到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给予消费者更高一级的美的享受。全息投影照片可以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在高度普及的平面摄影的基础上向社会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得到全息投影带来的视觉享受与体验乐趣。 其实,全息投影的应用还有很多方式,如全息投影博物馆、全息投影伴舞、全息投影视频电话、全息投影智能引导员等,全息投影不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 其它 多媒体设备一同配合使用,其应用的目的在于在真正的全息影像技术普及之前以一种方便的、低廉的、新颖的技术,使人们体验到一种有别于平面媒体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许秀文,薄建业,杨铭,等.浅析3D、全息、虚拟现实技术[J].中国 教育 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7). 全息投影技术论文篇二:《试谈分析全息投影技术在演艺活动中的应用》 摘 要:科技的发展推动影视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虚拟艺术体验也应运而生。技术的进步,媒体艺术中的虚拟体验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们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尤其是在演艺活动中开始逐渐应用全息投影技术,制造逼真立体的艺术情境,使观看者的视觉、听觉产生震撼感受。该文针对全息投影技术进行分析, 总结 出全息投影技术在演艺活动中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虚拟世界;艺术体验;全息投影;三维立体;演艺活动 虚拟艺术体验广泛应用于影视艺术和多媒体艺术中,人们通过沉浸感和存在感强化了体验的真实感。科技的发展推动影视媒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虚拟艺术体验也应运而生。技术的进步,媒体艺术中的虚拟体验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演艺活动中开始逐渐应用全息投影技术,许多演唱会晚会等大型演艺活动都运用了全息投影技术,营造虚拟幻象与表演者之间互动的效果,亦真亦假,惟妙惟肖,使表演产生震撼的效果。 1 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 全息投影技术创造的是一种以艺术美学标准营造虚拟世界的 方法 。全息投影技术实质是一种虚拟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目前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虚拟成像,一种方式是直接用投影机背投在全息投影膜上,产生虚拟场景或者虚拟影像;另一种方式通过投影机、LED 屏折射光源至45度成像在幻影成像膜,产生全息投影,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营造连续动态的影像。全息投影构建的虚拟世界可以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场景,也可以是超现实的、任凭想象的场景,这种营造过程就是艺术场景实现的过程,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系统,最终展现出一个或逼真或梦幻或新奇的艺术世界,这种虚拟艺术体验给人们带来新奇有趣,逼真震撼的视听感受。 在媒体艺术中,全息投影产生的虚拟影像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最直接,这种艺术感官体验可以源自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再现,也可以是超现实的,艺术创造者想象中的各种新奇场景的创造,要实现这些场景或者影像的艺术体验是离不开技术支持的。艺术家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构建或者营造各类艺术情境和场景,引导观众进入虚拟情境中,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仿佛真的置身于营造的虚拟世界中。尤其是在演艺活动中,艺术家或者设计者,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的营造,引导观众进入虚拟情境中,体验前所未有的虚拟艺术体验和感官刺激。 2 影像互动式虚拟体验在演艺活动中的运用 20世纪中期,互动式虚拟体验最早运用于美国军事模拟训练,尤其是空军飞行训练。美国军方为了降低飞行训练中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发明了虚拟飞行驾驶系统。模拟出真实的飞行训练过程,进行飞行员训练。随着技术的发展,模拟训练已经延伸到了其他军事训练领域中,可以模拟出复杂的战斗情境,提高实战水平,同时也减少真实训练或者演习中的损失和伤亡。这种互动式虚拟技术的真实体验使得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建立起了一座互相作用的桥梁。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体艺术的发展,虚拟体验与媒体艺术擦出了绚丽的火花。虚拟感官体验创造的虚拟世界非常接近人类观察体验,在技术的推动下衍生出全新的媒体表现形式和艺术情境,这些新奇的艺术创作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为观众营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实体体验和感受。虚拟艺术体验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手段,彻底颠覆了传统形式的影像体验,擦出了新的传播艺术的火花。 例如,2011年在某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新品发布会上,设计者就把全息投影技术搬上了T台秀,模特表演秀中通过全息投影营造出虚拟模特和真人模特交替出现的场景,在灯光和特效技术的配合下,一场惟妙惟肖、亦真亦假的服装表演完美演绎。在T台上人物和艺术场景忽而产生、忽而消失,模特在虚拟和真实交替中完成瞬间换装的效果,给观看者的视觉和听觉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震撼效果,观看者完全沉浸于这种逼真立体的影像和真人秀中,这场秀给观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魔幻效果,在整个艺术传播领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场景。 在我国国内演艺活动中,全息投影营造的互动式虚拟情境的舞台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湖南卫视2011跨年演唱会中,有一首歌曲表演中就很成功地运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再见我的爱人》这首歌是邓丽君早起经典作品之一,被观众熟知,许多观众都十分怀念邓丽君深情的演绎,湖南卫视的技术人员就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把立体逼真的邓丽君演唱的场景搬上舞台,场景中看起来如同邓丽君与歌手的同台对唱,并且两人之间还有恰当的动作眼神交流。在舞台上实现了歌手与影像的完美互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真实的表演场景,给观看者的视觉、听觉带来极大的满足。同样,我们记忆深刻的还有2012龙年春晚就在LED的基础上加入全息投影的电视美术布景,晚会的多数歌舞都动用了全息技术。例如,萨顶顶在演唱《万物生》时,营造立体花朵飘落的艺术情境,演唱者和现场观看者就仿佛是置身花的世界一样,设计者将艺术情境完美结合歌曲的意境,完美演绎了万物生的艺术情境。但是,在演艺活动中全息投影技术只是作为亮点出现在演出的某个环节,并没有被用于制作整场演出的舞美效果,全息投影技术的使用是希望引起观众高潮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3 全息投影虚拟互动体验的发展趋势 (1)渲染偶像,美化表演意境。虚拟体验从纯粹的感官体验到交互体验再延伸到情感体验,逐渐呈现出体验融合的趋势,虚拟艺术体验的逼真度和沉浸感也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艺术工作者可以在演唱会场景设计上营造多个偶像同时演绎的各种酷炫效果,对观看者的视觉、听觉造成震撼冲击,同时也满足观看者对自己偶像的崇拜心理。 (2)重塑经典,赋予艺术强大生命力。虚拟技术为艺术体验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当下强大的科技条件支持下,可以为观众再现那些怀念的经典,虚拟世界的感官真实性,互动性,情感化,特性的逐渐体现。例如,“复活”历史上的巨星,令其完成与当代明星同台对唱等的现场表演,或是弥补某位不能到场的巨星给观众造成的遗憾,还可以把某个不可能再现的经典为观众重现,对其造成极大的视觉与心理震撼。 (3)打造虚拟偶像,衍生虚拟情感。虚拟艺术体验是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及肢体行为互动等多种感知体验,也可以是意识心理的思维沉浸,意识和思维沉浸在虚拟世界之中,身体却处于现实之中,身体被虚拟世界中的意识驱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全身心投入到虚拟世界中并享受心醉神迷的沉浸体验,这便是虚拟偶像。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会随着人们的不同需求而产生,并且延伸到情感体验的高度。 从感官虚拟体验、互动虚拟体验到情感虚拟体验,这些艺术体验和互动都是基于人们对虚拟世界的幻想和憧憬,引发人们感官和情感的存在感和代入感。从唯物的角度来说,虚拟体验和虚拟互动都是基于人们对真实世界中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且在人们丰富的想象中得到进一步的艺术升华,在演艺活动或者新媒体艺术中完美地展现出来,迸发出无比绚烂的艺术火花,给观看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和感官享受。因此,虚拟艺术体验是一种很好地表达艺术情感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燕鸣.论新媒体艺术在虚拟世界中的互动体验[J].大众文艺,2010(2). [2] 肖永生,赵明镜.飞行模拟器视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科技广场,2009. 全息投影技术论文篇三:《全息投影的简易制作及探究》 摘 要 全息投影是近年来流行的高新技术,能够展示神奇的立体全息影像,给参观者全新的互动感受。全息投影设备价格较高,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制作一款具有全息效果的实验演示装备,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 关键词 全息投影;实验器材;虚拟成像 1 前言 2013年9月13日,去世18年的歌手邓丽君“穿越时空210秒”,与男歌手周杰伦同台对唱,别具一格的全息投影技术很快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 热点 ,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全息投影设备价格较高,一般应用于商业展览或影视特效中。对于广大中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只要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花费很低的经济成本,同样可以制作简易的全息投影演示实验,带给学生新奇的科学体验与乐趣。 2 全息投影原理 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 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像过程。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物体各点的光信息,能够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全息投影系统将三维立体画面悬浮在实景半空中,画面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高,有空间感和透视感,营造了亦幻亦真的神奇氛围。 依据实现技术手段与途径的不同,全息投影分为两类。 1)透射全息投影:通过向全息投影胶片照射激光,从另一个方向来观察重建的图像。透射全息投影可以使用白色光来照明,广泛应用于信用卡防伪和产品包装等领域,通常在一个塑料胶片形成表面 浮雕 图案,通过背面镀上铝膜,光线透过胶片得以重建图像。 2)反射全息投影。使用白色光源,从和观察者相同的方向照射胶片,通过反射重建彩色图像。镜面全息投影利用控制镜面在二维表面上的运动,制造三维图像。 3 简易全息投影设备制作 应用于商业展览或影视特技的全息投影需要复杂的制作技术与专业设备[1]。为了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介绍前沿科技新成就,教师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同样可以制作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全息图像。 实验原理 利用4个半透面对光线的折射和全反射,把屏幕上的视频源文件反射。由于视频源文件同时有图像的前、后、左、右4个面,4个面同时投影形成全息效果。原理图如图1所示。 制作材料与过程 能够形成单屏投影的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各种透明薄板(如亚克力板、塑料板、PVC板、手机贴膜等)。由于四棱椎体是最简单的制作,以下详细介绍全息投影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1)确定四棱椎体的几何形状与大小。本实验制作的投影设备由透明塑料等材质构成棱锥、覆盖在上方的单屏投影源构成(图2)。光线由投影源发出,在棱锥侧面产生全反射,进入观察者眼睛。如果能够使每个侧面反射的光线恰好构成三维物体的不同侧面,观察者从不同方向观看,就可以看到三维物体的不同侧面[2]。为了保证反射光水平射入眼睛,需要使棱锥的侧面和底面所成的二面角为45°。 由于大家使用的各种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尺寸差异较大,给出的参考建议是:构成四棱椎体的等腰三角形底边约等于屏幕的宽度。如测量所用的iPad屏幕宽度为12 cm,则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就是12 cm,顶角固定为°,腰长为 cm,腰长=底边×。如果要制作六棱锥投影,则等腰三角形各边的几何关系为腰长=底边×。六棱锥的播放效果更佳,环六棱锥360°无死角观察到清晰逼真的投影图像;四棱锥在投影面交接角度处观察到轻微变形。 2)剪裁和粘贴投影用金字塔。把透明薄板依据上面的规格裁剪出4个等腰三角形,用透明胶条或不干胶依次粘好各三角形的边,做成一个投影金字塔。因为平板电脑的屏幕要放到金字塔的顶尖,设计一个支架把平板电脑架起来,不能挡住金字塔的四面。也可以用黑色纸盒做成暗箱型的支架,周围背景越黑,立体投影的显示效果越好。将平板电脑或手机屏幕朝下,倒扣在金字塔的塔尖上,确保金字塔尖正对视频4个切分画面的中心。 3)播放全息投影视频。利用MikuMikuDance(简称MMD)、会声会影X5与格式转换软件,先用MMD制作出所需图像的正面、背面、左右侧面,再将格式转换成为会声会影视频,便可做出全息视频源。专业高手也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软件MAYA,设计出人物模型、动作,分出前、后、左、右4个视图,导出播放视频即可。现在网络上有不少3D全息影像素材,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下载和播放。 4 结语 由于器材简陋,该实验显示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息图像,可以看作“伪全息”,虽然视觉上看起来有全息的效果,但其本质还是2D成像。以图3所示美少女为例,视频中的四分屏分别是少女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侧面,这四面分别对应金字塔形投影仪四面的塑料片。四个画面分别映射在4个塑料片上,从塑料片的4个角度来看,会产生“图像就在投影仪中央,能够360°无死角观看”的错觉。因此,制作全息投影时必须选择表面光滑、没有太多划痕的透明薄片,才能有更好一些的视觉效果。播放视频的清晰度也很重要,最好采用清晰度为720P及以上的视频图像。 参考文献 [1]于丽,杨宇.一种三维全息投影屏的制作方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2):115-118. [2]房若宇.多棱锥三维立体投影装置的制作[J].物理实验,2015(6):23-25. [3]杨毅.论全息投影技术中虚拟角色制作设计[J].科教文汇,2013(10):9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图像处理在全息学中的应用论文 2. vr技术论文2000字 3. 人工智能综述论文 4. 关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究专业毕业论文 5. 全息投影技术论文 6. 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7. texlive如何写论文
产业化背景下的3D动画艺术风格分析
动画是世界人民普遍认可的文化产品,而且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持续重视3D动画艺术风格和衍生品开发,有助于动画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的、完整的产业链。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产业化背景下的3D动画艺术风格之论文范文。
摘要:3D动画是动画产业的重要一员,其艺术风格影响动画作品和衍生品的质量。3D动画的艺术风格需要满足产业化模式的要求,其设计与衍生品设计具有相互影响的机制。
关键词:3D动画;产业化;艺术风格
一、3D动画的产业化发展现状
美国的3D动画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以动画作品与衍生品相结合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常以高投资获得高质量的作品,进而获取高利润。美国的3D动画公司是二维动画公司演变而来的',这类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动画艺术风格。美国、日本动画产业高达七成的收益来自衍生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内动画产业起步晚,公司规模大都较小,动画产品艺术风格上还有许多美日动画的影子,产品大都在国内投放且不能做到衍生品的同期发售。
浙江的动画公司制作了一些相对优秀的3D动画,如《秦时明月》《魔幻仙踪》等,但也没有同期发售动画衍生品以获得高回报,同样有产业链较短的问题,难以走向世界。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动画艺术风格与动画产业生产模式不适应,动画企业投资较小,制作周期短。浙江省除杭州市中南卡通等几家大型动画企业能够进行长周期、大制作外,其他地区基本都是小型动画企业,没有研究动画影片艺术风格创新及其与衍生品设计之间的影响机制。
二、产业化背景下3D动画艺术风格的融合创新
目前,国内的二维动画技术已较为成熟,基本走过了从模仿到自主创作的过程。二维动画影片除了采用源自美日动画的艺术风格外,在水墨动画的表现方面也具有先天优势。其缺点在于画面形式单一,没有丰富的写实镜头,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一些动画设计师对电脑软件创作3D水墨动画进行了一些探索,代表性作品如《夏》《将进酒》等。
水墨中的线是虚实相生的,在空间运动中难以把握,导致动画企业的制作团队作业难以保证艺术风格的统一性,影响了水墨艺术风格3D动画的产业化发展,特别不适合小型动画企业的低成本制作方式。中国画中的工笔画与水墨画共同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主流,画面细致、生动,备受人们喜爱。在3D动画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融入工笔画技法,扬长避短,模拟中国画艺术风格。
工笔画最大的特色是精于线的运用,在动画设计制作中结合多种手法,特别是在后期阶段采用工笔画艺术风格渲染处理,可以较好地解决动画团队作业难以风格统一的问题。在贴图材质创作阶段,3D场景中多种材质混合使用,采用表现工笔墨色变化等方法生成工笔画艺术风格,也有利于制作团队进行量化统一,再配以线效果渲染插件,能以较低的成本模拟工笔画的线描艺术效果。模拟工笔画艺术风格的3D动画与传统照相写实风格3D动画不同,正如高路动画团队所言:“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样本,只能以笔墨丹青作为参考。”
在3D动画设计制作中,根据产业化模式的特点,将水墨绘画的墨色渲染与工笔画的线描艺术风格相结合进行模拟,可以制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动画衍生品以体现动画片人物形象的玩具为主,浙江省金华地区就有玩具生产企业500多家,义乌还开发了国际玩具生产基地,足见浙江省对玩具产业的重视。
目前,中国玩具产业已进入竞争激烈的时代,广州建成占地10万平方米的国际玩具城,江苏扬州建成占地12万平方米的玩具专业商城。利用好浙江的产业优势,可将玩具产业与动画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动画衍生品的设计转化。动画衍生品设计作为动画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动画艺术风格要考虑衍生品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同时要考虑国内小动画企业的低成本制作问题。
3D动画通常由数字立体模型生成,相对二维动画,3D动画艺术风格更适合进行衍生品的开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动画的艺术风格主导了整个动画产品系列,20世纪90年代,孩之宝公司的《变形金刚》动画及其衍生品率先采用了同期设计的方式。
近十年来,更出现了以衍生品玩具和动画片同步进行发售乃至先开发玩具后制作动画的模式。这样可以快速、全方位地吸引消费者,而且让动画企业直接参与玩具产品设计也可以减少周期、降低成本。动画产业生产的是文化消费品,制作周期越长,对影片和衍生品的发售越不利。在动画艺术风格设计时期就同步进行衍生品设计,必须重视动画衍生品与动画影片艺术风格的影响机制,即同时考虑动画艺术风格的设计是否有利于衍生品的表达和设计,是否便于工厂的规模化生产,在相互影响中找到平衡点。
结语
参考文献:
[1](英)保罗•韦尔斯.动画设计基础教程.谭奇,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程乾,黄妍.集群价值链视角的杭州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3]蒋风.浙江玩具业发展战略思考.中外玩具制造,2006(4).
[4]高路动画.脱俗的水墨Maya:高路动画经典水墨制作全解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刘畅,李阳.从动画片三国演义探究三维数字艺术中的工笔画效果.装饰,2011(10).
[6]赵路平.我国动画衍生品市场研究.当代电影,2011(8).
143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
117 浏览 3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
307 浏览 4 回答
151 浏览 3 回答
211 浏览 7 回答
318 浏览 5 回答
254 浏览 1 回答
284 浏览 4 回答
330 浏览 3 回答
123 浏览 5 回答
268 浏览 3 回答
343 浏览 5 回答
123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