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早已名闻海内外华文读者圈的英籍华人女作家,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受争议的作品一样长期受到读者关注。通过写作,她不断出走与回归,并借此寻找自己。近日,虹影的新作《53种离别》在中国大陆出版。2013年9月21日,华人女作家虹影一袭白衣,牵着丈夫和女儿,面带微笑出现在北京的读者面前。这一天是她的51岁生日,她来参加出版社为其准备的生日会。然而早在1997年,她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开篇即写到:“我从不主动与人提起生日,甚至对亲人,甚至对最好的朋友。先是有意忘记,后来就真的忘记了。18岁之前,是没人记起我的生日,18岁之后,是我不愿与人提起。”18岁时,虹影知道了自己是私生女。这个身份困扰着她,也成为她创作的源泉。通过写作她不断出走与回归,并借此寻找自己。1962年9月21日虹影出生在重庆市,她的家在长江南岸。虹影在家中排行老六,因为私生子的缘故受了不少白眼。其称,“我六岁时,黄皮寡脸,头发稀得打不起一个辫子。头脑迟钝得连过路收破烂的老头都惊奇。最后,母亲也失望了。左看右看都嫌我多余,决定将我送到四川忠县舅舅家。”在其绝望之时,母亲接她回重庆市上学。高考落榜后之后,她被一所轻工业中专学校录取。专业是会计助理,学校在嘉陵江北边的一个乡镇上。两年后虹影毕业,找了一个工作。她尽量争取外出,出差,请事假,后来干脆请了病假,说回家休养,实际上是只身逛荡在这个广袤无边的土地上。她开始写诗,开始四处游走。北方,走得最远的是沈阳和丹东,靠近朝鲜,南面是海南岛、广西,濒临越南,东边是长江下游一带,一个个城市,无目的地乱走,有目的地漫游。大部分时间她埋头读书,什么书都读。也一个劲写诗写小说,赚稿费维持生活。离家多年,1989年年初虹影回了一次家,听到了生父三年前去世的消息。1989年2月,虹影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后来到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读书。曾有一段时间,虹影对诗歌十分狂热痴迷,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那时,她偶尔读到了一首诗,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该诗作者是赵毅衡。1990年底,北京的一个作家介绍虹影认识了从英国回来的赵毅衡。赵194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莎学专家卞之琳先生,是卞之琳的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生,获文学理论硕士学位(1981)。上世纪80年代中期,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开始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在北京相识后,赵毅衡开始追求虹影。1991年,虹影办理了去英国的留学签证。并在当年5月与赵毅衡在英国南温布顿教堂举行了婚礼结婚。2000年9月21日,独自回到北京的虹影在京顺路边的望京小区购买了一套两室两厅两卫的房子,开始定居北京。2003年虹影与赵毅衡离婚。其间有多少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在虹影的小说《好儿女花》中爆出其和“小姐姐“共侍一夫的情史。这或许是引发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2004 年深秋,在一个住在北京的英国记者朋友的生日聚会上,虹影认识了英国作家亚当威廉姆斯。2006年,虹影的母亲因病去世后,她感到自己终于长大。她在梦中对母亲说,“这一次,我只想找个爱人,而不是一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