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关于教育部认证DBA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和"全球DBA工商管理博士项目"权威排名和学术支持,可百度“DBA排名网”
“DBA排名网”汇集全球顶尖高校师资力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全球DBA工商管理博士项目提供专业的学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国际在职博士DBA(工商管理博士),专门为高层管理人员设计的全面系统的管理课程,需要通过专业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术水平才会授予博士学位
1、 管理概念的提出
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近20人死亡。马萨诸塞车祸看似一个偶然事件,但却反映了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的日益复杂化,资本家越来越难以独立完成管理自己企业的任务,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两权分离。
2、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的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1)工作定额:通过对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并据此定出合理、有效的日工作量标准。
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3)标准化: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械和材料,并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从而形成一整套标准化制度。
4)差别计件工资制:制定不同工资率。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
6)职能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的分工和专业化
7)例外事件原则:没有纳入标准的事件称为例外事件。
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一)科学管理的二重性:阶级性、科学性
(二)贡献:科学管理学派最大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以科学调查研究指导管理活动的管理理论,开辟了不依赖传统的经验和直观的判断而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的新纪元。
(三)弊病:
首先,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是“经济人”,工人工作只是为了挣取工资。
再有,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性的因素,忽视了人群社会因素。他的科学管理加快了脑力及体力劳动的分离,加剧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同时,使分工越来越细,管理越来越专横,工人感到工作乏味,渐渐成为机械的附属品。
还有,由于泰勒的经历所限,科学管理只解决了个别的、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并未涉及企业全局的经营管理问题。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法国人,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把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五个要素,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它们形成了完整的管理过程。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 所需的五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
(一)贡献:较泰勒的科学管理相比,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该学派将法约尔尊奉为开山祖师),也是以后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依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历程均有着深刻的影响。管理之所以能够走进大学讲堂,全赖于法约尔的卓越贡献。一般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强,对管理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来源于长期实践经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其中某些原则甚至以“公理”的形式为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继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般管理也被誉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二)弊病:主要不足在于他的管理原则过于僵硬,甚至有时使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遵守。
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模式一般是指在法约尔的组织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结构,具有森严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模式会呈现出底端较大,随着等级的上升,人员数量随之下降,呈金字塔状。法约尔认为,不论什么工作,一个下属只能接受唯一的一个上级的命令,并把这一原则当成一条定律。
管理科学理论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此时人们不仅关注生产效率,更加关注效果。因此决策成了企业的核心职能。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官僚体制或科层制)理论。
官僚体制的要点是:1、劳动分工 工作应当分解成为简单的、例行的和明确定义的任务;2、职权等级 职务和职位应按职权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3、人员的选拔 所有组织成员都是经过培训、教育或通过正式考试取得的资格来选拔的;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 管理者必须遵守组织规则;5、非人格性 规则和控制的实施具有一致性,避免掺杂个人感情;6、职业定向 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工资并追求职业生涯的成就。
3、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认为,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缺陷
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过多强调感情作用。
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外部监督、工作条件、作业标准等因素的影响。
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而环境的复杂性又给有效的管理带来困难,例外情况越来越多,难以找出一种适合于所有情况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宜的管理方式。总之,权变思想虽未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却强调博采众家之长,综合利用各种管理知识整和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管理的简单化、一律化。
4、现代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生产活动更呈现出大生产的特点,使企业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多变。许多学者和管理专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相继出现许多管理理论和新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指出管理理论有11个学派: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或管理过程)学派。
进入90年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经济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这些变化也触及到管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预示有关管理理论体系也要来一场革命。在这一时期现代管理理论最新思潮就是企业再造理论和学习型组织。
5、 管理学的四个阶段
综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之前。此阶段虽还没有“管理”这一名词,但已存在着大量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至1930年之间。此阶段的特点是以“事”以“物”为中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其代表人物有泰勒和法约尔等。
第三阶段:中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30-1945年之间。此阶段的特点是把管理的重点从以“事”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将西方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引进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等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
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之后。此阶段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众多的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都从各自的角度来研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