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文献虽无“血脂”之名称,但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脂者”,“油脂”,“脂膜”等记载。
如《灵柩.卫气失常》篇说:“脂者,其血清,气滑少”这是最早论及脂者的记载。
在历代医籍中,对类似高脂血症及由此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法,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分别见于痰盂,心悸,眩晕,胸瘅,卒中,真心痛等症状中,并一致认为痰浊是形成本病的主要病因病理因素。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痰湿、湿浊及痰瘀所致,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的辩证原则,进行分类施治,可显其效。
1. 脾阳不固、痰湿内生。临床上常见患者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濡或缓而无力。
治宜温动脾阳,除湿化痰。
2. 痰浊瘀阻、气机不行。临床上常见患者形体肥胖,头昏身重,胸脘痞满,恶心欲呕,或伴眩晕肢麻木,舌苔白腻,脉弦滑等症。
治宜豁痰祛浊,活血宣痹。
3.肝阳上亢、迫血妄行。高血脂患者多伴见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常见头昏头胀痛、耳鸣、面色潮红、易怒、口苦、失眠多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平肝潜阳,滋阴养血。
4.痰热内蕴、上扰心包。患者常见头重眩晕、胸闷恶心、时吐痰涎、倦怠、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化痰清热,安神宁心。
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口诀
1.控制碳水化合物及总热量的摄入。
2.增加摄入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3.增加含维生素C食物的摄入量。
4.应注意含磷脂、铬、碘食物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