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依然严峻国务院体改办的高书生认为,现在我们国家有两个失业率,一个叫做城镇登记失业率,一个叫做调查失业率。其中登记失业率去年是3.6%;调查失业率从1996年开始,统计局每年做3次,但每次都不公布,引发了大家对失业率的疑惑。数据表明,到去年年底从业人口是7.3亿,到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是9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是9.4亿,在我国就业确实是个长期问题,至少在20年之内,就业问题都不会轻松。就业问题在中国压力非常大。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认为,登记失业率不高但实际上失业率是比较高的。下岗职工没有登记,如果加上下岗职工实际失业率是7%,另外还有没有下岗的,但实际上没有事情可做的人员,如果包括这部分人,实际失业率达到10%左右。“去年我们都觉得失业问题不是很重要,今年上半年公布数字的时候,一下子达到1400万人,有人估计今年的失业人数大概在1500万到2000万之间,再加上国有企业处在大转变时期,有的企业说垮就垮,一下就会致使许多人失业。”有鉴于此,国务院体改办的范恒山认为,要充分认识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赵人伟认为,现在对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过去用待业下岗的概念来自我安慰,现在出现失业率的统计,这是一大进步,但还远远不够。没有提到就业问题,就宣布实现了‘软着陆’,是不全面的,所以,从长期来看应该把就业指标放到宏观形势中考察。”出路在于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我国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从7500万人减少到5000万人。从现有就业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九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下降了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0.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则上升了2.7个百分点。1995年到2000年5年内,我国第三产业净增3500多万就业人员,占全部新增就业的87%。随着个体经济的蓬勃兴起,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国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从1996年的7400多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亿多人,5年共增加了4300多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共增加近3000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总数的3/4。实现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68%从事私营个体经济。专家们指出,解决就业的途径,一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二是要发展第三产业。现在城市中发展(相关,行情)第三产业的出路,就是社区管理。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邱兆祥先生提出,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是发展第三产业。“从投入产出的效果来看,每投入100万元可提供就业的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000个,说明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较大。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0%—60%,而我国的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0%多,所以发展的空间很大。”但是经济生活中却有不利于就业的因素。“现在光养老一项全国平均支付是20%,有些地方已达到28%左右,再加上医疗、失业五大保险加起来,制度涉及的企业缴费率达到%,也就是说如果我支付一个工人的工资是100元的话,另外要拿出30元支付职工的保险,企业的成本至少增加1/3,”高书生认为,社会保险的门槛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肯定不愿意用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