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个体因素——心理疾病从个体的因素看,身体疾病、生理缺陷等生物性因素,长期抑郁、精神障碍、个性缺陷、网络成瘾等个体精神因素,自我期望高而产生失落感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另外,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②家庭与社会因素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相关的研究显示,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 另外,现在多数家庭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加之,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此外,媒体经常报道自杀他杀现象,对受众有感染作用。网络上曾出现的“自杀方式研究”等帖子转载率很高,这对有潜在自杀愿望的人,很可能是一篇指南。③学习和情感因素某市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另外,某市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还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④长期存在的应激事件应激指的是人在某些情境下,或面对某个目标任务时,所经受的心理压力。某省的研究显示,89%的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一年内至少遭遇过一个应激事件;排在前五位的应激事件分别是学业受挫(44%)、爱情受挫(38%)、严重家庭冲突(19%)、身体疾病(12%)和人际冲突或关系恶化(10%)(吴才智, 2015)。可以看到,绝大部分自杀者的行为都与应激事件有关;外部应激事件甚至会成为一个人自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