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角林伯韬-复旦管院本科毕业生
关键词:支教
支教过程让我发现,去做老师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做学生。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当地孩子们身上的天真和创造力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另一方面是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本身也是在学习,当地的国情、社情、民情都给我非常大的触动。
关键词:少年
少年其实有非常多的含义,少年可以热血、可以无悔、可以哭、可以笑……所以我希望能够铭记这个瞬间——自己的少年之情,在未来永远怀抱这一份热血与浪漫,继续做一个勇敢无畏的少年。
二、主角孙天佩-复旦管院博士毕业生
关键词:“老父亲”
我第一次做辅导员,那个时候很激动、很憧憬,每见到一个学生我都很用心记下他们,基本用了一周就记住了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次春游,有“老父亲”带着一帮小孩在玩的感觉,很开心。因为我本科的时候也很忙,自己也很少有这样的集体生活,能和我的学生一起有这么一段美好的回忆,很难得。
关键词:自豪
我做过统计,我的本科生班108个人,个人和团体的奖项加起来,大概有67项省市级以上的奖项,200多项校级及以上的奖项。比较突出的就是和我们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比赛和科创类比赛,大概拿了30多个奖项。
三、主角毕蕾-复旦大学MBA项目毕业生
关键词:第一次
我在复旦有很多难忘的事情,比如第一次去徒步、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跟同学们结伴去美国旅行、第一次组建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俱乐部……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很难忘。
关键词:勇敢
复旦两年的学习让我变得更加勇敢了,未来当我再遇到这种从0到1的挑战时,我不会气馁,会很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愿意做这件事情,有计划、有组织地把这个事情落地,并且有信心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四、主角刘敏娟-复旦大学EMBA项目毕业生
关键词:选择
我在2018年选择来了复旦EMBA,这是一个非常睿智的选择,因为之前我的思维是比较偏财务的,考虑事情的时候比较单一,只是从逻辑、事实、数字出发,来这里学习之后,思维更具有全面性,看问题也会站得更高。对我来说这两年半是一个很值得的投资。
关键词:友情
当你35岁之后,人生的很多模式大多固定下来了,这时候你可能就会回头去追求一些梦想,比如我就会重新考虑跳舞这件事,另外,大家对团体的需求也会更强烈一些。每次训练完之后,我们都会聚一聚,会有一种共情,愿意彼此分享,我觉得我真的在这里收获了友情。
五、主角常峪宁-复旦管院金融硕士项目毕业生
关键词:夏令营
当时关注复旦,发现无论是师资还是职业发展都非常吸引我,所以报名了管院的夏令营,最后成功来到了这边。非常幸运能遇到非常好的老师和非常优秀的同学,让我在学习之余也收获了快乐,让我的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关键词:赛事之外
印象很深的是到投资大赛导师所在公司参观。那次讨论的内容不局限于比赛和投资,而是包括整个城市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我觉得参加这次比赛可以接触一些在学校中接触不到的东西,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有益。
以上内容参考 澎湃新闻-7位毕业生,21个关键词,这是我们的复旦故事